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真的想打房嗎?打房政策後的效應?
政府真的想打房嗎?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
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13083
仔細想想,房價持續高漲,除了投資客、通膨跟原物料高漲之外,最源頭原因就是土地價格的飆漲。
以高雄為例,楠梓高大特區的土地,漲了至少3倍。誰受惠?賣地賺錢的政府啊!
當建商取得的土地成本漲到60萬,速算未來建案合理單價至少要30萬以上。
只要政府想靠飆漲的土地賣地賺錢,房價就不可能真正的下跌。
而打房政策其實都是末端,不是源頭。打的是小咖,存活的都是大咖。
例如禁止預售屋轉單,於是就會死一大片口袋不夠深的小投資客。
例如限制第二三四戶以後的貸款成數,也是會死一大堆口袋不夠深的小咖。
當大量投資客逃命時,一般老百姓看得是大快人心!
但是,仔細想想,後續效應是什麼?
活下來的,一定是資金夠雄厚的大咖投資客。禁止轉單?那我放到成屋賣就好,反正資金夠多。還趁勢大量收購被拋售的預售單,未來再大賺一筆。貸款成數降低?大咖就算現金買房也能投資,根本不怕。
於是,市場上的大量小投資客都退場轉戰其他市場了,房市就只剩下很少數的大咖投資客跟建商。
當房市變成寡頭市場,要一起壟斷就更容易。於是就更能操控價格,更難跌。這就是高雄楠梓現在的狀況。去年還在18-19,現在建商直接開價30起跳、還一屋難求。
因為「小賺就想跑」的小投資客都沒了。資金雄厚的,有實力不降價、慢慢賣。然後正常賣房的一般民眾,看到市場漲更高,也會跟著把自己的房子行情拉高。
賣房時,除非急需錢,否則沒人會願意低於行情賣的。不然去問有房的人,願不願意為了實踐居住正義,把自己的房子以行情五折賤賣?
那大家都不買、只租總行了吧!
但如果房價高漲,基於投資報酬率,租金就會跟著上漲,只是反應比較慢而已。
然後大家連租房都租不起。以前能租三房,未來只租得起兩房。以前能租兩房,未來只能租套房。
所以打房政策一出,看看建商或房地產大咖在新聞上的發言,幾乎沒有反對的,嘴上都說支持政府打房政策,認為有利房市健康。
拜託,他們心中,在竊喜吧?
最後,即使房市真的不利大咖投資、房價真的大跌時,他們早就先跑了,把資金轉移到其他市場繼續收割,完全不痛不癢。
受傷的、跳樓的還是一般民眾,而不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