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買房還是租房?房價這麼高該買嗎?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張金鶚教授讜論侃侃,不畏奸商、投機客諷刺嘲弄,也要揭發事實真相,給我們年輕人最好的建議。
內文中提到:台灣房價所得比高居全球第9,買房難度遠勝南韓和日本。
我認為,房地產政策到底要保障貪得無厭的房蟲,還是社會主要生產力的年輕人?這是選擇問題。
房蟲可以破產,他們貪得無厭。
年輕人的未來只有一次,不要輕易陷入買房投資的思維。
所以,真的是有"照顧"年輕人的必要,還是這只是另一種"掠奪資源"的手法?個人是為很清楚是後者,就別再鬼扯了。
lawtaipei wrote:
...我認為,房地產政策到底要保障貪得無厭的房蟲,還是社會主要生產力的年輕人?這是選擇問題。
房蟲可以破產,他們貪得無厭。
年輕人的未來只有一次,不要輕易陷入買房投資的思維。...(恕刪)
您的解釋雖然偏了點,大致上我覺得也對,本就要把投資跟自用這個原始目的給釐清楚。只是有點不幸的是,投資就是資金會去競逐有價值的標的,而競逐就會造成漲價。而自用,重點是看自己生活需求,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物件,往往也願意多付一些錢,結果就成為「有價值」的標的,所以經常的結果就是符合自己需求的物件,往往也是資金競逐的標的,最典型就捷運附近(沒法子,大家都愛捷運近)。
張金鶚認為,住房應以消費為主、投資為輔,「逆市場選擇」是最適合的做法,若是自己的偏好和市場剛好有所區隔,反而容易從中找到省錢機會。
所以有時,年輕剛好腳步輕快,多走幾步也沒問題,不要買或租在熱點區,確實是可以省點錢。
房地產政策你分兩塊看,一個是資金面(央行為主),一個是行政管理面(內政部、財政部為主)。嚴格說,央行已經算管很多了,你看選擇性信用管制就知道,還要管到是首購或買第二間(這要算精準打擊了).... 財政部管稅,內政部有個地政司,大體上就是市場秩序維持。如果你客觀去看,其實你會發現政府並不是沒有在幫首購年輕人,但他們也只能幫到一個程度,若幫到過度,那就不一定合適,這是重點。什麼叫過度,就是必須傷害別人的合法利益來嘉惠特定一群人時,就有過度之嫌,大原則是這樣,但這不是很好拿捏就是。年收 160 萬的年輕人,跟年收 80 萬的年輕人,他們希望的幫,程度不相同的。
經濟相關部會我沒有提,因為他們不直接相關於房地產,但他們可能直接關乎就業機會,也就是年輕人的工作機會與薪資了。若你回頭看歷史,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台灣決定少種點香蕉,改走工商代工路線(加工出口區年代),一個對的經濟政策可以帶著一票人生活收入改善的。
你說不要陷入買房投資的思維,我覺得這話很準確。但若把「投資」二字拿掉,我不知道你是否仍然能認同?
「買好一點的房子,跟差一點的房子,房價差很多;但租好一點的房子,跟差一點的房子,租金其實只差幾千元,」張金鶚提醒,台灣租金和房價不成比例,稍微提高預算,居住品質就有顯著的提升。
這是張教授說的,只是我覺得.... 有這想法的人真的很少很少。我認識的朋友同事同學那麼多人,真的有這想法及身體力行的,只有 1 位,其他的人扣去本就住家裏沒需要搬出去的,基本上就是只有一個想法:買房,不管是住或投資..... 別人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圈給我的感覺就是台灣人就是愛買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