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買不起房的假議題

對於買不起房的議題,身為科技業高管最近跟做建商的朋友們聊天真的感觸很深,抒發一下我的看法

現代人自以為有大學文憑 累的不做,粗重的不做,要擔責任的不做,離家太遠的不做,沒有冷氣的不做
結果是造就低薪環境因為你只願意付出這些就是只有這些薪水
然後還要周休二日見紅就要休,手機要買最新的IPHONE,放假要出去看電影去山上露營出國玩
這樣的生活模式你買不起房不是理所當然嗎?怪政府?怪老闆?
羨慕台積電薪水高,你知道他們需要有什麼學經歷嗎?知道工作的模式嗎?知道在裡面壓力多大嗎?只會看數字從不去比較背後付出的努力,這就是所謂買不起房的年輕台灣鯛

打房就是政府打給民眾看的,相關稅額增加,逼迫銀行抽建商銀根,限制開工完工時間...等這些試問都不用成本嗎?政府要這樣做建商當然就是通通都轉嫁給消費者而已,不然要賠本做乾脆公司關門還樂的清閒不用被政府跟奧客刁難
之後就是中小型建商收一收剩下大型建商跟集團在蓋,你覺得剩少數的人擁有制價權可能會便宜賣?
繼續愚昧的跟風喊要打房跟居住正義,來看看未來是房價高到你連喊的力氣都沒有,還是崩盤到月入26.4K都能輕鬆買房吧。
2023-07-13 11:33 發佈
AnaKao wrote:
對於買不起房的議題,...(恕刪)


買不起房一直都是假議題
房子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巨大的目標

當年1989的林佳龍在中正紀念堂喊那麼大聲 現在吃香喝辣的 住由鉅蓋的億元豪樓 早就忘記年輕時幹的什麼東西

這世界上做表面雙標的人非常多 真正實際的人才是好人


台灣薪水過低是事實 比房價更需要調整
但是呢政府不敢 只敢做表面
實際上薪資調個皮毛1000元 實際月開銷物價已經多5000元支出。

為何說台灣停滯20幾年
因為1999年 普遍台灣年輕人薪水是2萬8-3萬初 台北市1500萬有3房 其他縣市500萬可以有3房
現在年輕人普遍是3萬初至4萬 台北4000萬以上才有3房 其他縣市1500萬以上才有3房


問題出在薪水這段 都被政府貪走 該抬該漲的 通通沒有 物價就一直跟著房價上來


低薪 才會覺得房貴 去問看看年收入千萬的人 房子貴不貴 他一定會說 喜歡合眼才是最重要的。
家 是保護家人最基本的安穩生活。
認清事實 新聞媒體政府官員都有房

誰沒房 你沒房
從政治掌握媒體 變成財團建商掌握媒體

==========================
宏論媒觀點/豈止是建商,各類財團早已掌控媒體

近日媒體「建商變媒體大亨」報導指出,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買下《亞洲衛星電視》10個頻道,包含中華電信MOD《寰宇新聞台》,引發大家關注一個重要的媒體議題,那就是,我們每天所接觸的媒體,特別是新聞媒體,他們的老闆到底是誰?也就是誰擁有媒體?

過去在媒體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必須透過親身經驗,或頂多是人際管道去了解外界的人事物。以台灣媒體產業發展史來看,在黨政軍年代,透過戒嚴法下的報禁,政黨與政府控制著台灣主要的媒體,媒體在那個年代的角色非常簡單,就是威權政府的傳令兵、傳聲筒,叫你刊播,你就刊播,不敢有二意,有心人頂多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直到2003年政府修改廣電三法,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媒體產權開始產生變化。這時候誰有雄厚資金能力購買昂貴的無線或有線媒體呢?當然是有錢人,因此像擁有中國信託的中信集團、擁有富邦銀行的富邦集團,以及擁有中華銀行的東森集團等等金融企業大舉併購媒體,引發金媒合一的爭議。隨著財團進軍媒體產業,2008年後陸續有台商「旺中集團」或「頂新集團」返台併購媒體企業,引發境外勢力掌控台灣媒體的疑慮。雖然後來旺中集團順利併購中時報系、中視及中天等三中媒體,但卻引發各界發動「你好大、我好怕」的反媒體壟斷運動,甚至通傳會決定制訂反媒體壟斷法,至此媒體老闆是誰成為社會關注的主流議題。

再稍後富邦集團蔡明忠為迴避富邦集團併購廣電媒體,將涉及黨政軍媒體產權問題,決定獨資成立大富媒體,在2010年併入凱擘集團經營的12家有線電視系統,總戶數超過全台五分之一有線電視系統訂戶。另外雖然旺中集團在併購三中媒體後,原本又看上能控制衛星新聞頻道通路的有線電視系統,而有意再擴大其媒體版圖,結果因通傳會的否決而作罷,僅守住三中。還有原本也想介入媒體經營,以挽救企業危機的頂新集團,最後亦未能如願成為有線電視系統的經營者。

至此仔細算算,台灣媒體老闆在黨政軍後,大概約5年就有一批新的「仰慕者」想方設法想併購媒體。時序再到2015年,這時候想介入媒體已有包括國泰、潤泰,還有遠東、新光,更不用說早已買到媒體的宏達電(TVBS)、台塑(八大),以及後來的亞太寬頻(大股東鴻海集團),真的是眾聲喧嘩,想想還有沒介入媒體的台灣企業集團嗎?一時還真不好想出來。

國泰、潤泰有蓋房子吧?雖然沒買成媒體,但意思到了(媒體報導曾詢價或出價),所以說,建商對媒體有興趣應該不是最近的事。例如2017年報載北台灣第二大建商茂德建設集團以160億元(另一說200億)買下東森電視台八個頻道,2018年宏泰公益信託基金(宏泰建設集團關係組織)出資515億買下中嘉網路集團總共12系統,總戶數將近四分之一全台有線電視系統訂戶,若富邦凱擘與蔡明忠大富不算同集團的話,宏泰集團算是台灣最大有線電視系統集團。

從衛星新聞頻道到有線電視系統,建設集團前仆後繼買媒體,也許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反正動機就是咬死不說破,就說是投資吧。從金控、食品、保險,到電信等集團介入後,近日再有甲山林建設集團加入媒體老闆的行列,建商即便不是現有主力,也可說是這階段併購媒體的重要勢力。

嚴肅說,不管財團買媒體的意圖為何,首先民眾不能不知道你每天接觸的媒體老闆是誰?為何需要了解呢?試想,賣手機的老闆擁有的媒體會如何報導他出產的手機,或如何報導他競爭對手的手機?經營牧場及野生動物園的媒體老闆會報導這些地方好不好玩?經營KTV的媒體老闆會如何避免報導旗下KTV引發的紛爭?還有最重要的,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的房地產新聞都是缺工、漲價、景氣趨上,要大家趕緊進場購屋等正面看漲資訊,幾乎看不到負面的房地產新聞。且建商買下新聞頻道後,會唱衰房地產的名嘴也跟著在這些頻道消失了,這到底跟近幾年建商大舉併購新聞媒體有沒有關係呢?是純屬巧合嗎?直白說可能會被告吧?

最後誠心提醒,現代人已經不能不透過大眾媒體去理解外界的人事物,但一旦媒體成為現代人接觸外界的眼睛跟耳朵後,那我們就不能不學習耳聰目明一點。關於這點,建議大家先從了解你每天接觸的媒體老闆是誰?例如據說有些用繁體字報導台灣新聞的網路新聞媒體是境外勢力出資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news/%E5%AE%8F%E8%AB%96%E5%AA%92%E8%A7%80%E9%BB%9E-%E8%B1%88%E6%AD%A2%E6%98%AF%E5%BB%BA%E5%95%86-%E5%90%84%E9%A1%9E%E8%B2%A1%E5%9C%98%E6%97%A9%E5%B7%B2%E6%8E%8C%E6%8E%A7%E5%AA%92%E9%AB%94-061000459.html
新屋一坪成本10~20萬,蓋越高,省越多,你覺的建商會倒
大多是嫌賺太少

現在房市會漲是因為疫情無法開工,所以成房少,二手屋就搶

今年的建案超多,所以在過一、二年,二手屋會大跌回三、四年錢或更低的價格
所以現在建商都在搶工人,敢在一、二年內建屋出售
Zood Reenk

新建案即使多了但價格越來越高,拉開與中古屋的價差,使不少人轉買中古屋,所以中古屋也不會跌價。

2023-07-13 23:47
pocahaha

新屋成本一坪10~20萬?你活在平行時空嗎?還是地點是蘇花濱海沿線?拜託先去做功課

2023-07-16 15:04
買不起房也能扯台積電 可憐
Ja100cky

當大家都去賣肝賺大錢,勢必導致附近大家都有錢可以買房,本來附近普通薪水的變得買不起,當然要眼紅一下。像我就不願意賣太多肝[XD],不過我的想法就是:供需而以。

2023-07-13 13:22
AnaKao wrote:
對於買不起房的議題,...(恕刪)

從對看事情的角度,可以看得出一個人智商的高度
pocahaha

我覺得他滿中肯的,會突然戰別人智商的人!應該也滿經典的[大笑]

2023-07-16 15:06
想當個好爸爸 wrote:
買不起房一直都是假議...(恕刪)

誠如最後所說我跟同事買房也都已經不是在比每坪價位 而是建商品質,地點,機能性,外觀設計...等是否符合自己所需。低薪問題年輕人自己不解決惡果已經開始浮現未來會更嚴重

多多空空 wrote:
認清事實 新聞媒體政...(恕刪)

已在善化與老家汐止置產,還沒買房的真的要加油


我是雪莉 wrote:
從政治掌握媒體 變成...(恕刪)

善用媒體得知消息但是要用自己的角度去觀察,而不是直接套用他們主觀的報導


tda123456 wrote:
新屋一坪成本10~20...(恕刪)

10-20如果在鄉下有可能吧,大都會地區光是營造成本就差不多這個數字了,土地不用錢?建議先去充實自己對營造業的專業知識
現在成屋少?這就更好笑了 要不要去看看各縣市的空屋率
沒錯,繼續等跌就好 這句話講真久從來沒看實現過


大鼻 wrote:
買不起房也能扯台積電...(恕刪)

難道貴公司在業界是比台積電更好的舉例目標?麻煩跟大家分享一下謝謝


勇者小欽 wrote:
從對看事情的角度,可...(恕刪)

沒錯,麻煩分享您對於這件事的看法讓大家知道您的高度好嗎?謝謝
heidenhain

官田自地自建透天2樓半,容積率建坪45坪.一坪16萬,電梯大樓蓋越高建築成本越高

2023-07-16 22:45
AnaKao wrote:
對於買不起房的議題,...(恕刪)


這些就是台灣鯛+社會巨嬰的綜合版。

IG要同商業網紅一樣的精彩,要范 要帥 要有B格。

社會要提供舞台,政府要負責照顧

躺平是無聲抗議,買不起房叫居住正義
魯空腦神經治療科主任
AnaKao wrote:
對於買不起房的議題,...(恕刪)



低薪我覺得也算是假議題
低薪真的存在 慣老闆賺很大少數情形也是真的
但是有真正硬專業 通常不太會有低薪問題
醫護人員可能算是被政策犧牲的例外

收入低 通常是社會圈層問題 或是社會安全網根本不存在的問題
平常生活根本也不願意付更高的價錢買各式各樣的服務和商品
便利慣了 覺得24小時都有店開著很正常 計程車捷運火車便宜很正常 市場物價穩定本來就應該
叫救護車覺得應該不會很貴 不順心就罵罵政府 罵罵警察

一個M型化的市場
很多高端市場的從業人員 其實收入很好 一樣的東西收費還比人均收入高我們兩三倍的國家更貴
滿街名車 不管去哪非假日都一堆人在休閒中
這些人通常沒有在談論甚麼低薪問題 但這些人很少嗎?
去買房地 通常好物件根本連搶都來不及 這些買的人難道是鬼

最詭異的是看到底層的人跟著頂層圈的人去抗議低薪買房問題
認為政府可以調薪水 政府可以解決自己的財務問題
黑人問號
讓人同時感覺到幽默與哀傷
也難怪被當豬仔在圈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