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我是魯宅,結婚多年迄今未買房,主因就是頭期款不足加上小孩要養,所以一直租屋。
當初想說存自備款到200W就買房,現在好不容易存到了,偏偏喜歡的房子區域已經大漲,變成頭期款又墊高到要300甚至400左右.......
每次看房總是會有一股好懊惱的想法,當初如果先買房不結婚生小孩,是不是現在人生可以好過很多,住自己喜歡的房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autumnshu wrote:
先說我是魯宅,結婚多年迄今未買房,主因就是頭期款不足加上小孩要養,所以一直租屋。
當初想說存自備款到200W就買房,現在好不容易存到了,偏偏喜歡的房子區域已經大漲,變成頭期款又墊高到要300甚至400左右.......
每次看房總是會有一股好懊惱的想法,當初如果先買房不結婚生小孩,是不是現在人生可以好過很多,住自己喜歡的房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更早一點出生, 民國80年左右想買房, 但沒買.
一路看到民國92年, 你就會覺得好家在, 當初沒買.
民國80多年到92年, 約10年時間, 倒掉一堆 "上市" 建商. 尤其台中高雄台北最慘.



有會員的進去看.
沒會員的不用看.
1996年時的一角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1503
autumnshu wrote:不一定吧!其實夫妻,兩個人賺繳一間房,比起一個人賺要快多了,養小孩不用刻意跟人比較,自己負責把他觀念養正確就可以了,小孩自己有自己的出路
先說我是魯宅,結婚多...(恕刪)
買房個人是覺得這樣,財務狀況,預期資金,再去決定標的價值
我是建議新的買不起可以舊的,品質上,我是建議你這樣挑,買大樓一定要看該社區公積金,基本上一戶至少要六萬,重大設施都更新過可以回到一戶3萬,
大樓公積金足夠代表管理好,管委會單純,住戶水準高,這一定有保值空間,
新大樓建物成本基本是14萬一坪,你要看的是土地報價,大樓一定是略高行情,但太扯的就有機會是雷,至於建築品質,真的蠻看臉的,幾百戶一兩戶有問題也是合理的範圍
買房前多看好的,假裝有錢人預算拉高,多看看高級的仔細觀察,他敢開這個價一定有一些附加價值的東西,多看才知道價值在哪,地點面向方位風動景觀棟距格局建料公設每一項都有它的價值,
同一個區域十幾萬一坪的價差,多看懂取捨才能找到相對保值且更具競爭的房子
至於時機,我是覺得啦,買房任何時機都有穩漲不跌的房子存在,當然也一定有些是跌的,但一個趨勢,有錢人聚集的地方一定漲,什麼是會吸引有錢人前來居住的條件這點,這要下點功課,
什麼房價全面跌,這些都是失敗者的言論多看無異只會干擾你正確入手的時機,
你覺得好的物件,別人肯定也覺得好,自己要會判斷價值,好房真的不好找,有人甚至覺得房子自己會挑主人,遇到了,加點勇氣也是很重要的
我先說結論:買房要有共識,決心,緣分,自然水道浀成!
當年我想要買房的時候錯過了兩年,因為我有個很笨的觀念"現金買房"~~
以至於當時我買不起,再努力賺錢存錢,殊不知,賺錢的這兩年存的還不夠房市漲的!
當時住的房子,剛好樓下是住黑社會的(之後才知道,其實是法院的法警),
因為一次的大爭執,導致了我想搬離保護家人的想法!
太太也非常的支持(共識),就積極的看屋,不看還好,看了很傷心!!因為根本不夠買!
又繼續住了兩年,想說加倍努力賺錢。(決心)
賺的果然還是跟不上房市漲幅!一度灰心!乾脆直接衝當時最貴的預售屋。(緣分)
距交屋還一年時間,先訂購了!至少漲跌都不關我的事情。
我還可以更努力的拚一年存裝潢費用,那年過得很充實,有空就是討論裝潢。
直到入住,發現買到了一間好房子,採光,棟距,通風座向皆良好!
身上有錢,不一定會讓生活更好!生活的好,我認為是建構在"住的好"
依據指標:食衣住行育樂
吃得好,營養健康即是,很容易達到
穿得舒服,這也容易!
住的好,通風採光好,大樓樓板隔音相較公寓薄板好,睡得飽,規劃停車位方便出入、採購好!
公設規劃使用育樂好!,顯然住的好就是關連到行及育樂。
人生只有一回,家是建構家庭的永恆回憶!對我而言,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家,安身立命。
買房人生大事,需要的是衝動,是切身感受的需求!否則不要去想它!
或許轉念也有不一樣的人生,只是那種人生是否能夠支撐你到老死,要想一下!
~~DSLR + 檔車才是王道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