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修法降公設 花敬群:會很有感

針對公設比過高,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日前透露,諸如車道、車位的公設,擬修法「不可計入
樓上公設一起算」。內政部五月前會確定最終版本,送行政院審查。花敬群說,休閒室等空
間將一定比例限縮,民眾「會很有感」。

花敬群表示,內政部修法方向,是減少不合理、不必要的公設計算。他舉例,停車場車道不
應該算成整個住戶共同要來承擔的?「誰買車位誰承擔。」一個正常停車位大約十一、十二
坪,假設賣一百五十萬元,一坪大約十三、十四萬元,「上面可能一坪六十萬,把下面的拿
到上面去賣,這就不合理。」

「我也不曉得為什麼過去沒有管,但發現這問題後就趕快來處理,」花敬群說,未來修法後
,車道只能放下來當停車場賣,上面的公設比就會降。

而像是休閒室、娛樂室、交誼廳等,花敬群說,過去這些管委會空間,有些建案可能搞好幾
間,比較大的社區會做一定比例的限縮,相關修法若能獲政院、立院的支持,「對於公設比
的降低會滿有感的」。

內政部預估大致可減多少公設?花敬群未鬆口,他說,現在新成屋公設比有三成六,甚至有
四、五成的;樓梯間、消防公安空間、機房、垃圾貯藏間、一定程度的大廳等公設空間,本
來就是必要的,「至少不要太誇張」。

「兩成、兩成多,我覺得是合理的,」花說,以集合住宅社區而言,公設比三成內他覺得都
算合理;像現在蓋社會住宅,他的要求就是努力讓公設比在三成以下,不需要的就不要蓋,
「有些案例比較特殊,可能到三成二、三成三,很勉強了。」

花敬群以明倫社宅為例說,法律明文規定可以蓋,建築師、設計師不會想太多,可以蓋的都
蓋出來,最後就會有大陽台跑出來,「沒人說一定要蓋,可以少付一點租金也很好。」

至於若修法成功三讀,新制何時上路?花敬群說,還在討論中,要等部內最終版本定案,同
時也要建築師、地政士等業界溝通釐清,就專業及法理上討論合理與否,也要獲得行政院、
立法院支持。



低公設公寓華廈要升天了
2021-04-12 9:57 發佈
怎麼升天?
低公設多低?
不到10%
也是有電梯、垃圾間...
只差在沒交誼廳、雙逃生梯...
一般車位最多只有5~6坪而已吧 .

降低公設 ? 人民就會有感 ? 才怪 !
問題是房價高到一般勞工買不起啊 ! 重點是囤房稅率不要只是號稱 3.6% , 實際只有0.03% , 根本無法嚇阻囤房炒房 ! 幾百萬間房屋都被囤積壟斷不賣 , 房價就降不下來啊 ! 400萬勞工月薪低於50萬 , 讓這些人買的起房才是重點吧 ! 縱容投機客囤了幾百萬間空屋養蚊子 , 全世界只剩台灣政府這麼搞笑 !


台灣號稱有囤房稅 , 3戶以上 每戶3.6% , 用灌水的公告地價計稅 , 實質上稅率不到0.1% ! 這就是台灣假囤房稅的真相 , 幾乎等於沒有持有成本 , 所以炒房囤房族橫行 , 台灣房價被炒到天價 ! 一般勞工根本買不起 !


https://tpctax.gov.taipei/cp.aspx?n=D976CA2815738F57


美國加州San Jose一處購入價為$605,000的30年自用獨立屋(Single Family Home)及台北市一處屋齡30年購入價為1830萬元的自用公寓做比較。


入價格$1,830萬台幣的台北市公寓,財政部認定房屋部分評定現值是19萬台幣,土地的評定現值則是187萬台幣,分別乘上稅率$191,000 * 1.2% + $1,870,502 * 0.02% = NTD$ 6,033,也就是說市值$1,830萬台幣的台北市公寓一年的房屋稅及地價稅僅為台幣六千元。


稅金6033 / 1830萬 = 台灣實際囤房稅只有 0.03%,幾乎等於沒有!

美國加州房屋價值台幣1830萬,$617,100 * 1.3052%(稅率) = $8,054.37 + $1,225.38 (特別稅) = US$ 9,305.67 如果此房屋為自用住宅可再減免 US$70 = US$ 9,235.67 也就是說這一間60萬美金的房產一年的房屋及地價稅約為美金九千多美元,折合台幣約$286,300元。


美國計稅就很實際 , 依實價計稅 , 房稅一年高達30萬台幣 , 所以沒有人敢囤房炒房 ! 持有成本太高了 .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98757?page=1

美國薪水遠高於台灣 , 而且台灣有272萬人月薪低於3萬台幣 , 400萬人月新低於4萬台幣 , 所以台灣自住房稅應該維持1萬元左右.單人持單屋的自住族應該保留低稅的計算公式 , 保障自住族住的基本人權 , 但是在全國有2間以上的房屋 , 就該認定是囤房 , 就該依實價登錄計算3.6%的空屋囤房稅 ! 一年幾十萬元的囤房稅才能逼出空屋流入市場!

所以台灣要做的就是修改房稅計算公式 , 廢除公告地價計稅 , 改用實價登錄的均價計稅 , 而且不採單區計算持有房屋 , 而是以單人在全國持有的總房屋數量來認定是否開徵囤稅 !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me5888 wrote:
怎麼升天?低公設多低(恕刪)


https://www.leju.com.tw/page_view/view/382

"超低29.3%起公設比,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住戶使用"
現在低於30%就可以出來喊"超低公設比"當賣點了
反正之前隨便建商高興怎麼玩就怎麼玩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wrote:
針對公設比過高,內政(恕刪)


花先生應該先去了解一下銷售是怎賣的唷~

大部分的案件....都是強制買車位~

你不買車位就不賣你.....

所以車道就可以計入公設....

且花先生也要先搞清楚一件事情~

車道為何可以計入公設.....

那是地政的規定~

所以要先去處理地政那邊的相關登記規定~

賣房子很多不能說的秘密~

不是沒人管....而是建商比你懂法~
剪你低小雞雞 wrote:
賣房子很多不能說的秘密~


現在就是要打破這種秘密啦。
相關配套子法、行政命令、行政規則都會配合修正。
如果要做,就放心大膽去做,會得到民眾支持的。
還是選邊站的問題,
有房者現在面臨到底要站在哪一邊的問題。
明明自己也是被害人,卻被迫站在建商、投資客那一邊。
如果緊箍咒讓房地產市場難以買低賣高,持有年限變長,稅賦變重,對於環境的要求變高,對於違建加強取締,您手上的不動產可能無法像以前一樣,轉手賺個2、3百萬以上,(就是大家一起墊高房價),您願意站在哪一邊?
在其他樓有討論過這個停車位問題。

我把在其他樓的 PO 文貼來這。

車位與車道公設的問題,我所知道的,有買車位的,合約中除寫明車位方格的尺寸,亦會寫明車位面積為多少。

這個車位面積,是車位格子面積加車道公設的面積。一般平面車格面積約 4 ~ 5 坪左右大小,加上車道公設,約要有 8 坪以上才是正常的。

現在停車位,多無獨立權狀,合併至房屋權狀內。權狀會註明車位面積,共用部份面積也會比未買停車位者的多,大約會多個幾趴公設比。

有些社區有設機車位,供全體住戶共同使用,因此現行方式還是有計算部份車道面積公設給全體住戶。

如果登記的車位面積不大,如 7 坪以下,就不太正常了。那就很可能將太多部份車道面積歸給全體住戶去攤了。

至於地下公設分攤細節如何計算,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看事情,是要注意那些細節,不是一竿子打全船人,毫無根據一口咬定人家有沒有灌水。

內政部開始重視這個事情,是很好的開始,個人是認同的。確實有那種賣了車位,但車位面積登記只有 5 ~ 6 坪的建案。這種就有地下室車道公設灌水給全體住戶的嫌疑。既然有建商這樣搞,那到時地政單位不予登記車道面積給所有住戶當公設,建商就無法賣這個車道了。

至於車位面積登記到 8 ~ 9 坪,甚至 10 幾坪的,由於目前國內車位是算 "個" 在賣的,與車位面積關係不大。因此這類比叫正常的建案影響不大。

還有其他不必要公設,也一起檢討,可能在建照申請時,公設就被從嚴認定,個人認為也非常的好。這比搞什麼廣告實坪制有意義多了。
194319431943 wrote: 重點是囤房稅率不要只是號稱 3.6% , 實際只有0.03%  


你到底在算三小,
稅率3.6%是「房屋稅」,
而且是「非自用三戶以上」的稅率。

但是可是你下面的計算,
房屋稅 1.2%和地價稅 0.2%,
都是自用的稅率,
然後算出來再來說跟 3.6% 差很多,
這不是廢話嗎?
你舉的例子是公寓,貴的是土地,
土地非自用的稅率就是1%,
你好歹用這個去比較吧?

房屋稅和地價稅要怎麼合在一起課?
只有土地怎麼課?
只有地上權要怎麼課?

現在的問題就是稅基啦,
可是你稅基改下去就是地圖炮了啦,
上一個調稅基最多的人,
後來選輸了只能去當交通部長!
這就是民意啦!
這樣誰還敢稅基?
誰會蠢到政治自殺??
gn00378095 wrote:
你到底在算三小,稅率3(恕刪)


是的,當初林佳龍還說
公告地價本來中央要求調高43%
為了減緩衝擊,最後僅平均調整38.25%
(西屯101%,南屯87%)

但這樣的政治代價是
家裡兩老都跑票了
(我家是87%

盧秀燕的競選政見
其中就有“調降地價稅”

可是當選市長後
也只是調降地價稅20%
不敢降回到調漲之前

小市民口裡喊著想要政府打房
一旦關係到自己利益又馬上跑票

194319431943 wrote:
一般車位最多只有5~6(恕刪)


講了一堆
結果周末的預售屋市場進去看還沒椅子坐
這些一般勞工真有錢
居然敢一直買房
可惡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