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以前雖然戶數少 但是因為每戶都生好幾個 所以人口會看起來很多
普遍都是一戶都就6個人以上
現在很多一戶三個人
但是房子一間就是住一戶 又不會說房子比較大 兩戶住一間?
或者你們這戶只有兩個人 要跟另外一戶一起併住
所以未來趨勢就是人口緩慢減少 但是戶數是持續上升
每一戶就代表要一間房
也就是目前房子需求還是成長中 並沒有減少 人口減少只是假像
就像是同樣一千萬人
以前一間房子都住5人左右 但是現在都是住2~3人
前者只需要200萬套房子就足夠供應 (假設每戶都只買一間)
但是後者需要300多萬套 甚至400萬套 的房子才足夠
所以房價還會漲
以彰化市舉例 人口減少將近2000人。但是戶數卻是成長400多戶
台灣去年人口也是下跌的 但是戶數卻成長了15萬戶
一個建案500戶 要供應一年增加的15萬戶 就需要300個500戶的建案才足夠
而且也不是每個建案都是500戶的大建案
所以很多人說為什麼這個縣市人口減少 房價卻是上升的 根本就是應該看戶數 而不是人口
一個人住也是需要一套房
十個人住也是需要一套房
而且年輕人才不住長輩留下來的老房子 很多都50年了
ap7869858 wrote:
在過20年 台灣有大量50~60年老房
台灣在引入1000萬外勞接盤
老房子 通通給外勞住 市中心 各政府機關 通通移到重劃區
有能力就跟隨政府腳步通通移居到重劃區 沒能力就繼續在老市區 跟外勞搶房子住
完美解決人口問題
外勞是拿來墊底用的,不是拿外勞來接盤。

因為低端人口只能當基數墊底!假設在某都會區,每天都有2萬人來此工作賺錢,雖然他們買
不起房,但最基本的吃飯總是需要,如果每人每天只花10塊錢吃飯,那麼自助餐的老闆也只
賺這每人10塊錢,一天就可以賺20萬,所以高房價就由自助餐的老闆買,再貴也要搶著買,
因為要先買下來,才能賺這每天的20萬,因此才說人口就是基數,有足夠的人口墊底才能形
成金字塔,畢竟金字塔的頂端,只限少數的有錢人,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所以都會區的高房價,就是被低薪族用屍骨給墊起來的,並不是低薪族有能力買得起房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