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過後,果真連演都懶得演了,居住正義是什麼?可以吃嗎?現在利率歷史新低,不進場炒房更待何時?好一個史上最佳,真不愧是當官的料⋯
蘇閣揆的內政部真的都是大內高手,反串的很厲害⋯
https://www.facebook.com/1380313090/posts/10218420711374008/
#四年來我們愚公移山般不停歇處理各類居住問題
#或許成績尚不符期待但進展與廣度應是史上最佳
今年直接興建社會住宅超過四萬戶,符合年底預定目標。後續地方政府將再增加興建一萬戶,中央預備興建七萬戶,所需土地均已大致籌備完成,今年中央將至少推動四千戶,明年起四年內完成其餘興建案開工。
包租代管社宅超過七千戶,雖然落後原定目標,但近期已明確進入加速成長,走出過去磨合學習階段。未來四年以每新增一萬至兩萬戶進度,逐步實現八萬戶目標。
危老都更已建立信心與氣勢,兩年多來危老重建已快速成長,累積超過1200案,全國已有20縣市有具體成績,確實是不容易的成果。
此外,近三年都更核定案穩定成長,新版都更條例亦正式啟動,下半年尚有新方案推出,逐步落實都更與危老雙引擎,加速改善居住環境與品質,創造內需經濟動能。
土地徵收的進展大家比較不熟悉。去年一般徵收的面積僅為10年前的2%,且多為未辦理繼承或權利人複雜無法完成協議價購的土地。區段徵收長期以來同意比例都在九成以上,近年在安置計畫、逐戶說明與審議品質的深化均有明顯改善。反對的意見多屬價值認知差異,惡質行政作為或傷害民眾情事已不可能再發生。
實價登錄未能完全實現是很大的遺憾,但我們從未放棄,也願意做一些調整後,設法再向前突破。終究,資訊透明絕對是好事,而避免過大衝擊,確實也是施政上必須加以平衡的責任。
有些人視為天大正義的囤房稅,我再說一次,那是無效且無理的錯誤建議。證據在以前已經提出很多次,如果還有所謂專業人士繼續倡議,那就是百分百的理盲與無理取鬧。
另外要說的是,我們不贊同在當前的環境下打房。整體供需環境正逐步向更好的趨勢調節中,穩定市場、強化民間與政府專業服務能力,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倡議打房的人,從來都不敢說明打房過後會有怎樣的連帶衝擊,要如何重新安定社會經濟。這是非常不負責任不正義的行徑。
#我們不會停歇
#我們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火車頭配置更是前中尾有好多個

經濟成長中說的火車頭產業也是有分成 "前拉式,中繼式,後推式"
一般國家經濟進程也都如此發展
工業生產及貿易往來是前拉式火車頭產業,先要對外賺到錢了(第一桶金),才有後續投資行為及拉力

中繼火車頭,如何騰籠換鳥持續發展實業是重要課題
房地產是內需產業,屬於後推式火車頭產業,人們要有錢了才會有剛需自住及投資置產,進而帶動周邊服務業,加推一把力量(營造,裝潢,買賣仲介..)
問題在 金融危機,QE量化寬鬆.......後
現在的決策者 又把後推式火車頭當成前拉式火車頭用 。
產業空虛空洞化沒外面收入,一堆人在內需市場炒快錢,看似經濟成長卻虛胖!
克里斯賈斯丁 wrote:
520過後,果真連演...(恕刪)
狂蓋社會宅才是虛的,讓GDP好看吧了!台灣是缺房子嗎?還是一堆流浪漢沒有房子住!?台灣,台北的空屋率有多高,再去看看空的是老房子還是一堆人買不起的新房!?
逼有錢人把空屋賣出來才是政府該思考的,一堆空屋卻狂蓋社會宅,這是什麼解決問題的邏輯!?不願意碰不敢碰問題的核心。空屋稅,屯房市稅沒效,你該研究告訴人民該怎麼做才有效,而不是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倡議炒房的人,從來都不敢說明炒房過後會有怎樣的連帶衝擊,要如何重新安定社會經濟。這是非常不負責任邪惡的行徑。
政府長期的失職,默許炒房行徑不斷地發生到嚴重失衡,讓需要買房自住的這一代與下一代花更多的錢購買、揹更重的貸款、住更小的房子、居住在更不安全的舊房、居住更長通勤時間的地方,還衍生出少子化問題、金融機構背負更多的風險、拉大貧富差距、政府還要花大筆納稅人的錢來蓋社宅、租金上漲連帶導致物價大幅上漲....等等,這些都是炒房帶來的連帶衝擊,危害了社會經濟,還犧牲了下一代未來!這種失職官員,不去想辦法做一些真正有效的平衡,阻止狀況更惡化,階段式補救前政府犯下的大錯,還在講這種指鹿為馬的屁話,實在令人不恥到極點!

倡議打房的人,從來都不敢說明打房過後會有怎樣的連帶衝擊,要如何重新安定社會經濟。這是非常不負責任不正義的行徑。】
這種人也可以當官?真想叫草泥馬和橄羚羊一起來……
1996年GDP成長率約6.18%,基本工資15360元,全台房屋移轉約50.9萬棟,房貸餘額約2兆。
2006年GDP成長率約5.42%,基本工資15840元,全台房屋移轉約45萬棟,房貸餘額約4.3兆。
2013年GDP成長率約2.48%,基本工資19273元,全台房屋移轉約37萬棟,房貸餘額約5.6兆。
2019年GDP成長率約2.64%,基本工資23100元,全台房屋移轉約29萬棟,房貸餘額約7.3兆。
【錢都在房地產裡,人民怎麼會好過,景氣怎麼能復甦。】
若觀察1993~2019年的GDP(花錢指數),1993~2007年的成長率大多都在4~6%左右(除了2000年的網路泡沫),2011~2019年的成長率大多都在2~3%左右。
這些差距就是1993~2007年沒有全民炒房,人民有錢花,大家有錢賺,經濟可以循環,而不只是錢進房地產。
2011年炒房之後,高漲的貸款與房租,讓經濟趴到現在,已經完全躺平。
如果,政客們繼續支持房地產的炒作。
未來,或許資金再度來台炒作,房價可能再漲一波,台灣人民將和香港人一樣可憐,被高房價操控著生活,最終走上街頭也無解。
很少人知道,為了買房子,台灣人一年花費2兆元以上。(2013年的房市交易為3.4兆元,當年全國GDP為15.2兆元)
根據好時價統計,全台灣自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共累積了145.6萬筆的房屋交易(不含土地及預售),總金額15.8兆元,以個別年度來看,2013年3.4兆最多,之後一路下滑至2016年2.2兆,2018年回升至2.3兆,都在2兆以上。
基本薪資從1996年的15360元到2019年的23100元,23年成長50%,但房貸餘額從1996年的2兆元成長到2019年的7.3兆,23年成長265%。
錢都在房地產裡,人民怎麼會好過?
2000年之前,是李登輝執政,當時主打【6萬元國宅】,沒人敢炒房,人民有錢消費,經濟大好。
【改變!】
訂定目標,讓超過2兆的房市交易額,在十年內緩慢的減少到一兆5仟億元,代表土地價格將大幅降低,房價、房租也會相對降低,於是這些錢將流入其他產業,讓台灣經濟起飛。
【怎麼做?】
第一.調高房地交易稅(房地合一稅)
目前的房地交易稅,以扣除相關費用的實際獲利計算:
持有不到一年出售,要課45%。
超過1年,未逾2年課35%。
超過2年,未逾10年課20%。
持有超過10年,則課10%。
(自住時間超過6年,則有400萬元的免稅額,超過400萬元部分則採10%的減免稅率。)
目前的稅率還是很好賺,有利於炒房,因為持有2年期間以內,剛好作為炒作的蘊釀期,之後稅金只要課徵20%,等於實賺1000萬只課徵200萬的稅金,還有800萬的獲利空間。
(例如2011~2013年房價大漲,2011年買價1000萬的房子,大約2年後就可漲到2000萬,若不急著賣,出租的投報率也不錯。)
若要防止炒房再起,建議更改為:
持有不到一年出售,要課90%。
超過1年,未逾2年課70%。
超過2年,未逾10年課50%。
持有超過10年,則課10%。
(自住時間超過6年,則有400萬元的免稅額,超過400萬元部分則採10%的減免稅率。)
第二.積極興辦社會住宅
【社會住宅不一定要政府蓋!政府可以考慮用租的!】
1.政府與建商簽10年租約,作為社會住宅,建商可換取1.X倍的容積獎勵,預估一年可產生2萬戶的社會住宅,其他再搭配政府興建、包租代管……,預估10年後的社會住宅總量達到40萬戶。
2.新建物的登記面積約10~54坪以內,可租給政府作為社會住宅,租金以當棟建築物計算,以平均房價/房租的投資報酬率為基準,產權可移轉,但不破租賃合約,未來可協調續租方案。
3.建議社會住宅的租金計算,約為市場評估後的8折(政府補貼),並以基本工資的調幅為基準,作為調整依據,初期房租評估(全國平均):
1房:大約6仟~1萬元,2房:大約7仟~1萬2仟元,3房:大約1萬~1萬5仟元,4房:大約1萬2仟~1萬7仟元,傢俱與家電另議。
利益與影響
1.政府可省去自建的麻煩,業者可獲得容積獎勵,並在10年後回收房屋,低收入者也可輕鬆租屋,共創三贏。
2.長期和緩釋出社會住宅,也沒打房壓力,三贏。最終,房市可以回歸需求。
3.當年輕人不用以買房做為畢生志願,就可以放手去為人生打拼、結婚生子,甚至發揮創造力,幫助產業轉型,創新產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