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40多年來房價節節高升,仍不大影響國人買房意願!家庭擁有自宅的比率達84.7%,平均每戶居住面積為45.1坪!而掌握房產的大戶是你我的父母,父母配合政府炒地、建商炒房依市價買入通膨資產,並沒有錯!最後利益的還是繼承到子女身上!世上暖心的故事就是:子女認真工作10存款200萬,父母催婚下買了3000萬的房子,成為人生勝利組! 背後父母看到子女10年辛勤工作還肯結婚,幫忙出了2000萬,這就就傳承!所以打房就是打倒父母,屬共產主義認同父母炒房,屬資產主義!台灣反共產走資化是一條正確的路!
房價就是要炒價格才會高,把價格炒高利潤自然好,利潤變好才有財團願意開發,越來越多的財團進駐才能形成都會區,形成都會區後才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偏鄉就是沒有炒房才會廢校廢村廢光光,就算偏鄉的房價再便宜年輕人也不愛住,寧願擠來都會區租房子,也不願意住在房價便宜的故鄉,所以高房價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想要進步的生活肯定要炒房,高房價的社會才能欣欣向榮。
xboxsp01 wrote:超棒的,年輕人不婚不生20年後人口銳減,有錢愈來愈有錢,沒錢自然滅絕不用共產,東南亞也不來打工,大概要從非洲進口勞動力 應該是越不婚不生少子化,對居住需求會更大才對。因為未婚的女生會自己住一間房,未婚的男生也會自己住一間房,所以在房屋市場就會有兩間房的需求,但是如果兩個人結婚就會共住一間房,此時房屋市場就會空出一間房,越多人結婚就會空出越多房,因此越是不婚不生少子化,對居住的需求會更大。重點:新生兒也是跟著父母一起住,不會自己租房或買房,所以新生兒增減不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