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了隔壁的主題【好奇一問,6年級生有沒有人以前工作努力存錢也買不起房?】,
我想說的是~我不是6年級生,
我比6年級生年輕→我的房子都是租給6、7年級生跟一位8年級生可以嗎?
一直以來我都只買預售屋,沒有跟別人買過二手的成屋,
我喜歡預售屋市場那種→代銷或是建商業務第一手的價格,以及交屋後全新房子的味道!
不喜歡二手市場中古屋那種→買家跟賣家之間的斡旋迂迴,以及有被住過的中古屋味道。
3x歲前我還有在上班的時候,
因為家裡有許多間房產在台北市,所以我住自己家裡的房不用付房租,
我的生活娛樂跟開銷則是自己賺的,不用跟家人拿,
由於自己家裡的房子不用付租金,很快的沒有3年我就存到160萬了。
記憶中從我國小開始,我很喜歡玩↓大富翁這個遊戲,
【錢拿來!錢拿來!小時候的大富翁遊戲⋯】
我的家人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叔叔跟阿公都會灌輸我要買房子置產的觀念跟方法,
到了高中跟大學的日常,或是到外面餐廳家族聚餐吃飯的時候,
長輩們總還是耳提面命,諄諄教誨的教導我→房子的地段價值跟格局要怎麼看。
那時候我就想著,如果可以跟長輩們一樣當房東,每個月收租金過日子好像也不錯!
於是,我就把自己賺來的160萬拿去買房,
【只是我買的房都不是要自住的,是買來出租的】。
我的第一間預售案是跟美國學校的同學還有朋友共4個人一起在台北市買了10戶,
但是我的160萬拿來訂、簽、開加上工程款只夠我先買一戶,
那個案子沒有綁約沒有閉鎖期,沒過一年我就把它轉約掉了。
於是我拿回我160萬的存款加上換約賺的xxx萬,
加起來大概快300萬拿去新北市的土城暫緩重劃區買了2戶,
那時候的土城暫緩重劃區一坪還不到30萬,不像現在要5x萬,
房價基期低,關鍵字又是【板南線】捷運土城站跟海山站之間,有著地段上的優勢,
這個案子有綁約,等2戶的約滿一到,我就馬上換約出去賺了xxx萬。
於是我拿回我的160萬存款加上2戶換約賺的xxx萬,大概4xx萬,
以此類推,陸續的在雙北跟桃園還有台中買進賣出換約,
重點是台北市長大的我習慣只挑→捷運站附近能步行5~8分鐘內就到的預售案或重劃區,
所以很多代銷公司跟建商的業務都會聯絡我去拿潛銷價。
直到幾年前的某一天,我決定當房東不想再上班了!
於是我除了持續買進賣出之外,
開始留下我喜歡的地段跟建商品牌,一戶一戶的開始交屋→細節之多...族繁不及備載,
每當我的預售屋拿到交屋包後,當天我就會把密碼或是磁卡留在物業管理的櫃台,
聯絡北中沒有南的工班跟廠商進去幫我丈量跟安裝,
例如:
手工很細跟我一樣很要求冷媒管線整齊度的冷氣師傅。
窗簾我一律採雙層有窗紗的窗簾,窗簾師傅很懂我要的質感。
我挑好的客廳/餐廳/主臥/次臥/浴室等等要用的燈具,
則會請水電師傅去幫我買好帶進去幫我安裝。
我的每一間房子出租我都沒有提供傢俱,只提供冷氣/窗簾/熱水器三種,
加上一開始我汰弱留強所留下的建商品牌,本身一定都有含在房價內的標配跟廚具,
這可以讓我不用再額外支出。
在這裡提供一下2022前半年在台中市捷運綠線的G0/G3/G4北屯機捷特區,
依樓層,不附傢俱的2房出租行情→價格在25000元~28000元,
且租賃市場近年非常的旺!
通常我的25000元~28000元租金的2房不用到10天就都租出去了。
所以自帶傢俱&有需求又有能力負擔2房一個月2萬5~2萬8的租客在台中市超級多!
所以站在房東的立場,私心的希望6.7.8.9.年級生,不管你口袋裡有沒有足夠買房的錢?
從20~40歲以前一定要吃喝玩樂,盡量揮灑你的青春做自己就對了,
記得不要買房背房貸,房子用租的除了壓力小之外,
還能隨時說走就走的搬到自己喜歡的地方→超讚的~何樂而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