十年來
美國,台灣等國的M2貨幣供給總量都是漲一倍
台灣最低時薪也漲一倍
台灣股票指數也漲二倍
結果台灣房價指數漲不到一倍
尤其是台北市只有漲三成
簡直就是持有房屋等於貨幣購買力貶值
再加上房租報酬率低到不行
買房絕對是最差的理財方式
當台北市的房價接近天花板時,就是加碼改走都更重建路線,區域房價越高都更權利
分回就越多,所以炒房就是什麼事也不用做,建商會自動幫忙升級【200俱樂部】。
以台北的平均單價65.9萬升級【200俱樂部】,剛好達成漲三倍的理想房價。

↓


ruruing168 wrote:
十年來美國,台灣等國...(恕刪)
漲三成是什麼概念,您知道嗎?
就是你之前不先買,現在來買就3房變2房
有事嗎?
啊你是錢很多,還是超會賺? 還是投資本多到不行?
買不到划算的,那是沒認真找吧,不然就是自己條件貸不到那麼好...
我這5年內,台北兩戶房,一戶目前只貼7000元,另一戶未來出租不用貼錢 (房貸本+利)
但是,這樣的條件很抱歉,你目前肯定不好找,甚至找不到
還是去找遠一點的公寓、舊中古吧...
有認真想找房真剛需,之前一波大漲後冷盤,就要有覺悟了
台北市房價是漲不多,囤房稅下去,出清的是獲利了結的舊房
租金只會愈來愈透明,稅金逃不掉,那你房租漲幅也不會少
想轉手賺價差,政府之後會讓你乖乖持有5-6年,出租就重新計算...
新版豪宅稅下去,那些過去值錢的老屋,也衝不上去了 (除非都更效益高的不行...)
這一波是買不起的外溢,等外圍高到不划算時,就會再流回市中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