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房地產必須上漲 社會才會健康

綜觀檢討過往30年

在很多魯空眼裡

傻瓜才會去貸款承接不合理房價

畢竟每個月繳管理費 還有 貸款利息 , 膽子都變小 不敢跟老闆大小聲 沒有自由

又有房屋土地稅,修繕維護費用,

魯空認為現金放在手上 , 隨時等待資產翻倍的機會可以出手

去買個股票每年都還有4-5%起碼的股息可以拿 , 相比貸款買房的人每年是減損 1.5-2.5% 的利息

一來一往 , 差的可不只 7%

所以他們覺得 , 本金應該拿來操作 , 等100萬變成500萬 , 再來提買房


這邏輯基本合理 , 也就是買房者每年其實減損了7-8% 的機會成本 , 而自由的魯空每年都掌握這機會效益

你看最近連最需要資金行情,最投機性質的比特幣都漲超過去年11月的水位了

各國大盤也幾乎都已經反彈25-30%

魯空若很厲害 , 其實頭期款也就是一兩年就搞定的事情 ,

但不是股票市場有問題 , 是很多魯空就是操作的很差 ,

所以我們可以得證 , 目前在這個版上的魯空 若有玩股票的人 , 他一定績效很差

不需要他貼對帳單就知道他長期都是虧錢

這很合理因為操作是需要腦袋的 ,

也有的魯空是運氣好賺錢了仍不願意抽出部分資金去買房 , 想繼續all in 翻倍

才導致兩頭落空

不管過程如何 , 都始於相同的腦袋瓜子 而 結束於一樣的下場




所以買房的人支付了相對應的機會成本 , 那房價上去 , 何錯之有

今天如果房地產不會上漲 , 只會下跌 或 無法上漲 又 無利可圖 ( 紅單禁止可以 )

魯空更不會去買房子 ,

他們只會更賣力的炒股票 更趨於投機 , 因為他們永遠只願意持有會上漲的商品

什麼自住跟剛需都是假的 , 不會漲的他們不要

你以為林口他們真的是嫌遠,嫌霧? 不是 , 他們是判斷那邊不會漲 , 不會成功 價格會跌

反而那些個性沉穩 成家 , 社會安定的力量 , 沒了

通通變得投機性 , 少子化將更嚴重

更多的人動不動就翻桌辭職在家炒股票

炒就算了

又窩在媽媽家 , 用媽媽的網路費 暖氣費 水費 , 擠在萬七八糟小房間

公寓年紀也大了 油漆也因為數次地震產生許多剝落 , 你也不想出錢幫家裡重新裝潢整理一下

畢竟花錢整理老公寓 對你來說 也不CP
2023-01-28 8:54 發佈
放心,你沒有房。

所以房市漲跌沒差。

😆😆😆
騎嬰兒車甩尾

這個帳號應該是之前都在睡覺,現在出來拿大聲公宣傳了[笑到噴淚]

2023-01-28 9:44

周志紫 wrote:
綜觀檢討過往30年在...(恕刪)
您覺得""通貨膨脹""是怎麼來的呢??....

狗官必須關社會才會健康 這是絕對的
但是你的標題不見的是
On9ccc wrote:
狗官必須關社會才會健...(恕刪)


我的標題是一定的。

東西上漲才叫健康
會上漲人民才有信心
廠商才會投入
只準下跌,漲價歸公是不健康的
人們將對市場失去信心導致更不去持有


降低炒作的配套推出很多了
東西價格上漲,寧願給製造商賺,製造商給員工加薪資。

但沒必要給掮客或蟲賺。
周志紫 wrote:
我的標題是一定的。

東西上漲才叫健康
會上漲人民才有信心
廠商才會投入
只準下跌,漲價歸公是不健康的
人們將對市場失去信心導致更不去持有

降低炒作的配套推出很多了

高房價肯定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

所以房價要炒價格才會高,把價格炒高利潤自然好,利潤變好才有財團願意開發,越來越多

的財團進駐才能形成都會區,形成都會區後才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才能

養活更多的人口,偏鄉就是沒有炒房才會廢校廢村廢光光,就算偏鄉的房價再便宜年輕人也

不愛住,寧願擠來都會區租房子,也不願意住在房價便宜的故鄉,所以高房價是大家共同追

求的目標,想要進步的生活肯定要炒房,高房價的社會才能欣欣向榮
房租繼續漲吧!
開心😃
周志紫 wrote:
綜觀檢討過往30年在...(恕刪)


認同「房地產必須上漲 社會才會健康」

什麼東西都必須緩漲,社會才會健康,包括薪資、房價、物價

但是前幾年房價快速暴漲,對社會已經造成傷害

現在「如果」暴跌,又是一種傷害

健康的房價應該要有穩定性,而不是暴漲或暴漲暴跌
ugogy wrote:
認同「房地產必須上漲...(恕刪)


說得好

我支持

但對於過去三年上漲是否健康 , 細細思考

其實是無比健康

你會發現並非因為炒房

我認為自從房地合一稅上路後 , 陸陸續續很多政策這樣年年疊加進來

投資客比例真的少非常多了


再來 ,

2015-2021 積壓了龐大的買氣沒有發洩 , 我們不用否認 2015年房市經過10-13年的榮景後進入一次休息階段
人性就是這樣 , 跌的時候會看得更跌 所以大家反而都縮手不進場

2015-2018 是大家認為房地產會崩盤 所以一直在等

2020-2021 是大家認為有疫情 不敢出手

而2021 開始 sars 經驗 + qe 與各種金融措施 + 股市大漲 + 過去六七年的買氣

一次衝出來


所以要認真的細究 過去三年是否漲的不健康

我認為其實還是算相當健康




至於魯空

只能說是房地產與股市都兩頭落空的後知後覺

股市在2020-2022 暴漲 , 魯空大體上可能也沒有賺到錢

不然2020-2022股市若有賺到並出場 , 相信買房太容易

今天不至於還是放牛班

我身邊不乏 2020-2022有賺到錢的

出場資金進入房地產
周志紫
周志紫 樓主

需求一直都在 只是沒有出手 . 台灣房屋自有率雖然高達8成 但裡面可能也有8成是老屋 有換屋需求 ; 還有成家 自立分戶 的需要

2023-01-28 17:41
a12158

我侄子連買都不想買,等繼承就好了!

2023-01-30 16:59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