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大條了⋯⋯現在千萬別買房
費時八年… RCEP將完成簽署
範圍涵蓋15國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即將在15日誕生,將為全球最多人口、最大經濟規模的超級自貿區。 (來源:Pixabay)
撰文者:李書良/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2020.11.13 101
摘要
1.東協10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和紐西蘭等15國,預計將在15日舉行視訊高峰會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2.屆時RCEP將成為涵蓋全球50%人口、32.2%GDP總值的超級自貿區。
3.不過,這對台灣的出口與投資來說,可能是一大挑戰。
這對台灣來說可能是一大挑戰,RCEP成員國與台灣主要對外貿易國高度重疊。以2019年看,RCEP組成國家,就占我國出口總額65%、過去10年台灣對該區域的投資額,占對外投資總額達82.56%,RCEP上路恐怕對台灣的出口與投資有一大衝擊。
費時八年談判,範圍涵蓋15國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即將誕生。東協一系列峰會於12日正式登場,預定在15日由東協十國與中、日、韓、紐、澳等五國領袖簽署RCEP,屆時RCEP將成為全球最多人口、最大經濟規模,以及貿易總額僅次歐盟的超級自貿區。
涵蓋全球50%人口、32.2%GDP總值,RCEP將正式成立
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至15日以視訊方式分別出席中國-東協(10+1)領袖會議、東協與中日韓(10+3)領袖會議、東亞峰會(EAS)、RCEP領袖會議和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ABIS)。據日前越南、印尼等高層官員說法,本次會議重頭戲將是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與東協10國共同簽署RCEP。
RCEP由東協國家發起,2013年起歷經多輪艱困談判,期間中國積極參與主導。協定達成後,將涵蓋全球50%人口,GDP總值約占全球32.2%,貿易額約佔全球的29.1%,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FTA。目前中國GDP占RCEP約55%,約為東協的4.5倍,將在RCEP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李克強12日下午出席第23次中國-東協(10+1)領袖視訊會議時表示,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和東協加強合作,率先推動經濟恢復性增長。2020年前三季,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逆勢增長,中國對東協投資年增逾70%,東協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東協占中國外貿總值達14.6%。
分析人士指出,原本經濟規模名列RCEP成員第三的印度,在2019年11月「退群」後,讓中國在RCEP的份量與重要性擴增,也讓日本拉攏印度以稀釋中國在RCEP影響力的意圖遭到挫敗。
中國今後透過RCEP,除了可在既有基礎上深化與東協在經貿、外交的合作關係,進而延伸其「一帶一路」戰略,更可藉此鞏固在亞洲的區域龍頭地位。
..........
RCEP 3大衝擊 削弱傳產吸走投資
王玉樹/台北報導2020年11月15日 週日 GMT+8 上午4:10
工總憂心,RCEP簽署後,台灣傳統產業競爭力將降低。圖為成衣加工廠員工正在車縫服飾。(本報資料照)
東協峰會今舉行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料將正式簽署協定,一個涵蓋東協10國及大陸、日、韓、紐、澳共15國全球最大自貿區就此誕生,這將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20年來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簽署,學者認為對台將有3大不利衝擊,包括衝擊傳統產業、不易爭取服務業商機與減少外資投資。工商業也憂心傳產競爭力削弱,懇切呼籲政府,趕快爭取加入RCEP、CPTPP等區域經貿組織。
機械業3對手 都在協定內
因簽有ITA資通訊協定,中經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同意我國到RCEP內產品有7成本就免關稅,但他提醒,另外3成卻是我們重要的傳統產業,尤其以機械、紡織與石化業,影響最大。
代表產業的工總祕書長蔡練生就憂心,RCEP對我傳統產業有很大排擠作用,將讓這些廠商競爭力降低。也會影響我台商布局。畢竟因邊境課稅阻礙,台商回台意願降低,寧願到東南亞去。
機械公會顧問王正青無奈說,機械業到東南亞的關稅依產品別有不同,最高大概有到10%。機械業的3大競爭對手,大陸、日本與南韓都在此協定內,RCEP成立,對手給我們的壓力將更大。
因此劉大年強調,RCEP成立,第一個不利衝擊是我傳統產業關稅將比競爭對手高。其次,因這次RCEP對服務業、電子商務做了很大開放,這本是東協國家比較少優惠範圍。如果我們不能加入,我金融業到那邊開分行開拓市場,就會有很多困難。
原產地規則 恐生排擠效應
第三個不利是RCEP可藉原產地規則,促使區域內生產群聚供應鏈形成,而排擠到區域外的國家。劉大年表示,如此相對不利吸引外資前來台灣投資,畢竟除基礎建設、稅賦,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網絡多寡也是它們考量重點。
創新連結市場 助產業拓銷
雖然因為大陸是RCEP主導國,學界產業界都理解加入不易。但是王正青仍向政府疾呼,得趕快爭取加入這些區域組織協定,否則光靠廠商調整成本難度很高。
中經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建議,因應RCEP成立,政府應以創新連結當地市場,在台成立創新中心,以資本、人才培訓鏈結,協助移到該區內的台商轉型升級,爭取商機。劉大年則認為新南向政策要做調整,政府得尋方法協助產業做拓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