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窮到只剩老房 73%老人宅沒電梯

窮到只剩老房 73%老人宅沒電梯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35613

預估10年後 高達500萬老人處於「居住弱勢」
台灣正值高齡社會浪潮衝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逾七成所住的公寓或透天住宅沒有電梯,陷入「居住弱勢」困境;學者分析,這些老人其實多數名下有房產、並非「經濟弱勢」,但因房價高漲等諸多因素,沒能力或不願換屋,出現「窮到只剩老房」的現象。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的「促進民間興辦高齡友善出租住宅及社會住宅策略規劃報告」,引用衛福部針對老人現況調查,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近三一六萬人,其中十七.三三%住在無電梯公寓,五十六.四三%住在無電梯透天,合計高達七十三.七六%住宅無電梯設施。五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數有三三四萬餘人,也逾七成居住的公寓與透天沒有電梯,他們將在十年內變成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者,也就是十年後估有四到五百萬的老人處於「居住弱勢」情況。

衛福部調查也發現,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近九%是「獨居」,其中南部、東部、金馬地區的老人獨居比率更超過一成,金馬地區甚至快要兩成、約十九.九%。

老舊建物 無法添加電梯設備
原地養老 加速重建才能滿足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指出,「老人住老屋」在台灣已是普遍現象,不僅因住處沒有電梯導致行動不便,還面臨屋況老化、漏水、壁癌等問題叢生。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台灣住宅環境已處老舊狀態,又面臨高齡社會加速到來,需要爬樓梯的公寓、透天厝對行動日趨不變的老人而言,將出現「一階梯一世界」難題,就算政府端出各項電梯補貼計畫,但現實是有許多老舊建物根本無法添加、改善電梯設備,若要原地養老,只能透過加速重建才能滿足。

他建議,靠市場力量解決老人住老宅根本不可能,得要更完整的以房養老、公共住宅等多樣化政策,讓高齡屋主有更多選擇與籌碼,擴大銀髮友善住宅的供給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2021-03-08 10:51 發佈
這些老人活該自己不都更要爬樓梯要怪誰?
otis2019 wrote:
窮到只剩老房 73%(恕刪)


現在的年輕人比老人需要電梯!
因為年輕人的腳是「紙糊的」!

60歲以上,4、5年級的老人,
多半家裡都是做工、種田的,
那會爬個樓梯哀哀叫?

會爬樓梯哀哀叫,都是年輕人。
otis2019 wrote:
窮到只剩老房 73%(恕刪)


那個年紀的人,普遍生長於貧窮年代,一生最大的目標,是賺錢及存錢,添購不動產,囤積房屋,一生以累積財富為人生最大價值及目標。

賣掉現住舊屋,怕賣低了,少賺錢等同吃虧了。

住社區大樓,裝電梯得保養,得用電。

請管理員得花管理費。

免費都更,得再加上一些優惠及保障,還可以考慮看看,例如,

未來大樓室內面積不能小於現在。

未來房屋稅要有優惠。

最好興建期間,還有補助租屋、安家費。
有錢有房的老人家會住一樓、透天或去養老院,沒錢沒房的老人家才會去租房,那有沒有電梯和沒錢沒房的老人家又有什麼關係,還是政府要規定租房子給老人家,一定還要準備電梯?
老人的定義該改了。超過85才能算老人。75-85間要看各別退化程度。75以下多數都還能跑能跳。
tany3472 wrote:
現在的年輕人比老人需...(恕刪)

說實話,老人家多爬樓梯是好事情
只是要小心然後慢慢爬
cat2dog wrote:
說實話,老人家多爬樓梯是好事情
只是要小心然後慢慢爬


下樓梯膝蓋受力大,對年紀大的人膝蓋傷害很大。
tany3472 wrote:
現在的年輕人比老人需要電梯!
因為年輕人的腳是「紙糊的」!

60歲以上,4、5年級的老人,
多半家裡都是做工、種田的,
那會爬個樓梯哀哀叫?

會爬樓梯哀哀叫,都是年輕人。


只要是人, 遲早都會遇到這種問題.
我朋友的爸爸務農超過50年, 幾年前和朋友去九族文化村+妖怪村, 朋友順便帶他老爸去,
他老爸一手抱一個孫子, 一次抱兩個走上走下的.
幾年後的現在, 他老爸70多歲, 都快爬不上家裡的3樓了, 2樓還上的去, 速度慢很多而已.
人會老化, 現在務農的事也交給我朋友他弟弟了.
60歲問題還不明顯

70歲才開始覺得吃力

80歲以上基本上就不適合爬樓梯

我身邊的長輩都是70歲左右轉住透天1樓或平房

現在醫療伙食進步

70歲以前真的還算是年輕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