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
2022年11月11日 週五 下午11:32
多數人都認為台灣房價高,但一名網友觀察,抱怨高房價的人似乎以「7年級生最多」,8年級生還比較樂觀。許多網友都對此現象提出分析,指出關鍵是「是否經歷金融海嘯」。
7年級最愛抱怨 8年級反而樂觀?
一名7年級生網友在論壇PTT上,發表自己對於不同年齡層面對房價的反映:「本身是7年級,觀察身邊的親朋好友,5年級以上的長輩老神在在,住在老家,還有房子收租,根本懶得關心房市。6年級也是多數買好房子,其他的股票債券資產分配好,每天睡飽飽,一年結算一次收益,8年級雖然不到30歲,但對生活和投資很有自己的想法,也覺得大環境沒那麼差,認識不少都已經買房。反觀7年級的朋友,年齡層大概31-40之間,特別是還沒買房的,好像覺得整個社會都對不起他們 ,一下抱怨股市崩盤,一下抱怨房價太高,這是為什麼呢? 8年級年紀輕卻相對樂觀進取? 」
人生歷程與環境 造成了世代觀念差異
此話題引發眾多網友討論,有網友指出,主要不同世代面臨的環境不同,其中2008年的金融海嘯影響7年級世代甚鉅,一出社會就要面臨低薪和求職困難的大環境:「人們一生的投資決策,奠定在他們那個世代投資人所擁有的經驗,特別是他們剛成年的時候。散戶承擔風險的意願,取決於個人的人生歷程」「抓中間1986出社會,剛好金融海嘯會怕」、「你跟八年級生講金融海嘯裁員無薪假,他會跟你說那是啥」加上7年級生年齡約31至40出頭,正是家庭負擔最重的時候,當然感受到的壓力比8年級更大、「七年級大概就在三明治時期,有老有小要花費」至於8年級族群大多還不到30歲,對於買房需求的急迫性當然低於7年級生。
至於8年級生,除了幾乎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外,還趕上虛擬貨幣興起,部分懂得炒幣的8年級生甚至可因此獲利買房,加上8年級之後開始少子化世代,若家中有房子,能夠繼承的機率比7年級高,買房的需求和壓力自然比較少:「八年級已經開始少子化,其實等繼承就好」。
lichujen wrote:
東森財經2022年11...(恕刪)
正確的答案應該是
7年級生看過房價低的年代,但他們可能因為剛出社會收入不夠,或是自身其他考量而未出手買房,因而錯失買房最佳時機,因為懊悔產生抱怨,反觀8年級生,他們一出社會就已經高房價了,沒看過什麼低房價,因此無從比較。
再來就是,7年級生多數已成家立業有小孩了,相較8年級生的單身更需要有房產安置家人,也因此更多人對房價有怨言。
反觀5、6年級生,多數都是受傳統長輩影響,出社會賺錢就乖乖買房、結婚、生小孩,所以都有把握住房價低點時購入房產。
總結來說
5、6年級生不會選擇買不買房?因為他們會乖乖買房。
7年級生多半遇到了選擇買房或是不買房的難題,而很多人選錯了這個難題,所以抱怨最多。
8年級生他們沒有辦法自己選擇買不買房,只能看家裡經濟條件能否贊助。
財富、家庭、健康,目標120歲!
所以只好一直抱怨下去
什麼經歷過房市低點 都是假象
因為在不買房的他們眼裡 都是高點
這是會世代循環的
沒房的後代一樣沒房
所以不要問為什麼七年級買不起
因為我也是7年級 我也是繼承房子 賣掉再買房
以前以為套房不會漲 但是最划算 所以我買了
沒想到 漲漲漲耶 賣不掉還可以收租 加價賣
沒有被那些租房好 晚買省一台賓士的人誤導
因為我本來就是房東的兒子
之前在01分享買房的方式
後來那篇文砍了
原因很多網友認為這方法是教壞別人炒房,再害別人
後來很多網友私訊我方式,我每次都很細心回覆,那時我就知道,真正有心學習經驗的人是不會因為文章被砍而錯失機會,會自己尋找機會
以前我也常抱怨高房價,當過憤青
但我慶幸抱怨的同時有持續在理財投資,年收也慢慢增加
面對高房價我後來採取的方式就是「打不贏那就加入它」,回顧過去我認為這是正確的選擇
期間也有遇到些貴人分享經驗,學習資產配置跟風險管控,利用負債增加現金流去支付任何貸款,再後來跟親朋好友嘗試集資把餅做大,收租抽佣分紅快速達到財富自由
我給七年級的建議是
1. 提高儲蓄率
2. 提高儲蓄率
3. 記住第一點跟第二點
唯有提高儲蓄率,遇到機會才有銀彈去揮灑,本多才能終勝,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我不敢說,那是因為同一個理財知識在不同人手上那是不同造化
靠政府靠家人不如靠自己
我比6年級生年輕→我的房子都是租給6、7年級生跟一位8年級生可以嗎?
一直以來我都只買預售屋,沒有跟別人買過二手的成屋,
我喜歡預售屋市場那種→代銷或是建商業務第一手的價格,以及交屋後全新房子的味道!
不喜歡二手市場中古屋那種→買家跟賣家之間的斡旋迂迴,以及有被住過的中古屋味道。
3x歲前我還有在上班的時候,
因為家裡有許多間房產在台北市,所以我住自己家裡的房不用付房租,
我的生活娛樂跟開銷則是自己賺的,不用跟家人拿,
由於自己家裡的房子不用付租金,很快的沒有3年我就存到160萬了。
記憶中從我國小開始,我很喜歡玩↓大富翁這個遊戲,
【錢拿來!錢拿來!小時候的大富翁遊戲⋯】
我的家人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叔叔跟阿公都會灌輸我要買房子置產的觀念跟方法,
到了高中跟大學的日常,或是到外面餐廳家族聚餐吃飯的時候,
長輩們總還是耳提面命,諄諄教誨的教導我→房子的地段價值跟格局要怎麼看。
那時候我就想著,如果可以跟長輩們一樣當房東,每個月收租金過日子好像也不錯!
於是,我就把自己賺來的160萬拿去買房,
【只是我買的房都不是要自住的,是買來出租的】。
我的第一間預售案是跟美國學校的同學還有朋友共4個人一起在台北市買了10戶,
但是我的160萬拿來訂、簽、開加上工程款只夠我先買一戶,
那個案子沒有綁約沒有閉鎖期,沒過一年我就把它轉約掉了。
於是我拿回我160萬的存款加上換約賺的xxx萬,
加起來大概快300萬拿去新北市的土城暫緩重劃區買了2戶,
那時候的土城暫緩重劃區一坪還不到30萬,不像現在要5x萬,
房價基期低又是捷運土城站跟海山站之間,有著地段上的優勢,
這個案子有綁約,等2戶的約滿一到,我就馬上換約出去賺了xxx萬。
於是我拿回我的160萬存款加上2戶換約賺的xxx萬,大概4xx萬,
以此類推,陸續的在雙北跟桃園還有台中買進賣出換約,
重點是台北市長大的我習慣只挑→捷運站附近能步行5~8分鐘內就到的預售案或重劃區,
所以很多代銷公司跟建商的業務都會聯絡我去拿潛銷價。
直到幾年前的某一天,我決定當房東不想再上班了!
於是我除了持續買進賣出之外,
開始留下我喜歡的地段跟建商品牌,一戶一戶的開始交屋→細節之多...族繁不及備載,
每當我的預售屋拿到交屋包後,當天我就會把密碼或是磁卡留在物業管理的櫃台,
聯絡北中沒有南的工班跟廠商進去幫我丈量跟安裝,
例如:
手工很細跟我一樣很要求冷媒管線整齊度的冷氣師傅。
窗簾我一律採雙層有窗紗的窗簾,窗簾師傅很懂我要的質感。
我挑好的客廳/餐廳/主臥/次臥/浴室等等要用的燈具,
則會請水電師傅去幫我買好帶進去幫我安裝。
我的每一間房子出租我都沒有提供傢俱,只提供冷氣/窗簾/熱水器三種,
加上一開始我汰弱留強所留下的建商品牌,本身一定都有含在房價內的標配跟廚具,
這可以讓我不用再額外支出。
在這裡提供一下2022前半年在台中市捷運綠線的G0/G3/G4北屯機捷特區,
依樓層,不附傢俱的2房出租行情→價格在25000元~28000元,
且租賃市場近年非常的旺!
通常我的25000元~28000元租金的2房不用到10天就都租出去了。
所以自帶傢俱&有需求又有能力負擔2房一個月2萬5~2萬8的租客在台中市超級多!
所以站在房東的立場,私心的希望6.7.8.9.年級生,不管你口袋裡有沒有足夠買房的錢?
從20~40歲以前一定要吃喝玩樂,盡量揮灑你的青春做自己就對了,
記得不要買房背房貸,房子用租的除了壓力小之外,
還能隨時說走就走的搬到自己喜歡的地方→超讚的~何樂而不為呢?。
我評0分的FQ不及格快改變→否則無法財富自由&我評100分的FQ已及格恭喜你→已走在人生勝利的大道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