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央行重拳打建商餘屋貸款!真的打到精髓了!

現在建商要消化餘屋只能降價賣了⋯⋯

...........



建商把空屋丟給銀行,央行重拳打「餘屋貸款」斷金流!
 
業界觀察,央行總裁楊金龍不論降息,或是信用管制,都是一步到位,展現出敢於「梭哈」的作風。 (攝影者:駱裕隆)
撰文者:韓化宇、陳慶徽
商周頭條 2020.12.07

摘要
1.央行7日無預警宣布選擇性信用管制,相隔十年再次打房,為當前火熱的房市,投下反轉向下的震撼彈。

2.此次打房首次針對「餘屋貸款」,央行此舉,是要斷建商與銀行之間的金流。但,此舉真能打落居高不下的房價嗎?

這一回,打房不是「狼來了」。中央銀行突然選在理監事會之前,祭出睽違十年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總裁楊金龍12月7傍晚臨時召開記者會,宣示加入打房行列,這令正在推案派對狂歡的建商,突然「酒醒夢回愁幾許」。

過往,央行宣布打房,都是在理監事會後,這次居然趕在理監事會前,可見近期炒房亂象,已讓民怨沸騰。房市政策與民生相關,央行不會獨自決定是否出手,必定經過府院討論,背後代表蔡政府有意遏止熱潮。

但到底政府最想遏止的,是哪一項呢?專家與市場人士均解讀,重點在打擊建商餘屋貸款,避免建商一邊囤房,一邊拿囤房去貸款,把風險套給銀行。央行想做的,是切斷這之間的金流。

首購、換屋族免驚 央行打房瞄準建商與投資客

這次信用管制的重點,有三大主軸:第一、只打第三戶以上住宅貸款,避免打到首購、換屋族。

第二、嚴打用「公司法人」名義申請住宅貸款,防止投資客藉成立私人公司炒房,規避房地合一稅。

第三、首次限縮「餘屋貸款」的成數,並大幅限縮土建融貸款成數,等於斷了瘋狂獵地、推案建商的金流。

三大主軸中,最令不動產、銀行業者議論紛紛的,就是央行竟重拳揮向過去不被注意到的餘屋貸款。



楊金龍在記者會上解釋,央行沒有完全掌握全體銀行餘屋貸款,到底有多少,因為很多銀行的餘屋貸款,藏在週轉金貸款中。

他強調,這次會限縮餘屋貸款,是因爲這種貸款,會給人銀行幫助建商「囤房」的不良印象,所以必須管制。

餘屋貸款的資金鏈,究竟是如何串起?房仲業者分析,央行把土建融貸款、餘屋貸款的水龍頭拴緊,目的是不希望看到,建商拚命借錢蓋房子,房子賣不完,再拿去抵押給銀行,借錢出來繼續揮霍,如此週而復始,讓銀行的不動產授信曝險越來越大。

央行打餘屋貸款 目的是防範風險轉至銀行端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市場好的時候,房子終究賣得掉,建商還得出錢,但市況一反轉,建商無力還債,就會拖累銀行。

一名不具名的民營銀行主管認為,建商大舉獵地、大舉推案,房子賣不完,理應是建商的負債,「但現在(將房子)丟給銀行,還可以借一筆錢出來,負債突然變資產了!」

這名主管說,現在建商的土建融貸款、餘屋貸款成數,普遍高達八成,「一個10億元案子,建商只要出2億元;如果剩5億元(指市價五億元的房子)賣不掉,建商再拿去抵押,又可以借4億元出來,繼續獵地、推案、以案養案。」

「建商把賣不完的房子拚命倒給銀行,銀行游資太多,沒地方去,只好配合建商...我們也知道這樣做有風險,但資金太氾濫了,你能怎麼辦?」這名主管無奈地說。

如今,央行雙管齊下,限縮土建融、餘屋貸款成數,等於一刀切斷,建商與銀行之間的金流。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表示,限縮土建融成數及餘屋貸款,等於卡住建商財務槓桿,而且在囤房稅無力之下,建商也無法把庫存當成資產,輕鬆融資套出現金。

他認為,此舉將減緩搶地的熱況,也會加快去化餘屋,以健全財務狀況。

業者也觀察到,在提高「囤房稅」稅率呼聲益形高漲之際,央行史無前例重拳打餘屋貸款,似乎在彌補,囤房稅空有工具,卻起不了作用的遺缺。

根據《房屋稅條例》,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3戶內可適用自住房屋稅率1.2%,第4戶非自住之住家用房屋就要課徵囤房稅,稅率提高至1.5%至3.6%,具體稅率多少,由各地方縣市政府訂定,也就是所謂的囤房稅。

但問題是,2014年實施以來,迄今僅台北市、宜蘭縣及連江縣三個縣市實施差別稅率,多數縣市以最低稅率1.5%課徵,引發外界抨擊,地方政府顧忌建商反彈,無意配合中央。

一名房仲業者認為,建商房子蓋太多賣不完,形同囤房,但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對待銷房屋稅率課徵,仍採用最低的1.5%,這對口袋深不見底、又能輕易向銀行融資的建商而言,可說不痛不養。

「既然地方政府打假球,央行就直接管控(資金)源頭,讓建商沒有銀彈可以囤房。」這名業者直言。

從過去經驗分析,此次央行打房,對房市將產生兩個影響。

首先,選擇性信用管制初期,房市的成交量勢必萎縮;再者,全台從南到北瘋漲的房價,漲勢將被抑制。

徐佳馨指出,市面上的主流產品價格,很難繼續攀升,「房價將進入盤整格局,短期內(房價)雖不會大跌,但只要信用管制不退場,房價就有機會慢慢走跌,如同2014年到2016年的情況。」

黃舒衛認為,大建商應不會讓步,讓消費者砍價,一來是無法跟之前的買房的人交代,二來是擔心房價會全面失守。但,中小型建商就很難說了。

「口袋深的大型建商,有機會挺過這波打房;財務不健全、口袋又不夠深的建商,只能自求多福了!」徐佳馨說
2020-12-08 11:29 發佈
沒事兒沒事兒, 頂多別人皆漲, 營建越跌越重而已.
沒聽過房市魯套們都是現金買房嗎?





hahaaha wrote:
現在建商要消化餘屋只(恕刪)



不是大型建商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大型建商推超大型建案,餘屋庫存超多,拿去銀行抵押套錢出來,再推出超大型建案,然後餘屋庫存又暴增,再拿去銀行抵押套錢出來..........................如此週而復始。

小建商餘屋庫存規模小,所以玩不大,銀行也不鳥小建商吧。

現在這樣的資金鏈被砍斷了,大型建商影響應該超大吧?!

Mobile01總經大師要出來解釋一下嗎?





明年要崩盤囉

魯空放炮慶祝
hahaaha wrote:
黃舒衛認為,大建商應不會讓步,讓消費者砍價,一來是無法跟之前的買房的人交代


笑死.
這樣也能掰.
那車商賣車, 優惠越來越多, 車商需要跟之前買車的人交代嗎?
賣得掉的自己賺賣不掉的債留銀行再借出來蓋!
央行現在才改革⋯⋯有點晚

........


今日營建股慘綠,像是冠德早盤跌逾5%,來到34.65元。遠雄跌4%,來到54元。新富發、日勝生跌3%多,來到44.2元與11.75元,全坤、皇翔建跌2%,鄉林跌0.9%。
至於承作房屋貸款的金融、銀行股今日股價也受到影響綠光罩頂,像是兆豐金早盤跌1.2%,來到28.6元附近。台新金跌1.5%,來到13元附近。中信金跌1.7%,來到19.2元。第一金、新光金也跌超過2%,來到20.85元與8.56元。國泰金、華南金、彰銀、臺企銀跌1%多。
又在護航了??? 打到精髓???阿不就開一些讓人看起來很爽但又沒什麼用的 藥方 !!!!

這叫管制,管散戶小戶不能炒,好嗎!!!

開一堆稅,主要還不是想抽頭 稅,加多少全轉到需要買的人身上。

與其 慢慢漲,倒不如一次漲到爆,像日本爆掉這樣,賺不多的人 也許還有一點機會.................
きぼうする wrote:
又在護航了??? 打到精髓???阿不就開一些讓人看起來很爽但又沒什麼用的 藥方 !!!!

這叫管制,管散戶小戶不能炒,好嗎!!!

開一堆稅,主要還不是想抽頭 稅,加多少全轉到需要買的人身上。

與其 慢慢漲,倒不如一次漲到爆


是喔?
這樣也能硬掰?
那營建股今天應該長紅才對.
多多應該建議央行的下手要更重.


央行的操作, 一向都是總體角度在看, 無法很細緻精準, 無法標靶性打擊, 而且很多時候是雙面刃, 出手經常是有無辜者 (不擬在打擊名單中的人) 受傷... 但不管怎麼說, 這回是有掐重點在打就是。

買房子跟買股票都是自由競價, 但不同的是, 在桃園的券商下單買的台積電股票, 跟在台北市券商買的台積電股票, 是一模一樣的東西, 但房子在這一點全然不同... 桃園買的的房子, 不符合買方的需求就是不符合, 這不是台北買不起就去桃園買的問題... 僧多粥少還是沒改變太多。

想想看, 有個投機者, 滿手融資買進的股票, 結果現在券商要求無差別 (不分哪支股票) 提高自備成數, 造成投機者的壓力時, 他會做什麼? 當然不是無差別的拋出, 而是會盡量留住潛力強的股票在手上, 然後把機會相對弱的, 或已然在虧損的部位才拋出去, 然後去補足要求的自備成數。房子也是一樣, 汰弱留強, 所以若真的有市場拋貨的現象, 倒可以觀查是哪邊在先拋貨, 哪邊沒什麼反應...
只是個過程 wrote:
笑死.這樣也能掰.那(恕刪)


看樣子你應該沒買過房....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