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南韓徵「囤房稅」,房價為何還是不跌?

有些人看到南韓財政部提議,對名下擁有多棟住宅的屋主加徵房屋稅,做為抑制房價漲過頭的最新措施,好像覺得那是德政一樣。

如果政府實施一個政策,目的是想要壓制房價上漲和租金上漲,讓人們租得起或住得起,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這個政策實施下去,在現實的世界中,房價和租金不僅沒有跌,反而還持續上漲,那這個政策要不要做,可以做,但到頭來就是懲罰租客和購房者。

南韓政府第一次增加房屋持有成本嗎,當然不是。

2003年,南韓政府實施提高資本利得稅,稅率最高達60%,同時進行「十年廣建百萬戶平價住宅」的租屋政策。

2005年,韓國政府從健全稅制著手,把原先土地與房屋分開課稅的持有稅,改為合併課徵,並更名為「綜合不動產稅」,直接對房地產實施累進稅率,大幅增加房地產持有成本。

2018年,南韓財政部提高綜合不動產稅率,價值3至6億韓元房產,從原先的0.5%調升至0.7%。6億至12億韓元的房產最高上調至3.2%,在首爾、世宗、釜山及京畿道部分地區持有2戶者,最高課以3.2%的稅,且不能在限購區貸款買房。另外政府計畫在首爾興建30萬戶新住宅,增加供應量。

南韓政府去提高房屋的持有成本,在現實市場機制的結果是什麼,房價上漲,或者房租暴漲,實際上是兩者同時發生,這很容易理解,經營的成本增加3%,終端售價就是至少增加3%,有多房的屋主撐不下去怎麼辦,他可能會用略低於市價賣掉,減少出租,那就是租屋市場供給減少,然後市場機制引導租金價格上漲,既然租金上漲,維持報酬率,那房價上漲也很合理

其實這也不只發生在南韓,美國有些州,不停的提高房屋持有成本,市場機制的結果是什麼,房租暴漲,房價有暴跌嗎?

你看看左派大本營的美國加州,那精美的房價和房租,怎麼加重稅後的房價和租金價格,比沒加稅的時候還高,廢話,資本市場上,有哪個產業,營運成本增加以後,終端價格還能減少的,沒有。

加稅以後,持有成本增加,有屋主會拋售,然後價格暴跌,這邏輯成立嗎?

你在地球上找找看,看看有哪個實施資本社會的國家有出現那個現象。

如果真的有,那個社會一定有至少一項生活機能的價格暴增,或者品質大幅下降,只是表面上未必能察覺到,但實際去當地生活,一定會明顯感受到,務實的經濟學告訴我們,賠錢的產業,不可能長期存在,市場機制會讓它產生合理的利潤,那就是漲價,不然就是品質放給它爛。

要怎麼讓一個大都市的房價下跌,很簡單,單位土地的生產力下降就好,毀掉那個區域的醫療、治安、商業等生活機能,那就像在市中心擺一堆核廢料的效果一樣,不用加稅,價格自然下跌。

一般人會不會搶著去買南投、屏東、貢寮那種生活機能極差的房地產,就算減稅,那些地方的價格也很難漲,因為那個地區的土地生產力就沒有那個價值。

一般人為何要去搶買六都、生活機能極好的房地產,因為那個地區的土地生產力就有那個價值。

簡單來說,生活機能極高的房地產,就像名牌包,生活機能極差的房地產,就像路邊攤的包,政府可以透過什麼政策,讓一般人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或租到土地生產力極高的房地產物件,就像用路邊攤價格或平價,買到名牌包。

沒有這種政策,因為那反市場機制,或許可以短期存在,但不可能長期存在,目前的現況是,市場上有沒有平價包可以買,有,但大家眼光都很高,不要平價包,只要名牌包,但是只出的起平價包的錢,這就是問題所在。


暫時不推囤房稅的原因,蘇建榮指出,一方面打擊面較大,要審慎思考,例如因繼承、祖厝等原因,並非投機囤房,要避免傷及無辜;另一方面也擔心重蹈南韓覆轍,擔憂租金轉嫁到租屋族。

至於說超過幾間要課什麼10% 20% 30%~ 2倍&3倍&10倍這種屁話的..這就是要進行鬥爭了
法人財團一大堆...政府有本事課...國泰金那麼多棟...課個10倍我幫忙拍拍手
東方不敗有據句經典台詞 : 咱們日月神教高手如雲,你小心有頭睡覺,沒頭起床!
2021-03-11 1:05 發佈
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如果房地產崩了,整個國家可能十年都爬不起來,所以對政府來說,房地產只能不漲或緩跌,絕不能急跌。而不少商人就是抓準了這點,有恃無恐的拉抬房價。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持有稅這件事上,台灣很多專家主張調高持有稅,不要說韓國調到6%都沒用,持有稅過高,除了對沒收入的老人殺傷力很大,對人民來說也會是變相加稅,甚至會反映到租金上,最後形成全民反政府。

更重要的,當一個東西有利可圖,但持有稅高,必然引發避稅效應,像中國和南韓都出現了假離婚、用人頭持有引發糾紛,或是想辦法用公司或外資方式持有……等。


以上說明或許會讓你以為我反對打房,其實我歷年寫過很多反對房價狂飆的文章,我反對的是覺青式的打房,也就是反正我只要做A,就一定可以讓房價下來,如果沒有成效,那就是A的份量不夠重,只要夠重,就一定會立竿見影。持這種想法的人真的可以去Google 南韓的做法和結果。我只能說一句老話:通往地獄之路往往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怎麼都沒看到空空來戰
南韓的下場

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如果又推出來 我一定會再加租金
現在暫緩 我也暫緩
讓房東房客互相都可以喘息一下
因為逼死房客對我也沒好處

但絕對沒有我房東來痛苦繳稅金~讓你房客爽爽住房子的道理
一定是往上加
enzo69356 wrote:
南韓徵「囤房稅」,房價為何還是不跌


既然不會跌, 那就乖乖讓政府實施, 建商和房市魯套別再靠杯了呦.
以前有個笑話說
寧可在Audi裡哭泣 也不要在頭又大裡
我想能完美詮釋這句話的代表國家就是韓國了

補充重整一下
稅制增加轉嫁給租客是沒錯 但這只是一小部分
也並非僅因政策毫無用處
簡單說就是 政府有意為而為之

自李到朴開始 全面開放 大量放貸 資金湧入 永久居留 活絡經濟 廣納人才
主因是政府無意控制國外資金大量進場
許多政策雖減緩國內資金流動 但對國外炒作完全無任何作為

至於全租制度為何失控
還是因為國外資金大量進場導致
投資者拿部分差額資金購買房產 先取得租客繳交全租的產權
這段時間投資者再向銀行借貸去取得下一家房產 不斷循環

所以嚴格說起來
韓國房產說起來已不掌握在韓國人自己手裡
MDFKer wrote:
以前有個笑話說寧可在Audi...(恕刪)

沒錯,因為南韓有全租制度,所以囤房稅根本沒用
不只銀行可以貸款,房客也提供大量的火力,讓房東炒房

希望台灣也可以實施全租制度,這樣我的火力更猛,銀彈滿滿
炒起來,漲起來~~~
只是個過程 wrote:
既然不會跌, 那就乖乖讓政府實施, 建商和房市魯套別再靠杯了呦.

回答的很棒。

就讓政府實施囤房稅吧!
讓建商和投資客發大財囉!
立法徵「囤房稅」,緩不濟急,也很難查核;乾脆直接調整"房屋稅+地價稅"的計算公式,每年課徵1%實價登錄均價(利用AI & 大數據),市價漲,就多繳點,市價跌,就少繳點,這樣公平吧,就是1%
100萬房課1萬,1000萬房課10萬,3000房萬課30萬,1億房課100萬,並可以在所得稅列舉。但是多一房,課2%;多兩房,課3%;多9房,課10%;這就是「囤房稅」。
 
台灣2020年住宅自有率約85%,資產階級就多貢獻一些吧,每年稅收多1000~2000億(可能不只)。政府一起養台灣之子(政府的競選支票),就應該可以減少父母負擔。
enzo69356 wrote:
有些人看到南韓財政部(恕刪)


弄錯方向了,應該先把房地產的課稅評定價值調到接近市場價值,
即使用現有的1.2%稅率,也是很具殺傷力。
現今房價普遍超過1000萬,每年超過10萬的房地產稅,很多人會受不了。
enzo69356 wrote:
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如果房地產崩了,整個國家可能十年都爬不起來,所以對政府來說,房地產只能不漲或緩跌,絕不能急跌。而不少商人就是抓準了這點,有恃無恐的拉抬房價。

以上說明或許會讓你以為我反對打房,其實我歷年寫過很多反對房價狂飆的文章,我反對的是覺青式的打房,也就是反正我只要做A,就一定可以讓房價下來,如果沒有成效,那就是A的份量不夠重,只要夠重,就一定會立竿見影。持這種想法的人真的可以去Google 南韓的做法和結果。我只能說一句老話:通往地獄之路往往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不好意思,只是對其中兩句話想拿出來討論
1.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
就我所知的日本房價泡沫化,是過度炒作後的產物
房地產只能不漲或緩跌,絕不能急跌,這點我同意
但現在是過熱急漲的階段,連你提到的南投、屏東蛋白區的價格都讓一般受薪階級難以接受
究竟是要讓它繼續無量上漲還是回到正常的軌道
我想政府最近的手段就算很敷衍,也是給了答案了

2.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
講的不是這些政策,而是讓多數人越級打怪的低利率環境才對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