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房地產經歷上一波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到了轉折點。也就是形勢不一樣了,所以目前而言,房產投資雖然還是資產保值的方法,但是一定要審慎評估。
房產作為當下比較保值的重要商品,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1,有潛力的城市群,這些城市有一些特徵可以參考,比如有人口淨流入,有大型的建設計劃,經濟越發達,人口也相對稠密,房價較高,像一些新興的科技園區所在地。
2,核心城市,房價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而且因為集群效應,核心城市往往更有凝聚力,能夠吸引人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進行房產投資要選擇在經濟發達城市,像台北市就是全國的核心城市。
3,核心城市輻射的外圍城市,隨著城市群之間的的一體化發展,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房價差距會逐步縮小。所以,城市群除核心城市外,可以考慮核心城市外圍的周邊城市,像與台北市只有一橋之隔的新北市新店、永和、中和、板橋、三重。
4,中短期(10年以下)投資格局儘量選擇20~30坪,這種屬於剛需格局,容易出手,出租時的租售比也相對較高。
5,當前房價雖高,但這絕不是終點。很多人都認為房市會崩盤。調整或許會有,但不至於全面崩盤,支撐房市的因素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仍然存在。
以上是專家看法.
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百達斐麗PP wrote:
台灣的房地產經歷上一(恕刪)
笑死,連建商都坦言房價過高還在吹哨自我安慰
今年三月起中,小型建商就開始收手不蓋新建案相較去年底衰退127億元.
行庫主管指出,其中不少中小型建商受土建融成數影響,從原本2成自備款,調整至6成自備款,因此放棄投入新建案,將手上持有的土地賣給大型建商,導致多家土建融業務量較大的行庫,放款量呈現負數成長。
此波對銀彈滿滿的大建商當然不會有影響,但也會讓後續新建案評估期更久.
再加上後續的第二戶房貸年限限縮與貸款利率調升也會影響新成屋的買氣
政府打房大刀斷金流 中小建商爆生存危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