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成長 wrote:沒有貼出全文,有興趣...(恕刪) 大阪原來富裕的姐妹孤獨死事件"姐姐是一個前富豪的女兒。原來的房子資產擔任區域銀行的董事[3] ,但是是一個富有的姐姐有很多自己的土地大廈誰住,死與他的妻子和兩個姐妹繼承可以看到有只剩下諸如土地和建築物之類的資產。姐妹們建立並擁有了自己的公寓[4],但未能管理該物業,並承擔了包括欠稅和保險費在內的大量債務。最終,土地和建築物相繼被沒收,最後,姐妹生活的共管公寓於2010年4月受到《民事執法法》的管轄。[10]公寓的名稱是姊妹公司,債權人是金融機構。"提到日本孤獨死,我認為這個大阪的案例是最有趣的警世預言,同時結合孤獨死、少子化、房地產崩潰等議題。原本中文新聞連結已經被移除,只找到日文Wikipedia,用Google Translate稍微還看得懂。這個孤獨死案例的主角是一對富家姊妹,由新聞中死亡年齡推測,在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時她們大約30幾歲。簡而言之,這對姊妹含金湯匙出生,父親生前是銀行董事,在日本房地產泡沫時期,認為房地產只漲不跌,而且還可以收租穩穩賺,所以把所有現金甚至貸款都投入房地產開發,在大阪蓋了好幾棟商辦、公寓大樓。是個名符其實的大地主、包租公呢。萬萬沒料到,日本房地產後來竟然慘崩30年。大阪房地產價值歸零就算了,原本打算出租的物業,也因為嚴重少子化而租不出去,整棟整棟的空租,但是每年還要繳納高額的管理費、稅金、修繕基金等費用,原本的搖錢樹現在變成大錢坑,甚至變成吸血鬼一分一秒都在奪取這對姊妹的生命。她們想把這些賠錢貨賣掉,但是到處都是要賣的賠錢貨,根本沒有買家,所以就一直滯銷,錢坑越滾越大。到最後,這些物業耗盡這對姊妹的現金跟信用,這對姊妹就破產了。原本是大阪的金庸大大,竟然淪落街頭、窮途潦倒,命運真是作弄人。破產時社福單位有建議她們去申請社會救助金。但是這對姊妹回想小時候尊貴的生活,認為領救濟金是極大的污辱,所以拒絕了。然後沒多久,就孤獨死了。發現時身無分文,消化道空空如也,原來大地主是活活被餓死。台灣的套套們,看到這個案例應該心有戚戚焉吧。
人口負成長 wrote:這樣的案例台灣也有,...(恕刪) 獨居老人會越來越多助弱勢老人 北市忠勤里長背千萬債務華視影音2019年12月17日台北市 / 綜合報導目前全台獨居老人的宅數超過53萬戶,台北市最弱勢的社區是忠勤里,有63%的人是低收入戶,當地的里長方荷生,因為常常幫獨居老人善後,也就是處理臨終之事,他很不忍再看見老人是一個人孤獨終老,所以他不惜背負千萬債務,創立了食物銀行、照顧獨居老人,一起來看看,他要如何拯救,這個台北市最貧困的社區。老人家:「我現在就我一個人啊,家人說不想跟我住」,老舊住宅密集鐵皮違建下,是隱藏在繁華台北市裡最弱勢的社區,這裡是忠勤里,里長方荷生:「我曾經看過老人家就是一個人住,積水積到床邊都沒人管。」20多年前,「孤獨死」是個敏感的議題,但如今已經逐漸翻轉,全靠一個人傻氣的堅持,里長方荷生VS.老人家:「你好嗎?你怎麼樣」,他叫方荷生,人稱胖里長,從沒想過,他當選那一刻開始,竟看遍孤苦的老人家,單獨死在家中。里長方荷生:「我之前碰過有女兒他不想來,然後我這樣」,只能幫忙「善後」,是他難以忘懷的心酸,這股不忍心,讓他開始送便當,廚房裝便當,方荷生從一個便當開始,如今一周能提供,300個老人家午餐和晚餐,這一頓飯的意義,是聯繫社區的最大力量。老人家:「覺得很好啊不會覺得很孤單,大家一起吃飯」,老人家:「這里長很好啊對人很熱心」,從來沒當過社工的方荷生,從6歲開始就在忠勤里長大,自小穿梭在首都的貧苦之地,照顧社區,彷彿成了他一生的使命。記者林彥汝:「這樣一個便當只要20塊錢,繳錢的目的是樣讓老人家一定要來吃,同時呢也要守住他們的尊嚴,讓他們覺得這飯菜不是施捨而來。」食物銀行店長:「像這個東西我們就會看是不是過期的,有沒有不好,大家最需要油還有牛奶,老人家很需要。」這裡是食物銀行,猶如小小的便利商店,架上柴米油鹽,都是生活所需,重要的是,方荷生讓家境困難的人,依照所需挑選,而不是專程送到家裡,里民:「對我們就是低收入戶真的很好,我就是覺得拿施捨的東西我很不好意思,我們以後一定會回饋。」從提供物資,供餐到成立完整的服務,這些花費可不少,要步上軌道就花了3年多時間,甚至讓他背上千萬債務,里長方荷生:「這些孩子就在社區裡面,不解決的話問題還是在,所以沒有考慮那些付債問題啦,我覺得我做到了,那是最重要的。」從沒當過社工的方荷生,憑著一股不放棄,如今忠勤里成了社福服務的重要指標,開始獲得各界的支持。里長方荷生:「現在很多其他的地方也讓我去演講,就是這套模式串連社區是重要的」,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獨居老人是迫在眉睫的議題之一,而這個曾經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在里長的發光發熱下,串連社區力量,成為台北市最溫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