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總會員調查…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工商時報 譚淑珍 2020.06.23
商總調查會員廠商在解封後經營是否好轉,結果發現部分行業有回溫,更多行業反而境況更糟。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商總調查會員廠商在防疫解封後經營困境是否好轉,結果發現雖然部分行業有回溫,更多行業反而境況更糟。商總理事長賴正鎰直言,只有國境內防疫解封,不足以撐起振興經濟的大旗,因此強烈建議政府,在邊境解封前、在疫情結束前,政府的紓困必須持續滾動式調整、進行,不能停。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也指出,疫後政府的經濟策略方案,如果邊境沒有解封,很難達到預期效果,企業也很難在短期內回復原有生能能量,因此呼籲政府,在邊境解封前,紓困方案不但不能停,力度還應加大。
疫情發生以來,商總每月調查會員廠商受創情形,在國內防疫解封後,賴正鎰以為廠商業績應可逐步回溫,可以不用再向政府呼喊有那些業者需要政府關照,但沒想到當商總詢問會員廠商「復原」情形時,得到的是多數廠商仍處在「賠錢」進行式中的反映,有些行業甚至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商總正在做最後彙整工作,賴正鎰依據初步資料發現,國境內防疫解封,確實對部分行業帶來商機,例如風景區旅遊業,還有餐飲業的業績都因解封而有回升,但也只是正常時期營收的一半不到,這數字顯示業者都還在苦撐,但即使苦撐也都比都會區觀光飯店好,觀光飯店的住房率都不超過30%。
賴正鎰指出,不少民生相關行業,因為邊境沒有解封,導致有些貨源進不來,即使有訂單,貨也難銷出去,營運別說是有起色,反而更糟,顯然,只有國境內防疫解封,雖然,可以刺激消費,卻無法解決廠商經營困境,也不足以撐起振興經濟的大旗。
賴正鎰與林伯豐都認為,在邊境解封前、在疫情結束前,政府的紓困必須得持續滾動式的調整、進行,不能停。
...............
Fed印鈔救市 劉憶如:通膨短期不會發生、慎防金融風暴
2020/06/22 17:38
市場擔憂,美Fed 印鈔救市恐引發通膨;但劉憶如(左二)認為,2前提未滿足下,通膨不至於發生,但Fed 浮濫印鈔發出來的資金多數流往股、債等資本市場,「沒有(實體)經濟支撐的金融泡沫,破滅時恐將引發金融風暴。」(記者吳佳穎攝)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自2月起在歐美迅速擴散,引發全球股災,美國聯準會(Fed)火速降息,並在3/23宣布啟動QE,挹注市場流動性,帶動美股、台股反轉起漲,主要股市陸續收復失地;但市場擔憂,美Fed 印鈔救市,未來恐引發通膨。對此香港北威國際集團總經理、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認為,2前提未滿足下,通膨不至於發生,但Fed 浮濫印鈔發出來的資金多數流往股、債等資本市場,導致「stock-flation」,但「沒有(實體)經濟支撐的金融泡沫,破滅時恐將引發金融風暴。」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今(22)日舉行「解封後的機會與挑戰」線上論壇,會中劉憶如引述OECD、世界銀行、IMF等國際機構預測,相關組織均看壞疫情下今年全球經濟,其中世銀預估今年全球經濟產出將萎縮5.2%,面臨150年來最嚴重崩跌。
由於疫情衝擊前所未有,因此各國央行下猛藥救市,以3/23 Fed 宣布啟動QE為起點,近3個月來全球股市反彈回漲;若觀察Fed 資產負債表變化,2008年金融海嘯以前約為9000億美元,之後因應金融海嘯, Fed祭出QE,資產負債表擴大至4.5兆,之後在經濟回穩下Fed 啟動縮表,去年8月已降至3兆美元。如今因應疫情,Fed 祭出無限量QE,5月15日資產負債表擴大至7兆美元,創歷史紀錄。
劉憶如指出,「Fed近2個月來增印近7成鈔票。」儘管市場擔憂,Fed浮濫印鈔恐引發通膨,但劉憶如認為,通膨發生須滿足2前提,在生產端產能不變下,央行大量發鈔,加上需求端買氣強勁,才會推動物價上漲,因此「通膨問題要等到景氣回溫,帶動買氣上升才可能發生。」
但目前市場對美元信心轉弱,已逐漸反映在金價、比特幣價格漲勢,自3/22以來,黃金每盎司從1488美元漲到1770美元,漲近2成;比特幣價格則從5830美元漲到9384美元,漲逾6成。
儘管短期內通膨不至於發生,但劉憶如認為,目前美股等全球股市強漲,與實體經濟嚴重脫鉤,顯示Fed印出來的鈔票都流到股、債等資本市場,引發「stock-flation」。
劉憶如認為,債務急遽攀升,若經濟持續衰退,政府稅收減少、企業營收下滑,引發償債問題,未來將陷入「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加上Fed這次購債範圍納入MBS、垃圾債等資產,支撐房地產、股、債市價格,但「沒有經濟支撐的金融泡沫,日後破滅時金融危機也將一觸即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