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常勸年輕人.有餘錢.工作時就可買房不過多數人都說現在太高了.等便宜時再買問題是等真的回跌到預定金額時.他們又會說.還會跌更低.現在買不就呆了......結果跌到某價位後就反轉.他們就自我安慰說下次跌到多少時一定買......人生偶而做做呆子又何妨~~
kodak1691 wrote:以前我常勸年輕人.有(恕刪) 確實,金融海嘯時,隔壁鄰居想脫手,當時價格650 (現在要1800),海嘯前的市價大約800,老爸介紹海嘯前就有意買房子的親戚接手,被嫌跌的不夠多,要再等一下,結果被敢的人買走了,到今天還在扼腕。只要有錢買得起,又喜歡,又適合自己,就下手了,人生不是每分每秒都有辦法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kodak1691 wrote:以前我常勸年輕人.有餘錢.工作時就可買房不過多數人都說現在太高了.等便宜時再買問題是等真的回跌到預定金額時.他們又會說.還會跌更低.現在買不就呆了......結果跌到某價位後就反轉.他們就自我安慰說下次跌到多少時一定買......人生偶而做做呆子又何妨~~ 乍看還以為你說 "偶而做做呆子" 是指不要買房。但你卻是指買房。現在台灣自有率接近90%。聰明人都買房了。就剩下一小部分不買的。那些才應該是你說的呆子。可惜呆子就是呆,怎麼敲就是不買,或是根本買不起。害聰明人越來越慌。
jeel54321 wrote:真的"偶而"就沒問題 ....不過你確定只是偶而呆,不是一直呆? 每個人的"偶而"應該不同.能一直呆下去就太累了~像我第一次呆.買第一間透天店面時.已經37歲了20年打拼賺錢.2年前再呆一次.為退休生活買了間電梯大樓應該不會再呆了.因為後半生該放輕鬆享受了就讓年輕人去奮鬥了~
kodak1691 wrote:每個人的"偶而"應該不同.能一直呆下去就太累了~像我第一次呆.買第一間透天店面時.已經37歲了20年打拼賺錢.2年前再呆一次.為退休生活買了間電梯大樓應該不會再呆了.因為後半生該放輕鬆享受了就讓年輕人去奮鬥了~ 買透天多少錢 年收入多少買電梯大樓多少錢 年收入多少讓年輕人參考一下不然這開釋樓 很難接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