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全台大擴廠 開出驚人價碼搶營造工
台商大舉回流,加上「護國神山」台積電等科技廠在北中南大舉蓋新廠,營造業本該一片大好,不過,本刊調查,原本可以專案引進移工協助建廠的台積電,去年因疫情無法如願,為趕進度只好開出高價向市場挖角工人,沒想到卻意外導致房地產業爆出一波驚人的缺工潮。
談起近期缺工窘境,1名建商私下透露,台積電建廠正如火如荼趕工,無疑已是市場的價格制定者,「為了綁住工人,他們不只開出做6天給7天薪水的破天荒條件,而且各類工種的平均薪資都比過去市場行情高出8成,甚至到1倍以上的都有,造成其他工地要想保住工人也只能盡量跟進,差太遠的就只能慢慢等。」
「其實過去像台積電建廠這類符合國家政策的大型工程是可以請移工的,重點是去年因為疫情關係,移工進不來,他們只能從市場上去拉人,才會引爆這波的缺工潮。」該建商說。
市場供需一旦失衡,經濟學裡頭那隻「看不見的手」將撥動價格,有些工人的工資漲幅最高漲超過1倍,此時,負責建案工地統籌發包管理的營造業首當其衝。
知名日本營造商在台分公司華熊營造,包括台北101大樓,信義區指標豪宅陶朱隱園都出自其手,目前全台共有21個案場在施工,如今也遇上同樣的問題。
華熊營造總經理周宜城無奈地說:「以前像是電焊這類的技術工錢,1天約在3,500元左右,現在喊到1萬多的都有,水泥工從2,500變3,500,綁鋼筋1噸從5,000變8,500,釘模板的1個單位從480到最高950,去年漲得特別快,我看今年還會更嚴重。」
不過,也有建商未感氣餒,直言缺工潮終將退去,此時休養生息便是,「老實說,疫情還沒過去,我們也不贊成在風險無法管控的情況下,貿然引進移工,台積電那麼重視效率的大企業,建廠也不會建個5、6年,相信狀況總有一天好轉。」
翻開營建署去年12月發布的營造人力缺工報告,營造業勞工缺工總人數已達4萬8,809人,其中,又以鋼筋工、水泥工、模板工、電焊工等基層勞工的缺口最大,缺工人數高達3萬多人。
知名日本營造商在台分公司華熊營造,包括台北101大樓,信義區指標豪宅陶朱隱園都出自其手,目前全台共有21個案場在施工,如今就面臨嚴重的缺工問題。
談及近期接案狀況,華熊營造總經理周宜城苦笑說:「我們大概一半的案子都推掉了,現在什麼工都缺,連工地的監工都出現斷層,就算有生意上門也不敢接。」
「工頭會帶著底下的工人跑去別的案場趕工,哪邊的價錢好,他們就優先做,等有空再回頭做原本的案子,所以很多建案都延後交工。」周宜城補充。
難道工班延後完工不會違約嗎?「簽約也沒用,缺工那麼嚴重,就算違約了,難道我們真的敢罰他們嗎,一罰下去,以後的案子恐怕都找不到人做了,只會更慘啊。我們只能用拜託的,連講話都不敢太大聲,不然一講錯話,整個案子可能都弄死了。現在是勞方市場,價錢多少、工作配合度,都要看他們臉色。」言談間,周宜城語氣充滿無奈。
市場供需一旦失衡,經濟學裡頭那隻「看不見的手」將撥動價格,有些工人的工資漲幅最高漲超過1倍。「以前像是電焊這類的技術工錢,1天約在3,500元左右,現在喊到1萬多的都有,水泥工從2,500變3,500,綁鋼筋1噸從5,000變8,500,釘模板的1個單位從480到最高950,去年漲得特別快,我看今年還會更嚴重。」周宜城一一細數。
市場需求暴增、移工進不來、人工成本上升固然都是隱憂,不過,追本溯源起來,台灣工地出現人力斷層才是最大問題。周宜城直言,目前工地裡只有泥作、木作、輕隔間等裝修工程還可以看到少數年輕人的身影,一些像是綁鋼筋、釘模板的粗重工作根本找不到新人投入,「夏天搬鋼筋會燙,那是很辛苦的工作,也比較危險,現在都只剩6、70歲的老師傅在做而已。」
面對缺工問題嚴重,在疫情解封、得以引進移工之前,甚至疫情過後要如何替營建業找出新解方,主管機關似乎都該動起來了。
全台大缺工,在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下,建商的人工成本已大幅增加,營造大廠日商華熊營造總經理周宜城細數:「以前像是電焊這類的技術工錢,1天約在3,500元左右,現在喊到1萬多的都有,水泥工從2,500變3,500,綁鋼筋1噸從5,000變8,500,釘模板的1個單位從480到最高950,去年漲得特別快,我看今年還會更嚴重。」
隨著成本上升,加上政府去年開始打房,建商取得資金難度增加,不少業者已打算轉型,改做土地買賣。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毫不諱言:「開發商的利潤從過去3年20%,到現在只剩10%,等於1年才賺3%的利潤。所以,我們已經有聽到,一些小型建商會員就乾脆把土地賣了,直接轉行去做土地買賣,這實在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狀況,政府應該加以重視。」
這類狀況,就發生在前淡大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辦公室的同棟大樓內。他透露,確實有建商開始轉型,「他們北中南的小型建商還會串連,有自己的群組,裡面都在分享各自的土地資訊,北部建商有土地,如果南部建商有買方可以幫忙介紹,成交中間再看怎麼分(利潤),有點像是房仲聯賣的概念。」
本刊委託屋比房屋統計,截至今年2月,全台共有13萬8,910筆土地在網路待售,較去年同期成長16%,且今年以來也不乏建商出售土地的案例,像是宜蘭在地建商元邦集團旗下怡華實業出售台南3,850坪土地給電機機械大廠易發,麗源建設出售基隆市5千多坪土地給旅遊業者寶得利,博凱開發出售內湖舊宗段土地給老牌建商國揚等等,不難看出當前土地買賣的市場確實活絡。
除了轉型專攻土地買賣,一些口袋較深的建商也可能選擇暫不開案,又或者轉為先建後售。「很多建商不敢開案,因為怕房子預售了卻找不到工,一方面又擔心原物料成本、工錢漲太快,賣房子的利潤都被吃掉,乾脆等房子蓋好再開賣。」第一太平戴維斯董座黃瑞楠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