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購屋空間41坪→31坪 逾半雙北人「不得已」買小宅

2020年04月3日 16:00
記者張菱育/台北報導

房價高檔,加上台灣高齡化、少子化、不婚不生的演變趨勢,近年全台25坪以下「小宅」交易熱度連年走高,跟10年前比起來,小宅交易量足足增加快1倍,而且雙北市25坪以下小宅佔比更已超過5成,遠高於其他都會區,小宅成為目前房市交易主力。

根據屋比房屋彙整,歷年全台住宅交易坪數發現,2019年25坪以下住宅交易比例,已高達42%,連續2年站上4成,比起2009年的22.9%,足足增加快1倍。
今年6都中,25坪以下小宅僅台南佔住宅交易比重34.9%,不到4成,其他都會區的佔比都在4成以上,其中,房價最高的台北與新北市,25坪以下小宅佔比更已超過5成,遠高於其他都會區,小宅產品已成為目前房市交易主力。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台灣房市受到高房價、少子化、單身人口變多等因素影響,台灣家庭購屋坪數確實有逐漸縮減的狀況,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住宅買賣資料可發現,近10年來全台住宅買賣面積平均由2009年第1季的41.44坪,降到2019年第4季的31.96坪,購屋坪數大減9.48坪,可見一斑,中小坪數的小宅,確實是未來房市的主流。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目前房市仍處於自住的剛性需求趨勢,加上資金、低利率及台商回流等的因素,中長期來看,房市的發展仍偏向正面,尤其總價700~1000萬元與1000~1500萬元的房子,多屬於一般首購或者平價區條件較好的電梯大樓等物件,今年至今的交易狀況最為穩定。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高房價買不起大坪數,所以當然只能買小坪數,只買的起小坪數會使少子化更嚴重,若連小坪數都買不起只好自己過一生,我想問問只有一間房的炒房幫兇,你們的小孩一個月薪資是多少?買的起房子嗎?應該會有不少人買不起,所以斷子絕孫的人未來會越來越多

當然你們也可以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2020-04-03 18:15 發佈
人口負成長 wrote:
2020年04月3日...(恕刪)

不是吧!
我北部住了40幾年..

30坪以上的從來都不是民生主流...
拉高平均值的狀況是10年前開始推一些豪宅.這些年豪宅滯銷才會變成下降吧!
mask0704 wrote:
不是吧!我北部住了4...(恕刪)

由雙北預售屋銷售情況看現在小坪數是主流,一個建案有2.3.4房,通常2房最先銷售一空,4房最難賣,有些交屋多年了,賣不完的都是3房與4房
不是4房難賣
便宜的4房還是很好賣的
主要還是總價的問題

人口負成長 wrote:
由雙北預售屋銷售情況(恕刪)
人口負成長 wrote:
2020年04月3日(恕刪)


可能大家都認為1000萬-1500萬的房子

比較可以負擔吧?
人口負成長 wrote:
2020年04月3日...(恕刪)



每個人最低居住空間是有一定標準的。
國家應保障國民適當的居住空間。
看到問題,卻無力解決,是很悲哀的事。
人不是因為年齡而老去,而是因為失去理想而腐朽。
從小我家就是大房子,等於有4連棟。前後都臨馬路。
所以個人很不習慣住小房子。
能住大就住大,買不起大,就買小來出租,然後再租大。
市區住不起大,就般郊區一點。

目前我家雖然只有4人,不過也有7房4衛(每人1衛)。感覺起來並不嫌大。
大房子,雖然賣得便宜,但相對買的時候也是便宜,所以可以賺到居住時空間的享受。



哈哈,萬一需要防疫隔離,我家還蠻適合,不需要外租。
對已經買房的,那沒話說。
但是還沒買的,其實依個人的看法,不要再往都市的窄房擠了。

宅經濟會因為這波疫情提早到來。
以後住在都會區的大多數生活也會如同住在鄉下。所以實在沒必要多花錢往都會區擠。

以前兩天上街採購一次,未來會變兩星期才採購一次。
以前天天上班,未來一星期才去公司一天。(我兒子已經在家1個半月,中間只進去公司兩次。薪水是沒有少,今年還加薪了4%,但工作量卻增加了)。

如果是宅經濟或網購的自營商,那也需要一大片空間儲貨。住鄉下一點,可省下不少費用,提高競爭力。
我是住在寬闊的鄉下(到汐科8分鐘,到南港16分鐘),房價沒很貴。社區近3年內遷進來的新住戶,10個裏頭10個都是高收入的青壯年人。

台北市已經連續28年人口衰退(遷往蛋白、蛋殼區),所以勸還沒買房的,要看清未來宅經濟的趨勢。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