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昨天日公告全台囤房大戶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國非自用住宅戶數來到五十點二萬戶,其中有卅九點九萬戶囤一戶,囤十房以上則有一七○三人。相較於去年四十八點二萬戶略微成長,其中主要在於額外持有一戶的情形增加近二萬戶,是過去一年間非自住房屋的成長主力。
囤房的定義來自二○一五年《房屋稅條例》新增將住家用房屋區分為自住及非自住,自住住宅稅率為最低的百分之一點二,但是每個家戶最多只有三戶可依自住稅率課稅;若這家人持有第四戶以上,就要依新增且上修的非自住稅率課稅,稅率百分之一點五起跳,也就是現行的囤房稅。
回顧去年的資料,根據財政資訊中心資料,去年全台約莫有四十八點二萬戶非自住住宅,其中囤房一戶者約為三十八萬戶,囤房二戶以上則約十點二萬戶。比較今年及去年囤房情形差別,全台非自住住宅從四十八點二萬戶成長至五十點二萬戶,其中最主要來自囤房一戶者增加近二萬戶。
財政部官員指出,全台房屋戶數持續自然成長,囤房戶數也反映出一致的趨勢,各類房屋都有這樣的情形,囤房並非特例,計算囤房戶數時,也可能會將尚未入住的新屋、騰空待售的房屋也納入。
另一方面,財政部昨首度公布全國非自住房屋稅籍依「家戶」歸戶統計表,改以「家戶」歸戶,將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持有房屋併計後,顯示共有四六萬九七二二戶名下擁有非自住房屋。
MICHAELCUB81 wrote:
坦白說,我是認為囤房是一種「缺德的行為」!(恕刪)
這話也講得太嚴重了吧, 有些人也不是刻意要屯房, 像我今年股市賺了快1500萬, 這些錢我兌現後, 去買了一間台北中正區舊公寓租人順便讓小朋友以後有中正國中的學區可以讀, 而且我直接付清沒貸款, 這間房子以後就算垮了也沒差, 因為根本不用本錢, 如果這1500萬我不投入房地產難道要放銀行定存嗎? 還是繼續投入股市期待30000點的到來? 還是你覺得一間中正區中正國中學區的舊公寓從1500萬的價值跌到剩750萬的機率會比股市從18000點跌到9000點的機率高? 而且以1500萬的現金其實是可以在中正區買到兩間舊公寓, 然後每間各貸款5成, 這貸款就讓租客來付, 但我沒這樣做, 就是不希望被一些明明每次都不把握住機會財的人認為我們這種人是在做缺德的行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