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建設是必然的趨勢

木柵線於民國85年通車以後,台灣正式進入捷運時代,捷運成為大眾仰賴的交通工具。
此後,捷運規劃與通車,成為進行式,售屋也會標榜捷運附近。
假設我們國家的預算能夠有效利用在民生、經濟,每年都框一定比例的預算在軌道建設,台北網路建立後,台中、高雄、桃園接續,最後擴及六都以外,台灣的交通一定更為便利。
現在的人因為貪圖便利而往都市跑。
如果六都以外都能有便利捷運,人們自然願意住在其他區域,有效紓解都市人潮,緩解都市房價問題。
2019-12-13 19:33 發佈
lawtaipei wrote:
木柵線於民國85年通(恕刪)


「交通」只能把大家從都市往外送,
「就業」才是大家拼命往都市擠的原因。

解決交通建設是治標,
偏鄉創造就業機會才是治本,
偏偏現在的政府正在消滅偏鄉觀光業⋯⋯
很怕都市人還不夠有錢。
tany3472 wrote:
「交通」只能把大家從...(恕刪)


有道理,創造偏鄉就業與觀光機會才是正辦。
lawtaipei wrote:
木柵線於民國85年通...(恕刪)


以前的捷運系統叫便民服務,
現在的捷運系統變炒房無誤。
後面蓋的捷運感覺是為了做出九彎十八拐的
不論大街小巷只要有新建案就會彎進去,本來十分鐘坐公車就可以到家,會變半小時。

而且住捷運沿線底下就有噪音跟塞車。

淡海那的捷運系統有點空盪盪,不知建商花多少錢把它引過去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