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這個美國的建築設計師 Paul McClean, 超喜歡他的每個設計案, 跟大家分享, 同時也吐槽一下台灣的這些房蟲們, 就算你們炒房賺到再多的錢, 一輩子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也不可能住上這種真正高級的房子. 對, 也許你們只會恥笑說就算房價怎麼跌, "魯空" 們永遠買不起; 但事實上是你們也造就了, 在台灣就算住 "豪宅" 說穿了也就是花大錢當建商餐盤上的那份; 韭菜, 花高於國外好幾倍的代價, 住的品質卻永遠無法相比擬, 對於房產看漲的人 / 房蟲們到底贏在哪了?
所以台灣的錢多多房子就只能當盤子, 無法買房的就永遠只能住爛房子? 自己的國家要不要自己救, think again!
美國現代建築設計師 Paul McClean

昨晚在看 Men's Game 頻道, 看到 Allen 哥在分享關於中高齡專用住宅的影片, 大家也請去看一下, 然後思考台灣的未來, 在極速進入高老齡化的社會後, 怎麼辦? 不然一定如我這標題寫的, 台灣只會變成房地慘, 土地慘, 老人慘的悲慘國土
目前其實已經是這樣了: 房地慘, 一堆危老房子, 以目前這種都更速度再給個 500 年都不可能處理完; 土地慘, 土地沒好好去重新規劃, 畸零地一堆, 造成連馬路都無法重新規劃, 就算在現有的土地上重新蓋房子, 也就是那幾個鳥樣子, 還是一樣沒空間沒格局, 甚至連住戶訪客停車的問題也沒解決, 只是因為新, 然後藉口甚麼通膨建材大漲的鬼話 (鬼島上的人還真的大部分都被騙的一愣一愣的, 然後幫忙抬轎) 就賣個完全沒有那個價值的價錢.
還是那句話, 如我之前寫過的, 要賣那個價位的房子, 請提供相對等的價值, 房子不該只是建商跟房蟲聯手炒作的賺錢工具而已! 上面 Paul McClean 的這些房子, 就算售價每間是台幣 6000 萬, 8000 萬也好, 台灣做到的?
*****************************************************************************
記得有一次跟家母走在街上, 經過一間學校, 家母就有感而發的說, 現在少子化那麼嚴重, 這些學校拿來改成老人社區不是很好嗎? 突然覺得我阿母真的是天才!
前一段時間跟著好友去開他們社區的第一次都更規劃聽證會, 好友的房子位於台北市基隆路正大馬路旁, 是一間已經 30 - 40 年的老高樓大廈的, 之前 2 樓外面有架安全網, 是因為外牆磁磚剝落, 隨時有可能砸傷路人.
前幾天跟他再聊目前這個都更的進度, 結果很晴天霹靂, 建商放棄跟他們談合作, 選擇的是他們後面一排的老公寓群來合作都更.
理由用膝蓋想也知道; 是啊, 你們這地點真的沒話說, 首都蛋黃區的大馬路第一排, 但十幾樓的大樓住戶那麼多, 人嘛, 由其是台灣人, 談到都更就是肖貪, 又要不出錢又要一分利益都不讓, 人家建商欠你的? 果然, 柿子挑軟的吃, 建商禮貌性的轉身離開, 跟後面戶數少的公寓住戶談, 光可以少面對很多人貪婪的嘴臉, 建商也輕鬆的多.
可想而知, 台灣現在已經是老人越來越多, 老高樓大廈也越來越多, 台灣人只會眼巴巴期待著建商自己來談都更, 等到機會來就又馬上嶄露出自己貪得無厭的嘴臉, 然後案子就胎死腹中, 也許就只有等哪天大地震一來, 整棟大樓震成危樓, 台灣人這貪婪的嘴臉才會收斂起來? 這就是房地慘.
老大樓的維修費用, 其實也不低. 光是電梯的運作成本保養成本, 長期一來細算是真的很恐怖, 更不用說其他日常運作 (請管理員) 的費用. 人老了, 退休了, 更離不開大樓, 但每個老人真的有足夠的存款, 可以支付一輩子的管理費, 包含自己房子的修繕費用?
所以非常可見的是, 未來一定很多老人勢必被逼著賣掉高成本的住 (有管理員, 富麗堂皇的公設, 管理費越漲越高的高樓) 不然就是持續性的欠繳管理費, 反正被管委會告上法院的話, 再意思一下繳個幾期來拖延. 法院就專門處理這些訴訟問題就夠了.
然後呢? 特別是獨居老人死在自家裡面也沒人知道, 今天就可能鄰居家發出屍臭味, 下個月換別層樓發出屍臭味, 再下個月又是隔壁棟有老人被抬出去, 管你是不是高級大樓, 一定都會遇到! 這就是老人慘.
而年輕人呢? 有點能力的住新一點的房子但空間小的跟鳥籠一樣, 除了門面比較新以外, 有甚麼居住品質? 繼承房產 (老公寓, 危老大樓的) 光是維修費用就煩不完, 更不用說只要地震搖個大力一點, 就要擔心牆壁會不會出現大裂縫, 地板會不會傾斜. 而還在這種老房子內重新花大錢裝修? 很好, 真是聰明! 試問你在自己的老舊房子內花大筆費用重新裝修, 哪天萬一要談都更, 自己是不是又是一根最大根的, 釘子戶?
台灣人在過去這幾十年, 管你房價漲到天邊去了, 就是徹底輸給了兩種人性: 恐懼跟貪婪, 住的各種問題從來就沒有解決, 現代的人更慘, 買了幾十年都沒解決問題的老舊房子, 到底為了甚麼?
台灣的年輕人是沒錢的, 這其實在全世界都一樣, 不管是美國, 日本, 歐洲, 因為全球現在主要的財富, 都是在 "戰後嬰兒潮" (baby boomers) 這群老年人手上. 所以如果可以解決老年人住的問題, 年輕人才有希望. 否則, 真的, 年輕人就多存點錢然後考慮移民到更宜居的國家去吧, 但這其實很是悲哀.
台灣進入高齡老年化的世代, 而且速度比你我想的都還要快, 其相關的後果再不先設想好, 年輕人只會被拖累, 到時就是放任老人家自己自生自滅. 有錢的老人家還請的起外勞, 沒錢的就活的連貓狗都不如. 而老人家空有房子又如何? 誰來照顧你老時候的起居?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 台灣老人家不死一死, 台灣沒機會; 這句話很難聽, 但這是要來刺激大家; 事實上不是要老人家都死一死, 而是該放手就放手, 放權, 給年輕人本來就屬於他們的機會; 對, 台灣那些老政客都先去死一死吧, 一堆占著茅坑不拉屎, 掌權實際上只為了自己權利, 對國家沒貢獻沒改變, 一堆沒用的老畜牲; 台灣老人家活著, 只是持續剝奪年輕人的未來, 只是在吸乾年輕人寶貴的青春與時間, 吃相極為醜陋, 還不知道自己錯了.
如何解決上面說的那麼長的問題? 先謝謝你願意讀到這邊, 也希望大家集思廣益, 為了我們的國家, 為了我們這一代每個世代, 老青壯年的未來來著想.
1. 政府應該好好研究, 目前各學校的空間使用率, 並著手改造成老人宜居中心 (如 Allen 影片中這種社區), 可以的話也把托兒所一併設計進去. 學校的空間其實很大, 在各種設計上 (動線, 空間, 消防等) 本來就有考慮到大規模群眾的使用需求, 只要加裝衛浴空間, 電梯, 甚至還有空間可以設立大型共餐餐廳, 小型醫療診所等, 是真的可以住的很舒服. 操場的下面空間可以開挖增加停車位出租, 以增加整個老人宜居中心的收入, 降低老人住戶的租金成本.
2. 有房產的老人家, 可以把房子先賣給政府, 政府的錢怎麼來? 並不一定是靠稅收, 而是可以推出政府國債, 讓年輕人來認購. 只要這個 "國債" (簡稱居住改革國債好了) 有穩定的收益效益 (比銀行定存好) 那自然會有很多人願意購買, 至少政府沒有倒的風險.
3. 這樣也不至於長輩老人家把房產賣了給兒女後, 分完財產後被當孤兒丟路邊. 賣的這些錢一定足夠可以租住這種老人宜居中心直到老死, 畢竟是政府主導的, 不用一次拿一大筆錢給 "不良建商" 賺去. 而這種老人宜居中心通常都在市區機能比較完善的原學校區域, 不管是要就醫, 或者日常生活的事情都很方便
4. 政府沒有那麼多錢可以同時多處建立運作這種大型居住設施, 也可以用 BOT 的方式發包給有心經營這一塊的商人來營運, 這是種很可觀穩定的收入, 一定有很多人願意經營. 政府只要起到把關的作用, 在沒有買賣的貓膩下, 只有收租的效益, 這是種相對而言穩定又單純的生意.
5. 老人家對於自己後半輩子的住沒有後顧之憂了, 也沒有財產分配的問題後, 自然而然很多都更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時政府只要立法強力規定, 51:49 的住戶同意後, 就強制都更. 釘子戶怎麼辦? 就強制先搬去跟這些老人家住在老人宜居中心~ 都更完再搬回來自己分配到的那一間房子.
6. 都更的範圍一定要以整個里來做單位, 這樣才能一併解決之前土地的各種問題; 畸形地, 不適合交通的小巷弄等等, 住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 要重新規劃, 好好規劃, 而不是放任現在每個小基地的那種不三不四的都更, 只有房子新而已, 其他問題解決了嗎? 有多少新房子一樣, 連停車位都沒有, 連電梯都沒有?
文長, 先分享個人的想法到這邊, 歡迎大家集思廣益,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自己來改變, 別再當那個只期待房產只漲不跌的白癡~ 房價漲你沒有實際賺到, 日後所要補這個洞的錢卻要耗盡你一輩子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