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幾個朋友討論了熱門的自然語言處理的生成式AI,衍伸出的代理機器人,
大部分人都在擔憂機器取代中產階級勞工,但…好像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
疫情期間流行的居家辦公/混和模式,加上未來代理機器人盛行後,
最後很可能,將對都會區傳統辦公及店面需求帶來很大的影響。
而且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疫情後,越來越多企業發現不再需要租用那麼多的昂貴辦公室
也有人已撰文討論過了...甚至連紐約曼哈頓地區辦公需求到2030年都會比過去減少。
過去人對土地類型的需求,其實是一直隨著人類一二三級產業發展而變化的。
一級產業:早期農工時代,最重要的農地,
二級產業:到了工業化時代,發展由工業用地主導,
三級產業:進步到了以服務業為主的世代,需要大量人潮聚集到市區談論事情,處理複雜資訊…最後造就了龐大的都會區居住及各種機能發展需求。
然而這樣的發展趨勢,隨著企業和一般勞工漸漸適應混和辦公,甚至可預期未來代理機器人加入工作協作下,減少離家的居辦公,反而可能是更有效率的,這勢必會大幅減少人進辦公室的頻率…
進而連帶辦公密集區域的街邊店面,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理由如下:
1.混和辦公:不用說,趨勢已經成形了。
2.代理機器人:目前還不行,但長期可大幅提高單人辦事效率,減少辦公型企業用人需求。
以下是幾項可能的推論:
1.A辦-量少,作為企業門面及商業密集需求,會受的影響應該有限
2.B辦-這個應該會是影響最大的,可能會是重傷害
3.C辦-本身兼顧住辦功能,完全不受影響
4.店面:辦公需求的上街人流勢必遞減...當然這只是片面推論,不進辦公室的人變多了,也許能讓上街的人增加也不一定...但未來勢必必須搭配光觀旅遊業的發展。
所以,以後都會區商用不動產,除了頂級A辦外,很可能需朝向:
1.住辦合一
2.廠辦合一
3.餐旅服務業
上面這三種複合類型發展
然後,未來的辦公室鄰近交通要道,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為在地處偏遠或交通不便的地方租辨公室,
不論是企業主還是員工,通勤時間成本 >> 遠端員工打混摸魚成本,那麼企業會寧願採用遠距辦公。
STE25 wrote:
所以,“居家辦公成為趨勢”,真的有看到?
我上面已經舉例了,他說的地點是全世界辦公樓最強的紐約
你可以再看看這個...Blackstone旗下有商業地產債卷違約,近期討論是歸因於WFH混合辦公趨勢已成形,許多公司不在需要租韌高昂辦公樓,只需付出一半租金來租原來一半空間。
疫情過後,在台灣有些公司有恢復到全員回到辦公室,
但混合辦公模式,我已經聽到金融業和資訊業有在持續使用。
我看了下北捷平常日流量
2022年Q4和2019年Q4相比,仍然少掉10~14%流量...這些是Open Data,相信你有能力自己歸納
而這代表什麼?你可以發揮想像力好好聯想~
也許不見得是WFH趨勢造成(可能少掉的是外國旅客/商務客?)
也或許是大家還在怕染疫,不敢使用大眾運輸系統
我只是提出個人看法~也許未來城市樣貌或許會和原來以為的不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