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到只剩老房 73%老人宅沒電梯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35613
預估10年後 高達500萬老人處於「居住弱勢」
台灣正值高齡社會浪潮衝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逾七成所住的公寓或透天住宅沒有電梯,陷入「居住弱勢」困境;學者分析,這些老人其實多數名下有房產、並非「經濟弱勢」,但因房價高漲等諸多因素,沒能力或不願換屋,出現「窮到只剩老房」的現象。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的「促進民間興辦高齡友善出租住宅及社會住宅策略規劃報告」,引用衛福部針對老人現況調查,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近三一六萬人,其中十七.三三%住在無電梯公寓,五十六.四三%住在無電梯透天,合計高達七十三.七六%住宅無電梯設施。五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數有三三四萬餘人,也逾七成居住的公寓與透天沒有電梯,他們將在十年內變成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者,也就是十年後估有四到五百萬的老人處於「居住弱勢」情況。
衛福部調查也發現,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近九%是「獨居」,其中南部、東部、金馬地區的老人獨居比率更超過一成,金馬地區甚至快要兩成、約十九.九%。
老舊建物 無法添加電梯設備
原地養老 加速重建才能滿足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指出,「老人住老屋」在台灣已是普遍現象,不僅因住處沒有電梯導致行動不便,還面臨屋況老化、漏水、壁癌等問題叢生。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台灣住宅環境已處老舊狀態,又面臨高齡社會加速到來,需要爬樓梯的公寓、透天厝對行動日趨不變的老人而言,將出現「一階梯一世界」難題,就算政府端出各項電梯補貼計畫,但現實是有許多老舊建物根本無法添加、改善電梯設備,若要原地養老,只能透過加速重建才能滿足。
他建議,靠市場力量解決老人住老宅根本不可能,得要更完整的以房養老、公共住宅等多樣化政策,讓高齡屋主有更多選擇與籌碼,擴大銀髮友善住宅的供給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otis2019 wrote:
窮到只剩老房 73%(恕刪)
那個年紀的人,普遍生長於貧窮年代,一生最大的目標,是賺錢及存錢,添購不動產,囤積房屋,一生以累積財富為人生最大價值及目標。
賣掉現住舊屋,怕賣低了,少賺錢等同吃虧了。
住社區大樓,裝電梯得保養,得用電。
請管理員得花管理費。
免費都更,得再加上一些優惠及保障,還可以考慮看看,例如,
未來大樓室內面積不能小於現在。
未來房屋稅要有優惠。
最好興建期間,還有補助租屋、安家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