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財訊 -- 炒房時代結束!房產投資思維改變 投資人現在關注重點是這個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9121

2020-12-26
作者: 胡偉良

以前大家買房子是為了居住

投資市場風格在變化,以前大家買房子是為了居住,於是適合居住的房子就是最好的投資標的物。之後大家買房子是為了子女上學,於是學區房成為追逐的目標。現在,大家發現房子是保值增值的工具,於是租金高的房子就成為大家佈局的目標。

10年前,大家買房子是為了孩子上學,於是家裡有孩子的家庭就是房產投資人的承接者。現在,大家投資房子是為了租給年輕人,於是今天的年輕人就是當前投資者未來的接盤俠。

適合年輕人的房子已經成為當前房地產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時代在變化,投資風格也在變化。以前3代同堂,於是大房子就成為最具有投資價值的房子。後來大家庭分化成多個小家庭,於是小房子就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現在大家發現年輕人都開始獨立,孩子上大學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從家裡搬出去租房住,哪怕家裡是豪宅大戶,也留不住孩子獨立闖蕩的翱翔。

適合年輕人的房子已經成為當前投資者的最新風格偏好。年輕人喜歡租什麼樣的房子,就是投資者未來能夠用更高價格轉讓的目標,而成功的投資就是「提前預測未來的需求」,亦即找出別人會用更高的價格從自己手裡買走的標的物,這需要從貨幣化角度去判斷。

好房子的格局定義已經改變

為什麼大家發現一些自己覺得很好的房子卻租不出高租金,那是因為你用過去的眼光來看今天的年輕人。如今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已經不再做飯,也就意味著未來的廚房沒有了價值。當所有的年輕人都在用洗衣機去洗衣烘乾時,意味著「大」陽臺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休憩用的陽臺除外)。當年輕人把會客場所選在了飯店、咖啡屋的時候,客廳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

當年輕人愈來愈不願意和父母同住時,大房子也越來越沒有價值,當年輕人連一個孩子都不願意生的時候,3房4房就越來越顯得多而無當。

當大家把孩子孝順的定義從替父母端屎壺倒尿轉變為「出人頭地」時,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父母期盼的不是孩子能給自己養老送終,而是希望孩子能給自己光宗耀祖。

房產投資已經變成提前預測未來家庭模式的判斷工具

當越來越多的家庭孩子跟老人分開居住時,一個大房子換成兩套小房子就成為了趨勢。未來家庭更多的是一個家庭在同一個城市裡並有多套小房子,父母一套,自己一套,孩子一套,很多家庭還會有一套度假房產。

如果投資者還墨守成規,還看不到未來家庭模式的變化趨勢,還用傳統思維做房產投資時,就像20年前不相信行動電話能取代固定電話一樣的落伍,想一想你今天還記得住自己家裡的原來的電話號碼嗎?

房產的投資思維已經完全改變,炒房者很難靠炒作賺取暴利

未來那些投資炒作者的房子沒有人接手,只能有錢人賣給有錢人,發展到最後就是玩不轉,結果就是賣不出、租不掉,爛在自己手裡。這也說明了炒房時代的結束。
2021-01-06 18:07 發佈
otis2019 wrote:
當越來越多的家庭孩子跟老人分開居住時,一個大房子換成兩套小房子就成為了趨勢。未來家庭更多的是一個家庭在同一個城市裡並有多套小房子,父母一套,自己一套,孩子一套,很多家庭還會有一套度假房產。

如果投資者還墨守成規,還看不到未來家庭模式的變化趨勢,還用傳統思維做房產投資時,就像20年前不相信行動電話能取代固定電話一樣的落伍,想一想你今天還記得住自己家裡的原來的電話號碼嗎?

寫的真好又貼切,簡直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炒房還有20年的市場,這20年也太足夠了,

能發達3 ~ 5年就飛上天了,為了美好的將來要好好把握這20年的光陰,把地盡其利發揮到

最大效益,狠狠的撈一筆,就從投資大坪數,轉為投資小坪數做起

多麼有趣的20年,20年可以把年輕人變成中年人,更可以把買房的思維變成買塔位。
otis2019 wrote:
當越來越多的家庭孩子跟老人分開居住時,一個大房子換成兩套小房子就成為了趨勢。未來家庭更多的是一個家庭在同一個城市裡並有多套小房子,父母一套,自己一套,孩子一套,很多家庭還會有一套度假房產。


說真的!我20年前就看到這個趨勢!
當時我都在買2房置產時,
還被長輩笑..........
說怎麼都買那種小房子,
當然要買店面或透天啊!
tany3472 wrote:
說真的!我20年前就看到這個趨勢!
當時我都在買2房置產時,
還被長輩笑..........
說怎麼都買那種小房子,
當然要買店面或透天啊!

果然明牌哥的頭銜並非浪得虛名,厲害!厲害!
otis2019 wrote:
未來家庭更多的是一個家庭在同一個城市裡並有多套小房子,父母一套,自己一套,孩子一套,很多家庭還會有一套度假房產。


身為在雙北擁有10幾間捷運小宅的強者我朋友想說幾句話,他跟他父母住在同一個城市,但分別住在不同間的捷運宅,他一間、父親住一間、母親住一間,幾個女朋友每人一間,剩下的房子出租的對象有單身女子、離婚無小孩的女性、離婚帶小孩的女性、年輕情侶、單身醫師、大老闆金屋藏嬌用,他觀察到一個現象,捷運宅如果是自住的話,有不少是老人(老人一定是自己的房子自住,因為房東不租給老人,我朋友基本上超過50歲就不租了),而且是獨居老人,老人無法開車,住捷運宅出門四通八達,而且捷運人潮多,一出捷運站,生活機能超強,老人住捷運宅,凡事不求人,生活有品質,過得有尊嚴,年輕人住捷運宅超爽的


管理室三不五時有老人來問有沒有房子要賣(不是要租,沒人要租給老人),一有空房要出租,都是秒殺,一堆人來看房,交通方便,生活機能好的小宅當道,這次胡偉良沒有亂說
otis2019 wrote:
https://ww...(恕刪)


以後還有得改變
根據日本炒房的結果
偏鄉會成為死城

但uber可能再10年
可以發展成自動送貨
偏鄉或許不再是偏鄉
房子3D列印應該也10年可以成型
以後變化沒人預料

但大樓不值錢是確定的
台灣等著一大堆醫療照護問題

先要有商品,才能炒。
建商先看到小家庭、分居、獨居、不婚是趨勢,大量建小宅,才會有投資客炒小宅。
小宅之所以當道,不正是房價不合理,年輕人買不起正常格局房子造成的?
基於健康考量,居住環境有最小坪數的要求。
問題的本質在於,不是年輕人甘願住小宅,而是根本買不起正常格局的房子。
建商不是不想建正常格局的房子,而是價格太貴,難賣,小宅價格低,容易入手,去化較快。
lawtaipei wrote:
先要有商品,才能炒。
建商先看到小家庭、分居、獨居、不婚是趨勢,大量建小宅,才會有投資客炒小宅。
小宅之所以當道,不正是房價不合理,年輕人買不起正常格局房子造成的?
基於健康考量,居住環境有最小坪數的要求。
問題的本質在於,不是年輕人甘願住小宅,而是根本買不起正常格局的房子。
建商不是不想建正常格局的房子,而是價格太貴,難賣,小宅價格低,容易入手,去化較快。

年輕人難道都不會思考嗎?莫非是廣設大學後太多高材生所致?

偏鄉明明就有既寬敞又便宜的大房子,為什麼要擠來都會區,住不健康又貴的小房子?

如果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出生地安居樂業,房價自然就會合理化,哪還需要打房?

高房價是必要手段清退低端,人人有責,台北市不希望全是窮人住會很難懂?



lawtaipei wrote:
先要有商品,才能炒。(恕刪)


觀察趨勢,「成因」並不重要,
重點是「結果」!

因為你無法改變這個因子,
所以註定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早別人一步取得「先機」,
這是預測趨勢的目的。

QE、低利率、少子化、都市化、產業轉型、規模經濟、貧富差距等層層因素成形的「都會區高房價小宅化」,這是全球的趨勢,結果是你不接受也必須接受。

——————————————

我再舉個例子,
我是深藍選民,我票投韓國瑜,
但我看到的趨勢就是
「國民黨失年輕人選票,必敗!」
任何人無法改變趨勢,
會形成趨勢必有「因果」,
但糾結於「因果」是無用的,
重點是抓對結果,做對自己有利的事。

綠營執政就是「親美抗中」!
藍營執政就是「親中抗美」!
所以「中概股不能碰、美概股要加碼」

一個小蝦米或一群小蝦米,
甚至一個元首,都無法改變世界潮流,
你只有選擇「接受」或「不接受」。
哪來的五十歲不能開車的?
Yungas wrote:
身為在雙北擁有10幾...(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