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新聞報導或消息都寫房價崩跌,但是打開實價登錄卻還是在漲?
害我們認真看房都不知道怎麼下手好!
是要表示打房政策很有效嗎?
(認真發問)
之前這些無腦多房蟲, 很高興的的一個論點說, 美國 QE 大撒錢, 熱錢多所以房產當然漲 (會信這種說法的話你也應該是無腦阿呆, 這種說法就是美國人拿一大堆錢來一個亞洲小鬼島上炒作垃圾房, 還是在全球大疫情期間, 是在哈囉!?)
那現在美國為了把熱錢緊縮回去而一直升息, 請問無腦多房蟲又要怎麼說了?
另外, 一直有人說只要是自住, 房價漲跌沒差, 這也是無腦嗎?
我親戚的一個朋友在日本東京, 在 30 年前花了 1000 萬台幣買了一間房子, 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 該房子現在只價值 250 萬台幣不到, 而如今, 他還在償還遠高過該房產價值的房貸.......是你遇到了不會罵幹?
台灣房產泡沫破滅, 其實就叫做回歸正常而已, 怎麼說?
既然想靠房產致富, 就是把房產當一種商品想說可以賺增值價差, 那麼看看過去台股這兩年來超漲那麼多的價位, 現在大跌也叫正常, 因為懂的人就知道, 這就是所有金融商品一個正常的循環而已
無腦多房蟲們, 想必最近應該安眠藥嗑很多吧?
1990尖峰時期到2000,資金流失最多,傳統產業大量西進,中高階消費主力白領大量流失,2000年後則是科技業,影響了往後20年的薪資停滯與內需蕭條
有比這種情況還慘
而當時房價有真的跌嗎?並沒有,有泡沫化嗎?也沒有
2020年底武漢病毒 美中貿易戰
錢回來了 產業回來了,外商大量投資臺灣,台積電大擴產
這樣房價就崩了?
先說物價 不看基本產地價 光看服務價
產地10元..包裝+2 運送+3..製品+5 行銷+3 送到你手上是23元
而以前自己跑菜市場買做成製品的只要12元...
物價高...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貪圖便利造成
是消費習慣讓原本單純的只有運送與經銷過程出現了很多層的經銷每層都要收2元那物價會便宜到哪?
一個賣蛋餅的自己去產地訂雞蛋..做成成品,加上利潤 賣35
7-11經過產地品檢加工品檢做成成品再品檢包裝再品檢最後送到便利店賣你70元
你貪圖便利買了70元的...那早餐店他會怎想?還賣35嗎?當早餐店賣60,賺了一筆房東又會怎想?這麼賺不漲房租分一點嗎?
不用抱怨以前錢多大,物價多便宜
其實很多原因都是自己的消費習慣在改變物價...
物價上漲最大元兇就是我們自豪的便利店
而你薪水沒漲,卻為了便利而提高了自己對消費價格的可接受度去叫外送去便利店消費...造成連帶其他上漲 錢不夠用又怪誰?
要便宜的便利店那那些司機店員及其品檢員相關是不是要便宜請...這又回到低薪了
環環相扣罷了
總之...最後底層會越來越苦...房租水平會越來越高,中高層在尚可的情況下買房會更積極
至於...房價.肯定的告訴你 不可能崩頂多漲跌互見...當疫情結束戰爭結束...不買你還有回頭路嗎?
物價漲了 當他回跌時你可曾見過蛋餅70元調回60元的?蛋餅如此那房價又怎可能如此
靠政府打房跟日本一樣?你大概沒在日本租過房子吧!日本房祖為什麼那麼高,很大原因是稅與持有成本...變向來說吧...房價很大部分政府拿走了...做了福利
但臺灣能這樣幹嗎?你相信臺灣政府拿了這筆錢會只用在住的上面而不貪?這筆錢買軍武做建設層層下來實際還會剩多少是在居住政策上的?那樣的環境下你買的起房但養的起稅嗎?
最後你一樣,買不起房
最後一點....政府可還有都會區用地可以蓋房抑制財團地主價格?答案沒有了 ...拆了古蹟或許還有..那他日他要蓋公宅用地會選哪?地點是你要的嗎?
所以靠社會住宅抑制房價這招也是行不通的
你租的房子都是別人多買的,課徵餘屋稅,撐不住而賣的非常少,因為原本他們就已經很有錢了,就算丟出來,好的你也未必能撿到因為它們寧可賣給認識的,但持有成本增加,他不加你租才怪,不租?你去租別人的...那也是別人的餘屋..他也繳餘屋稅...那你能租哪裡沒有餘屋稅的地方呢?房屋稅苦的是鄉下有房子都市打拼的人罷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