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北市購買自用住宅- 二手老公寓、華夏 1-2000萬內預算之心得分享 (含裝修、房仲應對、買賣及看房注意事項等經驗)

前言:
小弟於去年終於完成了人生第二間房的買賣案於台北市某區 (這邊基於隱私就不特別說明區塊且使用全新帳號,此文於大台北地區應還算適用)
由於很多資訊取之於01、亦希望用之於01。故撰文回報且感恩予以各位廣大網友,主觀心得經驗小小分享盡量不作評論對錯,同時祝福還在買房、看房、賣房,完成人生終身大事其中一階段的妳/你們,大家都能心想事成,平安順心。
 
個人背景:
  • 男 35歲 已婚 夫妻年收200-250萬左右 IT業
  • 33歲賣第一間房子 (非雙北的華廈 雙親20年前持有 屋齡20餘年)、同時買進台北市某區公寓5/5F (屋齡36年)
  • 35歲賣第二間房子 (前述公寓5樓)、買台北市某區華廈(5/9F) 屋齡25年
 
對房市未來的看法 :
雙北精華地段不會大幅度跌價、只有可能緩漲、跌 其他地方不熟悉故不作評論
對是否一定要買房自住的看法 :
開心就好,只要有錢、有健康的身體,哪裡都可以是您最後平安喜樂的歸處。
-------------------------------------------------------------------------------------------------------------
開始前有幾個重點,是我個人對買、賣房含裝修的一些心得,後續所有的內文將會圍繞在這幾點上延伸,算是個人心法。
  • 談買賣: 買房子時一定要想到賣房子的那一天
  • 談仲介: 不論買賣,仲介應該要是您的朋友 不是敵人
  • 談裝修: 自己才是家裡的主人,不要讓別人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替你做太多的決定
  • 談心態: 聽過一個理論叫三宅一生(不是精品的那個),人一生中至少會換三次房子 故不要覺得這是這輩子的唯一一次影響了思考跟判斷 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 談關係: 買、賣個房子而已不是殺人放火,不要跟您最親愛的枕邊人、家人 起衝突或吵架 留下心結 沒有甚麼事是不能溝通的
  • 最後: 永遠要讓時間站在你這邊,不要急 不要慌 不要輕言放棄。
-------------------------------------------------------------------------------------------------------------
Ps.再次強調,這是個人心得分享,不敢說多有見地。但因為自己本身有被房仲騙過(兩大品牌之一),裝修也被騙過(遇到很不專業的水電泥作)
雖都沒有太大的損失,但也是很重要的人生經驗,文字上或許沒有辦法詳述得很清楚,但我希望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後,能分享給正走在同樣路上徬徨的人,自己走過的冤枉路,網友不須再走。
另小弟頭期款是家人有贊助總價約20%,加上自身收入的關係,所以其實房貸壓力並不是真的很重,可能沒有辦法很完善的顧慮到每個人的情境。
這邊只針對我述明的條件跟區塊做討論,如果您看的房子總價都在3000萬以上,年收入好幾百,或者離開台北市太遠等 本文或許沒有太高的參考價值 先說聲抱歉。
 
延伸提供本人買賣房屋金額大致列舉如下,一併做為參考
 
1.雙親持有之20年前非雙北地區華廈 - 購入 13萬/P 20P權狀 -> 3年前由我售出 20萬/P
(其中有200萬後來變成小弟買房之頭期款)
2.購入台北市某區公寓5/5樓 - 3年前購入 40萬/P 30P權狀 -> 去年售出時 50萬/P
3.購入台北市某區華廈5/9樓 - 去年購入 50萬/P 有電梯、機械車位 權狀約30P。
-------------------------------------------------------------------------------------------------------------
正文開始
 
先談賣房
賣房子時應該要怎麼操作?
 
  • 首先,我不太建議自行買賣,如果您真的很有閒有錢對房市也夠了解,那才建議可以考慮。但我在買房時看到屋主自售的房子通常不會去看 因為正常情況下一定賣不掉or會賣很久。
    原因? 因為不想給仲介賺4%的屋主,他也不會在價格上退讓太多,而仲介是在買/賣雙方當潤滑劑的那個腳色,通常沒有這個人存在大家開門見山談價其實會有點辛苦,我試過一次後來就放棄了,最後不到一個月屋主就拿出來給一堆房仲聯賣。
  • 不談自售情境 談怎麼開始開始找仲介賣房。
    不論您喜好為何 個人建議如果是賣房新手(譬如說我) 還是找兩大品牌仲介會比較好,尤其台北市基本上都是直營店,仲介頂多就是話術跟一般業務操作,不太會做一些奇怪或太匪夷所思的事。這邊不是說其他品牌仲介都不好,但要是你真的沒有太多經驗or時間 個人建議還是先避開吧。

  • 找到一個您看得順眼的店面&仲介後,就可以開始直接談簽約賣屋的事項,由於我當初買房子找的業務,後來就是我賣房又再買房的業務 所以這段流程或許會有點不一樣。
    但基本上我想不會差太多,就是您有商品要賣,找到對的人幫你賣到好價錢 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事。
    Ps.建議多給年輕人機會,但誠懇不是用嘴巴說或是掛在臉上看長相,要看他的作為。

  • 其實簽賣約非常簡單,難是難在 怎麼定這個房子(商品)的價格?
    我個人賣兩次房子的經驗都是: 先參照附近或自身社區近年的成交紀錄 還有觀察這5年這一個區塊的房價走勢 再聽看看房仲的建議
    假設行情是40萬/P,總價是1200萬左右有數筆成交紀錄,房仲"通常"會請你開價加個20%之類的,先開好價等人來議價。
    有沒有人是開不二價? 我有遇過開價2280萬 2200萬成交的(我下1900的斡旋沒有買到 兩天內就賣掉),通常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但在好地端或稀有物件很常見),個人是建議不要挑戰人性,大家都會想要能迂迴的空間
    也不要怪房仲,因為作為賣方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其實都比房仲還要貪心,因為每多賣一萬塊的錢 那都是自己的錢。
    Ps.我個人認為實價登錄雖然有參考的價格,但買賣房子其實很多時候要一點緣份跟運氣,主觀的因素其實佔據很大,一直拿著實價登錄那張紙其實作為買/賣方 您都會有點痛苦。
    偶而還是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也不要把買/賣得失心看得太重 就跟股票操作一樣,有捨有得 落袋為安(有賣掉/有買到)才是最重要的。

  • 要簽一般約還是專任約? 這應該也是很多人會面臨到的問題
    我兩次賣房都是簽專任約,但第一次賣房其實我是被騙了,那個業務拿著上面斗大的黑字寫一般約 但裡面都是專任約的條款XD (因為不在雙北,其實她就是加盟店高專 所以操作手法會不太一樣)
    不過那個姐姐倒是厲害,她只帶了5組兩個禮拜內就把房子賣掉,而且我賣的價位是同社區近年來最高成交紀錄。雖然這跟我的裝潢有些關係(容後再談) 不過還是很佩服她。
    而我為什麼會發現? 因為她帶看到第3組時那個人後來有自己按我的門鈴想約我私下交易,我確實也因為4%服務費關係有些心動,後來有認真看了一下條款才發現如果我們要私下交易大概要4-5個月後了.
    第二次賣房我已經較有經驗,但因為我賣房委託的就是當初幫我找到房子的業務,我對這位年輕人還算有信任基礎,所以直接開口讓他簽專任
  • 我的策略是: 我對我的房子很有信心,加上兩大品牌仲介的客源確實夠多,我相信只要價格合理,一定很快就能出售。
    故我給彼此一個月的專任時間,而我的房子在第三個禮拜成交 成交金額比我預期還多50萬,按結果論應該算是皆大歡喜。(中間大概帶看30組 4組出價)
    Ps.如果您沒有這樣的基礎,個人建議可以簽一般約,找誰都可以 就算是一般高專店也行(台灣、住商、21世紀等),但我還是建議不要找太多家仲介。
    很多人可能覺得,我找一堆人來幫我賣不是更好嗎?
    問題是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仲介也是人,買家也是人 大家都在看您的操作 (不曉得這樣有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嗎?),聯賣的結果或許往往不會往您想要的地方發展

  • 訂底價的策略
    這點個人認為是case by case, 但基本上跟股票一樣,個人的心態是見好就收 落袋為安。意即,如果您經過審慎思考,也去花時間了解過實價登錄,並聽完仲介的經驗分享(仲介為了拚成交 一定會希望您價格不要開太高 這是後話)
    那麼小弟的建議是N+100是你的底價,開價就讓仲介來填無妨,避免您的商品在無法被控制的情況下太快售出,導致心理覺得不舒服。
    而如果真的有人出到了,也請不要反悔甚或砍仲介的服務費等
  • 太貪心有可能會遭致無法預期的結果,千萬要注意。
    Ps.請千萬不要有那種仲介就是動動嘴 騎騎車,帶看一下就賺你好幾十萬的想法,仲介有的就是你沒有的人脈跟專業,且這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工作
    想想生活中遇到貪心的家人/同事/朋友 您會有多麼不舒服。而仲介就是同時要遇到兩款面向不同貪心的人(買/賣方都是為了自己最大的利益著想),還要去說服兩造完成他的任務,這是有多麼的不容易。 再者,幾十萬服務費也不是進到他的口袋阿....品牌仲介能抽的%數真的是少到可憐

  • 賣房子的賞味期限?
    我個人覺得如果開價合理,對自己的物件夠了解(您自己其實要比仲介更了解你的房子 這我認為是必須的,因為仲介從謄本、帶看、研究,不管做得再多都不會有你自己住過才能體會這個房子的優缺點,你可能就是銷售自己房子最佳的仲介。)
    一般來說在密集的帶看之下,房子應該要在30天內就要售出,這已經算是一般情況了。真正好的物件不管是因為地段、屋況 還是價格等 通常3天內就會賣掉。 所以我常跟朋友或同事說: 買賣房子很多時候要擺在一起看,您需要有很多看房的經驗你才會知道怎麼出價,才不會真的遇到合適的物件卻不敢下手失之交錯。
    而賣房子其實也是一樣,您越了解自身物件的優劣,買家的心態 價格的定義 你就會越清楚怎麼操作包含跟房仲還有喜歡的買家應對周旋
    再強調一次,其實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通常的情況下),這點我想適用在各方面。以上,賣房子的部分大概寫到這邊,如果有未盡周延之處 也歡迎大家提問分享,如果是投資客的狀況我就不會清楚,這邊比較偏剛性買/賣房的狀況
-------------------------------------------------------------------------------------------------------------
再來談買房
 
買房子應該要注意那些事情? 個人會從挑選、看屋、下斡 成交 這幾個面向來談
 
  • 挑選物件前言
    因為個人買房子基本上不會跨區,且只挑自己熟悉的區域 這邊如果您的狀況跟我不一樣 ,是哪裡都可以守備範圍很廣的話,可能就幫不上忙。
    鎖定區域的原因也很簡單,除了考量家人的因素以外,因為知道自己能耐有限,無法越級打怪,所以不會去找陌生的地段來攻略,因為連自己的區域房子都看不完也不夠了解,故除非您很有把握,不然基本上我不太建議這裡也可以,那裏也可以,小弟遇過很多人從北大特區看到桃園A7,再看到萬華然後去文山內湖南港,最後就是無法做任何決定。如果是剛性自住但因為預算考量,建議就是火力集中挑選某1.2特定行政區, 密集看房,您會越看越有心得 越有底氣,才不會被房仲或賣方牽著鼻子走。
  • 物件來源選擇
    可以從591、兩大品牌房仲官網,設定好您想要的"地區"跟"價格"還有"一定需要or不要的條件"後,開始進行搜尋
    這邊要注意幾點:
  • 價格:以股票作舉例,不要盲目追高。如果您的預算就是極限1000萬買老公寓,那就是1000萬,開價超過1300萬的房子建議是不需要看。
    (注意:要預留裝潢費用 也要確定貸款成數 還要有預備資金流)
  • 一定要或不要的條件不要輕言放棄 譬如說就是不要公寓2樓或5樓 就是不要嫌惡設施
    (宮廟福地等,雖然我個人不在意),甚麼條件好像都可以的情況下 最後就是甚麼都不行
  • 參考實價登錄的心得我是這樣: 是依據但不是絕對 勇敢出價不要害怕 房仲的態度基本上會讓您馬上明白你的出價是否有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那我就照著實價登錄開價減一點點開始下斡旋,但房仲直接告訴我說這價格不可能 屋主心態ooxx,連談都不願意談 那該怎麼辦? 由於這有很多不同情境,如果您真的有case by case的狀況,歡迎提出討論,我會盡我所能回覆。
  • 如果條件設完以後完全沒有物件怎麼辦? 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代表認知離現實有段差距 可以稍微修正一下。
  • 不要抗拒直接進店面找房仲,甚或去看看路邊的小廣告
------------------------------------------------------------------------------------------------------------
接者談看屋
 
  • 前面已經有提到基本上個人不太看屋主自售的房子,但如果您是在練習看房經驗值,不妨一試 沒有買到也沒甚麼關係 每一個房子都是獨一無二對您的經驗只有好沒壞(個人算喜歡看房子,研究房子裝修,所以最後我是自己發包裝潢、自己監工。)

  • 房仲帶看前,一定會提供詳細地址,建議先自行提早過去研究觀察環境,因為等到房仲來以後,您的視線跟精神都會轉移 因為要聽他講話。如此可能會喪失一些客觀的判斷。

  • 房仲帶看中,不要聽他說了甚麼,要聽他沒說甚麼
    這樣講可能會有點玄,想表達的意思是: 環境清幽、住戶單純、結構方正、各式各樣的形容詞其實有時都會帶有反面的意義,要時時刻刻理性思考並發問
    很多人看老屋大概都是會注意水/電管線是否有更換,屋主換屋理由,房子有沒漏水壁癌等 而我個人覺得那些事情通通不重要(因為那都是要時間或錢去驗證的)

    個人看老屋原則上只看(或者說注意)3件事
  • 格局- 這邊的格局包含了眼緣,就是說一進去這房子 有沒讓您感覺舒服 譬如說光線進來的位置(我很注重採光所以個人幾乎不太看公寓1.2樓),各個空間的位置,是否合需求使用如果後續需要裝潢整修,可能要花多少預算等(這個後面談裝修會提及)
    前面有說,買房子一定要想到賣房子,不管是地段也好,裝潢也好,一定要考慮下一手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但他在讓我賣第二間房子時有了非常大的空間,不可不慎。
  • 鄰居- 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如果真的有喜歡 我不會只聽房仲說這邊的鄰居或環境條件是怎麼樣,我會去問問管理員、公寓的話我會早、中、晚自己抽時間跑去外面站個半小時觀察一下有沒有寵物亂叫、敲鑼打鼓或太多汽機車噪音。然後每層樓的梯間 從B1走到頂樓我全部都會看,沒有素質或是租屋者多的物件 梯間都會很凌亂 自不自私可以從這裡感覺得出來。
    公寓基本上有換過手的,從鋁門窗還有大門看應該都算準,可以從這邊知道五層樓10戶大概有幾戶是接近第一代的屋主,每層樓交換的狀況。
    另外如果是頂樓加蓋、蓋好蓋滿的,除非你是想要承接他的屋主 否則那種房子通常我不會考慮,除了是自私之王以外,老房子其實頂樓蓋滿對抗震也不太好。
  • 不挑精心裝潢的房子- 基本上如果老舊公寓或華廈,個人會盡量只找看一手屋況的屋子。裝潢精美、天花板木做做到甚麼東西都看不到,油漆新新香香(?)的 我基本不看
    原因有二
    #因為所有的屋況都被蓋起來了,不管前屋主拿出多少證據 裝潢費用 水電管線各種施工照片等 我都不相信 除非他敢壓10年漏水保固(沒有人會壓的)
    #每個人要的裝潢風格基本上都不太一樣,空間運用也不一樣,通常最後反正都是要調整的,如果您真的看到一個房子他的設計完全100%符合您的需求,就不用考慮大膽出價。
  • 個人比較喜歡那種屋況最好看起來舊舊髒髒(?),但是可以看到他未來的潛力(譬如說一個平凡但個性好的女生,化妝完以後卻很高貴素雅),這種房子 個人覺得才有入手的價值 同時也會有升值的空間,如我之前所說 買房子時一定要想到賣房子。

    Ps.嚴格來說小弟應該具有三次買房經驗,但買第一間房就被屋主+品牌仲介騙,房子是沒有漂亮裝潢,但整個天花板還有地板都重鋪說這樣賣像比較好,後來已經簽約居然被我發現那房子樓上熱水管其實有在滲水且整個房子都有問題但屋主都避重就輕沒有詳細告知,(這邊我雖懷疑其實仲介多少知情,但他選擇性忽略。而我前面有說其實當你在賣房子時仲介是不可能比你還了解您的物件,所以這邊我並沒有真的完全責怪仲介,也沒有對任何人提告,而是直接告知盡快解約)
    其實當初差點鬧上法院,而因為房子簽的是太太的名字,但我對於自己為了整個未來的家做了衝動的決定,沒有盡好把關的責任感到非常的後悔,上網爬了一大堆文章甚至打給立委辦公室的朋友,大概整整一個禮拜沒有睡好覺,也讓家人擔不少的心。
    還好最後一切順利,我一毛錢都沒付全額退款。 現在回想其實是一個很長且非常有趣的故事,但因為簽了一些文件這邊就不再贅述。

  • 房仲帶看後 真的有喜歡應該就會進入到斡旋,都沒有喜歡也不要氣餒,個人買第一間房大概看了該區40間左右才下手,房子一定要多看 那個品味跟鑑賞力很少有人是與生俱來的。
  • 以下幾點是我覺得要下斡旋時須特別注意的地方

  • 最一開始有談到心法,基本上談價不能急,下斡旋也不能急 不管任何事當天都不要馬上做決定,甚麼多組帶看出價競標中、有人明天就要下斡旋了這些話 聽聽就好
    這邊不是說房仲在騙人,他講的可能是真的。譬如我賣房子時,真的同時有2.3組買家很心動幾乎是同時決定要下斡旋,也有人私底下跑來找我 (我賣兩間房子時都有遇到)
    但是真的錯過又如何呢? 下一個更漂亮更美的女生還在等你去發掘找尋。 千萬不要有那種錯過就不會再有的心態,你們只是現在沒有緣分罷了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你財力不夠,有人出更高價 這也沒辦法)
  • 如果您覺得還算是個戲精,看到有喜歡的房子可以不動聲色,把該物件傳給別的房仲問問(專任約房子可能不太適用)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賣房子可以押寶一家,買房子我覺得不需要沒關係,但最後還是找當初帶你看的人吧,仲介真的很辛苦,除非他服務不好那當然就罷了。
  • 真的想要出價的房子,可以請仲介去申請謄本,看到所有關於該屋的詳細資料,甚至包含貸款(有些人可能會有二胎,我第二次買房就有遇到喜歡的物件屋主還有設定抵押,但價格還是很硬 沒有買到)
    不過當您做了這件事以後,其實就會被看出你是有喜歡的,仲介就會開始攻你這組客戶想辦法快速成交。
    這邊說明一下: 其實所謂的攻/洗/演 這些不太好的字眼,那都是業務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太過認真或是期待人家盡心盡力不求回報,大家都是出來生活養家活口的,其實買/賣房時非常需要仲介這個潤滑劑,因為您開的價格一定不可能是賣方能接受的價格(不然就自己去找屋主坐下來聊聊賀成交了),還是要靠仲介去做努力,這是他擅長的工作。

  • 下斡旋因為要填金額(這邊千萬要注意,你付了斡旋 也填了金額,仲介談成就是直接成交,反悔不好喔大家都是大人了要替自己的決定負責),通常從這時開始就會討論價格,而我們買房子時最常殺價的理由就是開始細數這房子的缺點,但這些話我建議可以講給房仲聽,但不要講給屋主聽(屋主面前要多說好話,表達喜歡跟善意)。
    而我個人的做法是: 我會直接說我的底限在哪裡,你願意收我的斡旋就來收,不願意或沒有可能就算了,大家不要浪費時間 也不要期望我見面談會再加價。
    如果您開的價格房仲認為沒有機會,他連收都不會收,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你開的價格跟屋主心中想要的價格有多遠。講到這可能會有人有點緊張,那要是我一出價仲介就興沖沖地跑來收斡,我出的價格豈不是太高?
    首先其實下斡旋就等於開價,這裡本來就有點藝術跟學問,非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 一樣case by case,如果真的有網友願意提問,小弟看能否以自身經驗盡力回答

    另補充幾點下斡旋注意事項
  • 從來沒有配合過的仲介,99%通常會要求先給斡旋,金額表定是10萬,但我從來沒給足過。印象中好像只有給1-2萬。
  • 秉持心存善念的態度,也願意相信雙方,且真的很喜歡那間房子覺得出價算合理,其實不用付也沒關係,跟仲介說談成就直接簽約吧。
    但要是反悔過一次,後面還希望人家盡心盡力服務您,那就不好說。
  • 正常來說品牌仲介在跟您收斡旋或拿訂金時應該會一併將詳細"屋況說明書"附上,建議仔細核對,裡面有很多敘述可能是您當初想都沒想甚至也沒看到的。

    最後議價攻防戰跟簽約注意事項
  • 基本上出了斡旋,個人覺得如果跟屋主的底價是在N-100萬內,房仲大概就會約雙方出來談,開始一個你加我減的過程
    這邊雖然問10個人會有10種不同的答案跟狀況,但大致上我認為只要能出來談成交的機率應該會有80%,以下是幾點個人認為要特別注意的情況
  • 假設您出斡旋前就已經明定告知仲介那就是你最後的底價(我曾經做過),那其實這個過程可以省略
  • 我有遇過仲介還是希望我能到場坐在隔壁配合它們去努力,原則上我會接受,但是我會一開始就很清楚告知我1塊錢都不會加,最多待30分鐘 沒買到就算了,而這還會延伸幾種情形(以下買/賣雙方端看您的立場在哪 其實都適用)

  • 1-1.屋主很硬,仲介真的談不下來 當初他設想的情境跟揣摩彼此雙方的判斷錯誤 最後破局。因為買方不加賣方不減 ->其實這多半是仲介的問題,因為是他判斷錯誤不要介意。
  • 1-2.屋主鬆動,但是幅度不夠大,仲介談不下來(賺不足服務費 畢竟賣方要給4%不算小錢)只好來請你加價,這部分我買房子三次的經驗,最後最多只有多加1%過,絕不盲目追價。
  • 1-3.買方鬆動,被仲介看穿其實很喜歡很想要,只是故作鎮定,所以拼命請你加價。

    這裡可以談的細節有很多,還是要再次說明:
    很多人覺得最後這場龍鳳大戲其實早就已經是定局,都只是仲介在自導自演,關於這部分因為我不在那個行業內不下任何評論。
    雖然個人買過三次房子,但有下過八次斡旋,也曾經出來見面談過最後破局(差20萬沒人要退),也有超過三次沒有追價最後就被人家買走了。
    所以我寧可相信這最後的一道關卡是必經的過程,我的心法就如我前面說的: 仲介是朋友不是敵人,不管您是站在哪個面向都應該是要請他幫忙,而不是覺得他就是哄抬房價的壞蛋。房價的問題其實來自根本的源頭,仲介只是買賣服務業。(這邊不談論甚麼預售屋紅單、仲介人投低買高賣等特殊情境),再者就是永遠要想辦法讓時間站在您這邊,自己要沉的住氣,買賣房子都是要開開心心才是

    最後提幾個賀成交後的注意事項 也是很重要
  • 如果您是找兩大品牌仲介,基本上所有的代書跟履保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該走的流程照走 該付的錢付就是了。
  • 要注意的是除了10萬定金外,3天內房子的一成款項就要到位 通常1-2個月內第二成款項就要到位 (剩下來8成就是貸款,如果是台北市內貸款8成目前我認為沒有太大問題)
  • 老公寓個人基本會驗氯離子並做房屋結構(耐震)與檢測輻射等,基本上簽約後要求時賣方不得拒絕,我有一次是簽約前就先做了,如果有過最後也買的話 仲介方會吸收全額費用。
    這邊基本上一定會被要求下旦書,氯離子相信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而且房仲一定會說老公寓基本上都超標。所以我第一次下的旦書是三點合計不得超過0.7,單點不得超過1.0如果未過就無條件解約,後來這間房子三點合計還在0.6內。
  • 有關海砂屋這件事另外提一個看法,如果真的很喜歡這間房子,也不是在政府公告海砂屋地段,當初的建商信用評價也沒甚麼問題(網路上都可以找找),那麼30幾年的老房子氯離子檢測這部分,個人建議是可以不要看的太重。不是在鼓勵或認同仲介說的老房子一定超標,而是為了那0.12要把自己弄得疑神疑鬼 個人覺得是沒必要。
  • 履約保證存在是有其絕對重要意義,如果賣方一定要動用裡面金額,務必做詳細確認,同時金額不要太大。(通常是因為賣方同時也要買房 會有頭期資金問題)。
  • 如果有很明確要留前屋主留下的東西(冰箱、冷氣、衣櫃書桌諸如此類),記得點交表上要寫清楚。
    -------------------------------------------------------------------------------------------------------補充說明老房子常遇到的違建問題(尤其是公寓)

  • 這邊鎖定的區域就是台北市,個人以為如果是買公寓1or5樓或者是其他樓層但有明顯外推或鐵鋁窗增建,心態上不要認為違建是賺到,民國84年前後這個天條雖然是在,但自己心裡還是要清楚。
    實務上,確實老公寓真的就是這樣子,要拆大概也是不可能。
  • 如果真的買了頂樓加蓋、或有明確違建事實的物件,建議仔細看清楚詳細物件書,因為要是曾經有過報拆紀錄上面會刊載,如果是N年以前的問題會比較不大,如果是近期還有人在檢舉,自己就要知道這個違建肯定是有風險+這整戶的鄰居關係應該....不好說
  • 現代人其實真的相對冷漠,大家對於房子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相忍為家,建議還是要跟左鄰右舍打好關係,這點我覺得在買公寓其實還是必要的。

    以上,希望微薄心得分享對站上所有還在努力的版友能有些許幫助文章是有點長,也謝謝耐心觀看到最後的你們

  • 尚未談及裝修注意事項部分,打到這邊文章真的有點長了....先留待下一篇再繼續說明 休息一下.....
2021-01-22 12:22 發佈
NTNX wrote:
前言:小弟於去年終於...(恕刪)


非常謝謝分享,我覺得很受用
雖然是買了才看到這篇..不過也希望有機會換屋!!
yivtfa wrote:
非常謝謝分享,我覺得(恕刪)

恭喜完成您的人生大事,也謝謝您耐心看完文章到最後 =)

很專業的文章~滿滿的實戰經驗
fastlovepili wrote:
很專業的文章~滿滿的(恕刪)
謝謝好評,也感謝您寶貴的時間(我老婆都說要認真看完思考可能要2.30分鐘,應該很多人都懶得看那麼長的文章 哈哈)
很實在的分享,值得推薦。
ionantha wrote:
很實在的分享,值得推(恕刪)
感謝! 也謝謝您耐心觀看。
內容中肯!而且非常仔細地透漏處於買方或者是賣方時的心態以及心路歷程。另外,對於與仲介過招的過程、要能夠冷靜不卑不亢的應對的方法娓娓道來,非常有幫助的訊息!
Iristom wrote:
內容中肯!而且非常仔(恕刪)
感謝讚賞! 希望有所幫助。
非常感謝分享
老婆最近也很想買房子
但是如果買到預期的坪數大小房子(江子翠)
付了頭期款後,戶頭基本就歸零了
讓我一直不敢看房,怕腦子一熱買下去
後面壓力太大...
真是無奈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