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示警:貨幣政策非萬靈丹 採取緊縮小心經濟硬著陸

繼美國聯準會 (Fed) 升息 2 碼後,英國央行 (BoE) 也在隔日宣布升息 1 碼,以對抗高通膨,台灣央行今 (6) 日表示,採取緊縮行動並非易事,一不小心就可能讓經濟硬著陸 (hard landing),帶來痛苦的高失業與急速的經濟萎縮,強調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面對此波由供給面衝擊所推升的高通膨,多數經濟學家也認為,Fed 等央行的工具箱其實並沒有可直接使力的工具。

中央銀行今天於臉書發文指出,回顧 2013 年,Fed 僅暗示其可能縮減購債,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縮減恐慌 (taper tantrum),記取上次經驗,Fed 更為謹慎地向投資者傳達未來可能採取的行動。此外,BoE 總裁 Andrew Bailey 也坦言,BoE 的利率政策在對抗通膨與避免經濟步入衰退之間,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中央銀行表示,面對近期主要經濟體央行的升息行動,若干新興經濟體央行已伴隨升息,例如巴西於 5 月 4 日升息 4 碼,印度則升息 40 個 bp。新興經濟體之所以須配合升息,可歸因於先進經濟體央行 (尤其是 Fed) 近期的升息行動,已引發全球資本移動的溢回效應 (spillbacks),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匯價面臨龐大貶值壓力。

中央銀行進一步指出,國際間對資本自由移動與浮動匯率的思維,自金融危機以來已有很大改變。倫敦商學院教授 Hélène Rey 自 2013 年以來一再指出,大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力,會透過跨國資本移動波及其他國家,造成全球金融循環,嚴重影響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信用情勢。


一國即使採浮動匯率也無法獲得貨幣政策自主性,新興市場經濟體如欲獲得貨幣政策自主性,就須對資本移動加以管理。就連過去力主資本自由移動的 IMF,近年態度也大幅轉變,坦承過去誇大資本自由移動、浮動匯率制度的效益。

中央銀行表示,在若干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央行常因須回應外部衝擊而面臨艱難的政策選擇,當通膨預期難以制約,則貨幣政策喪失自主性;此時,外匯干預與資本管制可顯著改善政策抵換 (policy tradeoffs) 的難題,對於通膨預期制約不佳,以及對匯率與資本流量較為敏感的經濟體而言更是如此。

《經濟學人》日前警告,Fed 升息如過猛,恐招致經濟衰退,須妥為拿捏;另提醒央行應多關注控制通膨的核心職責,即使面對來自各界對央行高度期待的壓力,例如要求處理不均、房價、氣候變遷等各種社會議題,但貨幣政策可不是萬靈丹,如以利率處理這些議題,更是大而不當 (too blunt) 的工具。


看起來有暗示性的說我們不會升
2022-05-07 8:12 發佈
警告什麼,美國FED又不是台灣央行能控制的,今天美國升你不升,台幣繼續貶值而已,而且五月不升,美國六月又升兩碼了,能不升,那我美金漲好漲滿一樣賺。另外,台灣央行如果聰明點,這次一樣照跟美國一樣幅度升息,才能嚇到那些還想投資的趕快賣出,以後美國再升息,台灣才有空間和本錢不跟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wrote:

繼美國聯準會 (Fe...(恕刪)
STE25

嚇到那些還想投資的趕快賣出.... 這樣做對選票有好處嗎?

2022-05-07 17:49
自己拉的屎
就要自己擦


這跟台灣政府說
房價要軟著陸不能硬著陸一樣


要軟著陸
當初
不要QE
不要炒房
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Z3300

窮人最大的特徵就是愛抱怨,跟你有87%像....

2022-05-08 9:48
美國5月升2碼,6月升2碼。

央行6月開會不升息??以現在一個月跌1元的速度,新台幣年底大概跌到37了吧。

我準備好了,跟著美國一起割韮菜。
台灣匯率都看日韓
隔壁正在啟動無限印鈔
難怪央行要叫你不要太期待貨幣政策
因為我們匯率要繼續貶貶貶
好爽喔今年從27.6直接來到29.6
舒服又賺了一波


至於期待大幅度升息的
一定沒看過1940年代的通膨歷史XDDD





怎麼看央行都會升息
現在只是央行有兩派意見不一致而已
從一些新聞來判斷
鷹派給鴿派的壓力越來越大
鴿派擋不住的
35萬鎂的成本27.x,Q2前上看30.x,小賺一台RAV4再看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