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與租屋,看到了身邊的實際案例,我有個新的觀點。
先說結論;年輕時買屋,退休時賣,餘生租合宜社宅,錢留著慢慢花。
有錢當然買。
先談談租屋論好了,
租屋論者認為,你買了房,每月繳比租金貴,還要去算貸款的利息跟養房的費用,
卡了一大筆的現金,30年下來,我這輩子手上可運用的資金還是投資的複利比你換得到一間破房還多。
但,租屋論者沒想到的是,其實你也可以等老了賣掉再租屋呀!!!!
我談談我遇到的實際案例好了:
有間行天宮站附近50年的老公寓,老婆婆本身年輕時買下的,
但年紀到了行動不便,因為公寓要爬樓梯就有了想賣的念頭,
想賣房當然不容易,一個住了這麼久的自己房子與周邊環境,
是要叫老人家如何適應。但礙於健康條件,真的還是賣了,賣了個正常市場價(約2500萬)吧。
後來在蘆洲租了台北捷運工程局的希望城市。
現在的社會住宅像是捷運局的這種,一半賣,一半只租不賣,
剛看了希望城市的招標租約,有9.5年的,第6年8折,第7年7.5折,之後都7折.
租金新聞寫說很離譜,但知道的人都知道其實很實在。
他們搬進去了以後才讚不絕口,
第1,口袋現金滿滿可以安心養老
2.捷運局不會趕租客
3.年繳長約有優惠
4.最近疫情竟然還收到公文捷運局主動降30%租金連3個月。
5.房子跟舊公寓比起來,舒適太多了,老公寓就是得面對修繕、陰暗等問題。
這點連老人家都笑了起來,說新家也太舒服了吧,(儘管是租的。)
總之,我聽完這實際案例,心中也頓有所悟。
誰說我們買房者就代表著我未來不兌現來租起房呀~~~!!!
在台灣買房而言,就是置產抗通膨的一種,沒有比這種更穩健的理財方式了。
想想自己老了握了這筆現金,我看剩下餘生也不會有大問題了吧。
Ahoo Chen wrote:
買房與租屋,看到了身(恕刪)
不能說你說錯, 因為這正是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
可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對的事情
表面上說房產是抗通膨最好的投資, 但事實上呢? 如果把所有的風險都算進去, 到底會如何沒人知道, 如你說的, 老房的問題
而房產是抗通膨最好的 "投資" ? 我倒覺得房產就是事實上貶值最恐怖的東西, 只是還沒戳破這大泡沫; 一間 40 年 50 年的老房子還要賣數千萬; 或是天龍國一個廁所就要賣上百萬, 一樣的錢拿去國外買號稱是台灣別墅級的房子還有找, 然後台灣人自喜孜孜地
如果你說的房產是新, 面積大, 地點不錯, 生活機能好, 價格合理, 那這確實是種不錯的 "投資", 但以台灣現在普遍的居住水平跟價格來看, 說白一點, 只是在把垃圾丟給下一代去背債。
台灣極為不合理的房產泡沫沒破之前, 大家都會一直想在這邊撈錢, 因為太簡單, 太好賺, 但這卻也是最沒良心的事情之一, 試問有哪個先進國家跟台灣一樣從人均收入比來看, 如此不合理的極高房價?
如果房產是有被政府管控 (如德國), 那麼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就算一輩子不買房, 只租房, 照理說他們可以存下來的錢也是夠他們一輩子用; 台灣呢? 誰現在去買房就是注定扛房貸一輩子, 甚至給下一代的年輕人 (這叫有夠倒楣) 如果再遇上天災, 或是就是永遠無法都更的房產, 那就叫更倒楣.....
可惜台灣人, 不喜歡面對問題
就算出事了, 沒出事的這群人也只會慶幸說, "還好這鳥事不是發生在我家"
是幸或不幸? 我們留給下一代的到底是甚麼? 明眼人看到了, 肯說嗎? 大家想去改變嗎? 我目前看來, 這超級超級大爛攤子絲毫沒有要被解決的跡象
我在天龍國租個一房一廳權狀約 16 坪的房子, 房租不包含管理費抓 2 萬台幣
這房子售價是在 1200 萬以上 (我們就抓 1200 萬), 屋齡 30 年, 樓高 19 樓, 松山機場飛航限高區範圍內 (註一)
一年租金 24 萬, 10 年需要花 240 萬, 1200 萬的房價除以租金 2 萬約是 50 年 "回本"
這房子已經 30 歲, 再 50 年後就 80 歲, 請問還能住人? 誰敢? 還是那時候早倒了? 好, 不會思考的台灣人就只會想說, 那就等都更啊, 但這房子 19 樓高又因上面 (註一) 請問怎麼都更? 不可能! 以建商營利的角度來看, 19 樓的房子沒蓋 3 倍容積怎麼可能算賺? 那 19 樓變 57 樓? 松山機場限高 + 土地液化區 + 容積率 + 建蔽率有可能嗎; 整個住戶自己自費都更? 可能畜生移民去月球住還比較有可能~
這, 就是我看到的醜陋的台灣人; 這房子還是有可能漲到 1500 萬, 2000 萬, 然後誰最後一個接手的誰就是最倒楣的, 因為誰砸最後一筆錢買, 這筆錢就像是丟馬桶沖走了 -- 然後一堆人還在鼓吹說, 趕快買房喔~ 房價要一直漲囉~ 你魯蛇啦, 爛咖沒錢貧窮賤民買不起房啦~ 但你信這句話的就是那最後一個被抓交替的, 這不就是前人把錢掏空留垃圾房給後代的一個範例?
這種範例還到處都是
所以台灣人悲哀嗎?
george306 wrote:
來舉個最實際的我現在自己住的地方, 看誰能解決我所看到的問題:
我在天龍國租個一房一廳權狀約 16 坪的房子, 房租不包含管理費抓 2 萬台幣
這房子售價是在 1200 萬以上 (我們就抓 1200 萬), 屋齡 30 年, 樓高 19 樓, 松山機場飛航限高區範圍內 (註一)
一年租金 24 萬, 10 年需要花 240 萬, 1200 萬的房價除以租金 2 萬約是 50 年 "回本"
這房子已經 30 歲, 再 50 年後就 80 歲, 請問還能住人? 誰敢? 還是那時候早倒了? 好, 不會思考的台灣人就只會想說, 那就等都更啊, 但這房子 19 樓高又因上面 (註一) 請問怎麼都更? 不可能! 以建商營利的角度來看, 19 樓的房子沒蓋 3 倍容積怎麼可能算賺? 那 19 樓變 57 樓? 松山機場限高 + 土地液化區 + 容積率 + 建蔽率有可能嗎; 整個住戶自己自費都更? 可能畜生移民去月球住還比較有可能~
這, 就是我看到的醜陋的台灣人; 這房子還是有可能漲到 1500 萬, 2000 萬, 然後誰最後一個接手的誰就是最倒楣的, 這不就是前人把錢掏空留垃圾房給後代的一個範例?
這種範例還到處都是
所以台灣人悲哀嗎?
是「你自己走不出天龍國的悲哀」,
何必拖全台灣人民下水呢?
你去林口買一間全新的、
一樣大的一房一廳,
6-700萬就有了,
頭期款120-150萬,
30年房貸每個月本息2萬元,
付完30年,房子是你的!
窩在天龍國再繳30年房租!
你自己走不出來啊,你走不出你自己設的「困局」,別人無法幫你啊⋯⋯
但我也能理解啦,不是你不願離開天龍國,而是你長期待在那邊已經被房東「洗乾了」,沒有頭期款走出自己的困局。

george306 wrote:
來舉個最實際的我現在(恕刪)
你用現在市值來算房屋價值1200萬,現在房租來抓,當然50年回本
但屋主30年前買套房說不定才50萬,你知道嗎XD
早期利率高,人家說不定早就繳完了...
聽說以前北市黃金店面還不到100萬一堆
你覺得現在套房漲到1500萬、2000萬不會有人買
但你有想過以後一台國產汽車要300萬的時代嗎?
這樣套房還會貴嗎?
你最大的問題就是陷入貨幣迷思
還沒認清手上貨幣正在貶值的事實
卻又沒能力在超級蛋黃區領高薪
跳脫出租屋的循環
只能用這樣的說法來安慰自已現在高點了
這問題應該要問你哪時候要領高薪才對
加油,好嗎?
貨幣貶值有多快,我就不用多說了
大家自己去想想小時候一杯紅茶10元
現在隨便搖搖杯都要30元起跳了XDDD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