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020年4月六都買賣移轉交易量出爐 月減11.2% 年減8% (地政局資料)

〈房產〉疫情造成觀望 六都4月房市交易量全衰退 月減11.2%

新冠肺炎衝擊 4 月房市交易移轉量,全台六都今天公布 4 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都呈現衰退,合計六都交易量月減 11.2%,年減 8%;累計前 4 月年增 2.7%,顯示經濟前景看壞的情況下,民眾暫緩購屋計畫,觀望氛圍升高。

其中,高雄市 4 月移轉量為 2684 棟,月減 13.1%,年減 27.6%,衰退狀況最嚴重,前 4 月高雄移轉量 1 萬 698 棟,年衰退 17.8%,也為六都之冠。

今天六都公布的 4 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中,交易量最大為新北市 4591 戶,六都交易量合計為 1 萬 7603 戶。永慶房屋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指出,4 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月減 11.2%,其中台北市月減 6.9%,新北市月減 5.3%,桃園市月減 9.8%,台中市月減 21.4%,台南市月減 10.8%,高雄市月減 13.1%。

謝志傑表示,4 月六都交易量都呈現衰退的現象,顯示疫情對於房市的衝擊逐漸浮現,在經濟前景看壞的情況下,民眾暫緩購屋計畫,觀望氛圍升高,交易量無法升溫。

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六都交易量減少 8%,其中台北市年增 3.1%,新北市年減 3.9%,桃園市年增 8.4%,台中市年減 8.9%,台南市年減 17.8%,高雄市年減 27.6%。謝志傑說,4 月的交易量呈現北溫南涼,桃園以北的縣市交易量相對穩定,而台中以南則衰退幅度較大,主要是有部分交屋潮挹注,再加上去年九合一大選後台南、高雄交易較為熱絡,墊高比較基期所致。

高雄市 4 月交易量為 2684 棟,月減 13.1%,年減 27.6%,謝志傑說明,高雄市本月交易量較去年大幅減少 27.6%,主要是因為去年九合一大選後,房市信心增強使交易熱絡,且去年 4 月前鎮區、橋頭區仍有部分交屋而墊高比較基期。

進一步觀察今年前 4 月全台六大都會區買賣移轉棟數年增 2.7%,其中台北市年增 13%,新北市年增 2.2%,桃園市年增 22.6%,台中市年增 6.9%,台南市年減 6.8%,高雄市年減 17.8%,謝志傑說明,1-4 月交易量雖呈現微幅增加,但由於疫情對於房市的影響在第 1 季中較不顯著,前 3 月的交易量年增率仍維持在 6% 以上,但加進 4 月後僅剩 2.7%,有逐漸量縮的可能,在旺季不旺的情況下,上半年的交易量恐不如去年表現。

謝志傑指出,雖台灣近期確診案例逐漸平穩,甚至出現連續好幾天的「嘉玲」,但國外的疫情仍持續擴散,且在封城、停工等防疫措施的限制下,經濟仍沒有復甦跡象,美國首季 GDP 衰退 - 4.8%,為金融海嘯以來最差。在消費者需求依舊低迷的情況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產業勢必受到影響,疫情對於國內經濟的衝擊尚未停歇。因此,在經濟尚未復甦前,消費者仍是以保守觀望為主,房市恐難以樂觀看待。

================
這次疫情 目前台灣有控制住了 但歐美疫情嚴峻
造成原本許多外銷的訂單停擺 無薪假人數上升
購買力道開始衰退了

2020年4月六都買賣移轉交易量出爐 月減11.2% 年減8% (地政局資料)
2020-05-02 23:08 發佈
月幻星空 wrote:
〈房產〉疫情造成觀望...(恕刪)


三月還在喊多的外星人不來這邊發表一下意見嗎?

全世界的經濟都受到影響,只有多多口中的台灣房地產不受影響
有時資金太浮濫, 漲跌很難猜
大陸是量縮價漲
量縮-價跌⋯⋯ING!
oah1616 wrote:
有時資金太浮濫, 漲...(恕刪)

中國人口多需求多,大陸人口負成長比台灣晚,之前就有說武漢肺炎緩和後大陸才是買點

台灣資金早就太浮濫很多年了,所以資金再多對房地產影響不大
terrybog wrote:
三月還在喊多的外星人不來這邊發表一下意見嗎?...(恕刪)

是四月還在喊多吧,一直說三月“移轉量”增加,所以房市大好。
我虧他們說他們買房子是在大賣場買的,馬上結帳,馬上過戶。
應該說三月那批剛剛移轉到手的屋主,心裡會比較嘔吧。
只是個過程 wrote:
是四月還在喊多吧,一...(恕刪)

三月買的還好,比起前幾年在林口買進套牢的人好多了,林口還有很多人還沒解套,林口利空不斷所以林口幫的人又暴衝了
滿認同版主的說法!
現在市場上的現場~~預售屋
越來越多建案還沒蓋,就一直偷跑,甚至連建照都未下來也跑
還說這是淺銷時期,所以會有很大折扣(優惠)
並且還烙出一句(現在以販售6成、甚至說7成)
我聽了頭也昏了~~~
一堆都是內部大戶先暫訂或是建商將此建案單純販售4成(因為已經獲利了)
所以,才會說已完成幾成戶數。
等到你要交屋或是入住時候,感覺清新(其實是冷清)
然後陸續可以看到社區公告(入住幾成? 出租幾成? 空屋幾成?)
屆時,每月該付的管理費,一段時間後(約1-3年甚至5年屋)
公積金只有大約平均一個月10K(一年120K)遞增的緩慢速度,
日後若到了年限10年起(小公設修繕)、12-15年(大公設修繕)、15年以上(外觀、甚至社區地板...應該也會陸續出現),這時候就像很多現在的舊社區(15年起跳),公積金不多,無法修繕這些事項,也只能在販售的時候,屋主提問(我),就說一句: 那由你來承擔 選主委,然後帶領大家讓社區煥然一新的感覺! (聽起來好激勵...@#$%)
這是經過一段時間看房、也經歷過賣房,然後又想跳入屋奴的想法(不知那根筋又不對了),所得出的感受!
以上,僅供參考、分享!
月幻星空 wrote:
〈房產〉疫情造成觀望...(恕刪)

買賣移轉交易幾天後就換觀察人口數字的變化
chichi01 wrote:
滿認同版主的說法!
現在市場上的現場~~預售屋
越來越多建案還沒蓋,就一直偷跑,甚至連建照都未下來也跑
還說這是淺銷時期,所以會有很大折扣(優惠)
並且還烙出一句(現在以販售6成、甚至說7成)


有認識的親友做過建商
因為現金流問題 實務上常會用房產抵押欠款
買地的時候就跟地主說好 30%給對方當買土地的錢
再叫鋼材跟水泥地等等原料商 抵欠15~20%貨款

剩下在自己保留景觀好的高樓層(通常預留10%最後賣)

因此雖然一戶都還沒開賣
就可以主打 熱銷7成的口號出去
(實際上大部分都拿去抵欠款了)

==================
剩下的部分是夢到的
然後為了實價登錄好看 找認識的人花錢買比市價高2~3成的價位洗高實價
例如50戶 原本附近實價是800萬 把第一戶登錄成1000萬
再找投資客來買 用850~900萬賣掉 順利出清

而後來用950萬買到的還以為自己賺到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