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炒房很可恨,難道炒股就不可惡?

如題
依我對房市的了解,台灣多數房市投資人行為上應該稱作置產,而非炒作!
板上房奴應該8成以上有玩股票,股票有主力,房市亦有,房市主力即建商,散戶即一般買房囤貨者,此行為可被理解作存股。股市中炒作帶動價格上漲下跌的是主力,散戶只是被動地被推升。
房市也一樣,主力建商在某區域建造新房,該區單坪價格被建商提升,該區散戶置產者必然能透過此一過程獲利,很明顯地,若該區招商差,建商沒推出建案,該區單坪房價必然牛皮甚至下跌。
很明顯的,台灣總資產擁有超過10億的人,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稀少,多的是0.8~2億的中老年人,這些人不可能有能力帶動一整個市場!
股票的誕生為投資者與企業間的金錢關係,這種良性發展乃建立在投資者對企業長期發展具期待性,自願地掏錢幫助企業發展,企業的營業獲利表現在股價及股利上。
此概念與去年大量進入股市的年輕人的思想差異頗大,難道那些大量湧入股市下單合一,玩當沖,他們算不算炒股?有比炒房仔不可惡嗎?多少想進行價值投資的人因淨值比過高而提心吊膽?
近幾年年輕一輩流行所謂電商,說穿了真的比歹丸的傳產,甚至魏XX可恥,不過就是從掏寶近一些劣質支那貨,再利用蝦皮出售,此行為也是低買高賣,這難道就不是炒作民生用品嗎?人家歹丸的傳產至少還需經營者拿出大量資本或向市場融資勒!
板上的房奴們思想真令我摸不著頭緒,我無法理解,為何他們跟建商買貴貴的新房,被建商薛了一筆,在反過來責難老屋持有者不是,這好比合一下跌你怪散戶沒定性,而不是責難真正大量拋售股票的主力啊!
之前聽一個國稅局朋友說過,歹丸總資產介於0.5~1.5億的人較美國多很多,美國真正非常有錢的富豪卻遠比台灣多。依我看近代年輕人的消費行為,我相信未來的小資產階級只會越來越少,資本將往少數人集中,我深信,下一個世代的歹丸就是香港,房奴只會更多,老屋投資者只會更少!
2021-01-24 16:18 發佈
炒房,建商房仲一家得利
炒股不可惡,因為眾人得利
一縷之唸不鎖情關 wrote:
炒房,建商房仲一家得...(恕刪)

去年沒買台積電的有獲利嗎?
spermbox wrote:
如題
依我對房市的了解,台灣多數房市投資人行為上應該稱作置產,而非炒作!
板上房奴應該8成以上有玩股票,股票有主力,房市亦有,房市主力即建商,散戶即一般買房囤貨者,此行為可被理解作存股。股市中炒作帶動價格上漲下跌的是主力,散戶只是被動地被推升。
房市也一樣,主力建商在某區域建造新房,該區單坪價格被建商提升,該區散戶置產者必然能透過此一過程獲利,很明顯地,若該區招商差,建商沒推出建案,該區單坪房價必然牛皮甚至下跌。
很明顯的,台灣總資產擁有超過10億的人,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稀少,多的是0.8~2億的中老年人,這些人不可能有能力帶動一整個市場!
股票的誕生為投資者與企業間的金錢關係,這種良性發展乃建立在投資者對企業長期發展具期待性,自願地掏錢幫助企業發展,企業的營業獲利表現在股價及股利上。
此概念與去年大量進入股市的年輕人的思想差異頗大,難道那些大量湧入股市下單合一,玩當沖,他們算不算炒股?有比炒房仔不可惡嗎?多少想進行價值投資的人因淨值比過高而提心吊膽?
近幾年年輕一輩流行所謂電商,說穿了真的比歹丸的傳產,甚至魏XX可恥,不過就是從掏寶近一些劣質支那貨,再利用蝦皮出售,此行為也是低買高賣,這難道就不是炒作民生用品嗎?人家歹丸的傳產至少還需經營者拿出大量資本或向市場融資勒!
板上的房奴們思想真令我摸不著頭緒,我無法理解,為何他們跟建商買貴貴的新房,被建商薛了一筆,在反過來責難老屋持有者不是,這好比合一下跌你怪散戶沒定性,而不是責難真正大量拋售股票的主力啊!
之前聽一個國稅局朋友說過,歹丸總資產介於0.5~1.5億的人較美國多很多,美國真正非常有錢的富豪卻遠比台灣多。依我看近代年輕人的消費行為,我相信未來的小資產階級只會越來越少,資本將往少數人集中,我深信,下一個世代的歹丸就是香港,房奴只會更多,老屋投資者只會更少!


只能說樓主很多觀念......很奇特

1. 買不動產這叫置產, 這句話合理並沒有錯. 錯的是如果自己手上的房產是垃圾危老樓, 還想賣出去 (找下一個接手的就像是抓交替的一樣) 甚至想賣更高價, (而且一堆是根本的問題都不想整理整修好再賣出去) 那就是混蛋王八蛋; 不認同? 那你願意高價買別人拋出來的垃圾嗎? 同理心看待! 這種人台灣到處都是 (不好意思我只是比較直白敢說出真實的醜陋面)

而如果房地產是買了想加價賣的炒作行為你可以認同, 我只是很好奇, 那相對的你下次買的也是別人加價賣的房產, 那到底賺到了甚麼? 炒作, 說白了, 不過是一種金錢接力遊戲, 就看誰是最後那隻倒楣的白老鼠 (被抓交替的抓到了) 正常人根本不會認同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房產並不是靠一兩個有錢有資產數億的人在炒作, 但這是種心理學; 普遍很多人當然會怕自己現在不買明年更貴後年更貴更買不起, 所以有很多人在心理壓力下被迫進場扛一輩子的房貸壓力; 但房產萬一崩盤 (只要一個大型地震天災) 倒楣的會是誰? 就是這些被抓到當交替的人. 怪誰? 只能怪自己, 到時也不要怨天尤人; 看房產上漲在那邊孜孜自喜, 當然房產崩盤下修自己也要有 guts 可以吞的下!

房產就是房產, 房產本來就不該淪為炒作的商品 (這跟觀念有很大關係, 並沒有對錯, 但贊成這種觀念的人自己有相對的惡果必須要去承擔 - 高價買垃圾屋, 甚麼是垃圾屋? 危樓老樓, 地點也許好但環境老舊髒亂, 地震一來就變成危樓的垃圾屋) 變成廢墟, 也不要怪別人, 怪自己!

2. 股票是金融商品的一種, 它不像房地產是必需品, 沒人逼你一定要買; 你如果覺得這是種投資, 是賺錢的機會, 當然進出買賣是自己的自由. 炒股對不對這並沒有對錯 (除非是體質很惡劣的公司在坑殺散戶), 因為公司在營運本來就是商場上的行為一定就有其風險, 公司有營運的利多消息釋出, 或者有經營相關不好的消息釋出在個人怎麼看, 大家要買或賣股票也是自然的行為 (自己的判斷). 而公司以產品在市場上銷售, 一定每個產品都賺錢? 你知不知道很多公司每推出 10 款產品真正能賺錢的就只有 1 個, 那請問其他 9 種產品的開發成本哪裡來? 沒有這 9 種產品的研發經驗如何開發出成功的第 10 種產品? 所以為何有那麼多公司需要印股票換鈔票, 這就是公司上市的最大原因不是嗎? 募集群眾的資金

3. 你說的台灣電商這一點也很好笑; 第一, 電商只是種通路, 你說電商上買到對岸的爛貨, 請問菜市場就買不到? 50 元商店買不到? 告訴我有甚麼商品只有電商買的到而一般通路買不到的? 而事實是我常在電商平台上買到 CP 值高的好品質商品, 拜託, 觀念改一下, 對岸很多公司企業家也是正派經營的好嗎? 只不過人家有成本優勢台灣沒有, 並不能說對岸的就是爛產品而已. 你還拿魏XX 來比? 這更奇怪了, 正常企業家想進口回收油處理設備幹嘛? 用膝蓋想也知道! 這叫有良心?

4. 買到貴的新房, 當然沒人會高興, 而且還不是價差幾十元幾百元, 是幾百萬起跳的差異; 這跟你比喻的股市大戶拋售股票有甚麼關係? 股市大戶拋售股票是人家覺得獲利點到了, 或是要逃出風險, 我買房產又不一定是要賺, 是要自住, 不是也有很多人接了股市大戶的拋售而賺到下一波行情的? 再強調一次, 房產是人的必需品, 股市商品是一種金融商品, 本來就不該混為一談, 因為體質完全不同!

台灣會不會變成下一個香港? 看台灣人自己了, 至少我不希望是! 與其花幾千萬台幣買個新又小或舊又破的廁所, 我拿去國外移民在更好的環境下過日子不是更好? 好好去想看看一千萬的價值到底應該是甚麼吧!
george306 wrote:
只能說樓主很多觀念....(恕刪)


1.有人脅迫你高價買危老破丁屋嗎?誰?快告訴我嘛==
交易需經買賣雙方搓合,更何況我手上的老屋都是好幾年前低價入手的!
你484想買破丁屋但太貴無法下手☺️
同理心?你怎麼不會對北車遊民有同理心?
我說過價格增長乃建商所致,其後是貨幣通膨!
哈哈,怕房價崩盤可以不要買嘛,繼續跟貪婪投資客租屋不就好了,板上還有一堆繳房貸的中產階級,居然還期望房價崩,你說這毛不矛盾呢?
去年買台積電的喜孜孜,你是否很嫉妒啊?
2.是的,台北房是必需品,陶朱隱園是必需品,你的邏輯我非常了解,一切的鄉下房都不算必需品!
聽著,我不住台北,我也不想住台北,台北房子我貸款住起來也很吃力,我勸買不起台北房的人早日放棄買房夢,先租屋即可,日後再慢慢往南移動買房!
3.年輕人用電商賣支那貨套利,這任何人都知道,你可以繼續裝作不知道沒關係!
你覺得支那貨好,那就別買歐美商品嘛!
痾.........我忘記你老婆還是會花你的錢買呢☺️
4.買到貴的新房?有人逼你買新房?有人逼你買貴的房子?
對啊,我真心期望當初千元買宏達電的人,到時候會賺錢囉~
是的,房產不是金融商品,我是不知道銀行家是否這麼想?
想移民快點,別一直在這打嘴炮,我有不少親戚都移民美國了,只剩我還在作打算!
說穿了在你眼裡還是歪國好,歪國首都的房子都好便宜呢☺️
我幫你查過,東京有一間公寓折合台幣賣7000萬,快點去買,不然十年後恐怕要破億囉~
不喜歡東瀛沒關係,你可以選擇良心的中國,上海電梯大樓住宅6000萬台幣起跳,移民相對比較簡單!
炒房可恨是因為門檻高

雜魚進不來

進場的大多本金又厚

100個進場,90個獲利

九成勝率貧民吃不到容易犯眾怒

炒股花600多塊就可以進場當台積電股東

但空頭買錯支賠率是八成

一個勝率九成,貧民吃不到森77

一個賠率八成,貧民開心當韭菜

哪個對大眾可恨呢
george306 wrote:
只能說樓主很多觀念.(恕刪)


所有東西透過買賣都會產生價差,
賺取價差就叫可惡?

1.台積電275買入670賣出
2.高麗菜產地20買入,市場100賣出
3.手機架大陸10元買入,台灣150賣出
4.房屋500萬買入,1500萬賣出

哪個叫可惡?
123不可惡、4就是可惡?
為何雙重標準?

好,既然4可惡,
那台灣一堆炒股賺大錢的人,
賺了一堆錢、買了一堆房,
沒有賣半間、全部拿去租人,
月收租金100萬起,
沒有買賣賺人價差,
這樣不可惡了嗎?

不,我相信你一定冠上「囤房客」,
講白了,01這種名詞多的很,
「炒房客」「囤房客」「包租公」「投資客」「魯套」「炒房建商」「黑心房仲」
你就是「仇富」而已.....
比你富,又不會裝窮,就是可惡!
george306 wrote:
只能說樓主很多觀念....(恕刪)


一句話
房子是否生活必需品?
沒有買房會死人嗎?
租房不行?
一鴛一 wrote:
炒房可恨是因為門檻高...(恕刪)

雜魚進不來是好事,錢不夠多的散戶容易斷頭而被迫低價急售,進而導致社區跌價.........
隔壁炒飯太大聲才是最可惡的!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