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1年房市研判分析 "先漲再說" 一文,大家也來信詢問要不要發2022的研判分析
當然還有提及到"不要怕被炮轟,勇敢大聲說出來","立場看空又說會漲=找死找罵文,活該"
接下來就進入主題~2022年房市分析研判
1.主要雙北都更不止,造成雙北房價有很長的時間具有"價格疆固性"
2.疫情不止,政策利多,該跌反漲,無法判斷
3.經濟,技術,台幣,目前看起來台灣的總體並不弱
4.全球通膨環境下,人民願意持有資產的信心大增
5.本次通膨~終於看到會造成房價大跌的週期因素產生
6.升息將是壓跨房地產最後一根稻草~!!
7.各縣市產業升級可否引進外資人材及技術到台灣發展~
8.全球供應鍊的重整對全球通膨影響力
因為這次通膨,造成全球不升息的態度改變,轉成支持升息
也才讓週期循環重新啟動,15年的大多頭才有機會出現轉折
15年前的貨幣發行量,國家及地方債務,國內不動產貸款餘額
和2021年相比,大增了許多,升息是否已變成是一把刀,是否會見血?
2021年六都房地產幾乎全面走揚,低基期的區域人民也都很積極的置產
全民一起貸的活動也相當踴躍~全面升級如下:
15年前購屋貸款方案500萬/20年期 3%以下
15年後購屋貸款方案800萬~1000萬 30年期~40年期 2%以下
央行要調高利率決不會因為打房為理由,利率向來都是隨通膨而調整
如今的未來~台灣央行會因為負債太多而不隨通膨調高利率嗎?
但調高利率就一定會打趴房價嗎? 當然不一定,但一定會有人跳樓大拍賣
這幾年台灣在全球的角色相當獨特~特別受到老共的重視~共機每天在關心台灣
美國也因台積電的半導體技術,也開了很多後門~當然台灣也付出了很多代價
疫情也沒有停止~未來極有可能再次爆發~
各國政府執行的政策隨時都會改變~
台灣的實體經濟也是有目共睹,地方政府也積極招商,六都也都想創造自己的地標
簡單說結論:
2022年多空拉距,無特定方向,獲利了結為上策。
請小心規劃負債,量力而為。
pengkuofeng wrote:
1.主要雙北都更不止,造成雙北房價有很長的時間具有"價格疆固性"
2.疫情不止,政策利多,該跌反漲,無法判斷
3.經濟,技術,台幣,目前看起來台灣的總體並不弱
4.全球通膨環境下,人民願意持有資產的信心大增
5.本次通膨~終於看到會造成房價大跌的週期因素產生
6.升息將是壓跨房地產最後一根稻草~!!
7.各縣市產業升級可否引進外資人材及技術到台灣發展~
8.全球供應鍊的重整對全球通膨影響力
...................................................................................................
2022年多空拉距,無特定方向,獲利了結為上策。
請小心規劃負債,量力而為。
>> 1.主要雙北都更不止,造成雙北房價有很長的時間具有"價格疆固性
甚麼叫 "價格疆固性" ? 你解釋一下。
>> 疫情不止,政策利多,該跌反漲,無法判斷
無法判斷,那你寫這些是幹啥用的 ?
>> 經濟,技術,台幣,目前看起來台灣的總體並不弱
廢話,還用你說。
>> 全球通膨環境下,人民願意持有資產的信心大增
不然哩 !
>> .本次通膨~終於看到會造成房價大跌的週期因素產生
前面說 通膨環境下==> 人民願意持有資產的信心大增,後面說 "大跌的週期因素產生",甚麼顛三倒四亂七八糟。
>> 升息將是壓跨房地產最後一根稻草
升多高 ? 會壓多垮 ?
>> 各縣市產業升級可否引進外資人材及技術到台灣發展~
這不廢話嗎 ! 要有人投資,才能產業升級,產業升級能賺更多錢,就能吸引更多投資。
>> 全球供應鍊的重整對全球通膨影響力
你來講啊,有什麼影響力 ?
>> 2022年多空拉距,無特定方向,獲利了結為上策。
>> 請小心規劃負債,量力而為。
廢話 ! 說穿了,你就是不知道那哪一點是高點。
omniyeh wrote:
廢話 ! 說穿了,你就是不知道那哪一點是高點。
別人付費請我寫內容初稿,你問了那麼多問題~
我只想回你最後一個問題~"那一點是高點?"
台北市一般住宅新屋每坪60萬,我個人認為就是"高點"
雙北市一般住宅新屋每坪40萬,我個人認為就是"高點"
當然市場現況早已超過我認定的價格很多~
但一般國民如果認為貨幣寬鬆的世代所創造出來的資產價格是"決對不敗的話"
那就全國最好期待永世貨幣寬鬆,不要被社會主義的國家反將一軍,被割韮菜~
不合理的市場我就是不會認同
我的文章內容,誠實於自己的看法,市場不是我能決定,但我會有自己判斷的能力
別人看了我的文章,供人參考而已,認同或不認同大有人在
我下的每個標題全都是很複雜的"狀況",全在進行式~
我也期許有人能提供見解,分享給大家及政府參考~大家一起學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