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聽到三條線!」台灣首創預售屋學者批亂源

在國內行之有年的預售制度,對消費者來說習以為常,不過此種「先售後建」的不動產交易模式,卻是僅出現在海峽兩岸等華人社會。對此,有學者認為應當廢除,否則也應以政策將之導回正軌。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分享,過去它在國外提到預售屋,「老外聽到都三條線」。

所謂預售制度,是指在建案動工前,以先付訂金、分期付款等方式,預先開放購買尚未完成的不動產物件,最一開始是由香港在1950年代首創「賣樓花」。根據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曾明遜研究,約到了1960年代後期,台灣建商也推出類似制度,並將之命名為「預售屋」,此後一直延後至今。

搶先全球首創的「預售屋」制度,有學者認為其為目前房市亂源。「預售市場本來就不是正常東西。」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坦言,過去在國外學術場合上,只要他提到國內的預售屋制度,「老外聽到都三條線,想說你到底在講什麼」。

章定煊表示,從消基會到消保會上所有房地產糾紛當中,來自預售案件占了最大宗,因為此制度把房產視為如同期貨的投資標的,有高槓桿還可以轉讓;但在歐美國家,房地產就是供需原則,且有實質的買賣,「他們不需要打房」,因此國外學者都覺得「它(預售制度)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為什麼歐美國家不會有預售的問題呢?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022-06-11 22:13 發佈
不喜歡就不要買。

晶圓代工,也是台灣搞出來的。

員工股票分紅制度,當年也是台灣先搞出來的。搞得投資台灣股市的外資,滿不爽的。
預售屋不是不能買,但要選財力雄厚,信譽佳的建設公司,如國泰建設。
至於那些名不見經傳,財務狀況不佳的建設公司所推出的建案,最好避免,
否則他蓋一半落跑,你會欲哭無淚。
預售屋本來就是房市亂源了,以前是房子漏水和一堆糾紛問題的代表作,現在幾乎已變炒地皮的源頭了,所以我從來都不買預售屋的。
看這2年來的預售屋,每間都完銷,奇怪的是怎麼完銷後一堆房子在轉來轉去的,蓋好後真正自用客入住的人真的很少,不是晚上都暗暗的,就是都在出租中,然後一堆三教九流的人都進來住,明眼人都知道怎麼一回事,這幾年蓋的量體太大入住太少人的事,我覺得日後應該會爆開來。

預售屋不是問題,預售屋的紅單買賣、預售屋轉售才是問題。

外國人買房子是買來住的,而且市場房價會漲也會跌,買預售風險太高。產業社區分散而難以囤房,光成屋就供大於求。外國人多半領週薪不愛儲蓄,習慣只租不買。

      但洋人散戶玩期貨選擇權比我們敢。 洋人也敢買預售車,預購純電卡車、概念車,連配備有什麼都不知道也敢交錢的。

看到台灣軍公教三師跟著演員投資客在排隊搶紅單,交完屋才發現偷工減料,真是讀死書
黃金手指 wrote:
在國內行之有年的預售(恕刪)


聽你在唬爛 google "presale "
明明國外一堆國家在賣預售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