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NPD 飯店投資

我在2015年到英國投資一家地產公司,專注於飯店物業管理,公司名稱原本是MBI,後來更名為Northern Powerhouse Developments,簡稱 NPD ,除了飯店,他們還主推安養院(Care Homes)和渡假村(Afan Valley)。這家公司主打一年有10%的回報,在第十年公司會以125%的價值買回。在今年2019年,公司被踢爆其實只是一場龐氏騙局,雖然確實有飯店物業管理,但是獲利並沒有高達10%,而後來推的安養院和渡假村至今也都未動土。

在今年7月, NPD 被法院監管,指派Duff & Phelps接手並調查 NPD 的不法行為。在最近的報告裡指出,負責人Gavin Lee Woodhouse將投資人的資金以貸款的名義匯出到自己 NPD 集團外的公司使用,因此在證明負責人投資人不法的行為之前,目前投資人還透過法律途徑凍結GW在 NPD 集團外的公司帳戶。

今年八月23日的英國法院針對這件案子會舉辦一場聽證會,目前大部份投資人都在等待判決結果,如果有人是NPD投資案的受害者,請與我聯絡,我們在臉書有成立自救會,人數越多越好,形成一股多數力量讓英國國會議員關注這件案子。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和你可以做的事情,以下是相關報導以及 NPD 所銷售的飯店物件:

https://www.itv.com/news/2019-07-11/serious-fraud-office-considering-investigating-gavin-woodhouse-after-referral-by-prominent-mp/?fbclid=IwAR1xaEaVYuGV7m3S9FNOnHHE_-SgVj6kN5tVuv9vDx1er4QIEbRnr1KVGBM

https://www.dailypost.co.uk/business/business-news/north-wales-hotel-owner-gavin-16577030

https://web.bc3ts.com/post/2635877

斐麗文藝莊園 Dunsmore hall

蔚海飯店 hardland hotel

皇家斐麗莊園 Caer Rhun Hotel

Llandudno Bay Hotel & Spa

Llandudno Bay Hotel

Fishguard hotel

Queen’s hotel (Llandudno)

Fourcouft Hotel

Pennine Manor Hotel

Wyncliff House Hotel

Atlantic Bay Hotel

Carmarthen Bay hotel

The Old Golf Hotel

LBHS

MBI Hawthorn Care

MBI Clifton Moor

Afan Valley

Woodhouse family

我的手機是0975197603,email是sunglh@hotmail.com,我會在24小時內回覆,謝謝您的加入。
2019-11-20 17:40 發佈
貪丫

一年有10%回報…

你想想,鴻海 為什麼還要那麼辛苦的做 2~5%的代工呢?

有10% 怎麼還會輪到你?
AAABBB3102 wrote:
貪丫一年有10%回報...(恕刪)



加油。房地慘要開始連環爆了,不是只有台灣,是全世界一起連環爆。

房地產有太多眉角了,光是在台灣投資房地產都會被坑到傾家蕩產,更何況是在海外投資房地產?

我曾經住在倫敦,所以對倫敦房地產略有所聞,倫敦人(或是大英帝國殖民地貴族,如印度富豪等)對於豪宅的看法跟台灣人天差地遠,所以基本上台灣人都會被騙。買貴慘賠是正常的。悲慘一點的人會遇到詐騙血本無歸。

以全英國而言,倫敦以外新蓋的集合住宅都不要碰,超多爛尾樓,英國有極嚴重的少子化、城鄉差距的問題。倫敦市中心,不要買像是One Hyde Park這種新蓋的高級公寓,外國人一定會慘賠。倫敦精華區那些有歷史的房子雖然相對保值,但維護費用非常高,真正能賺到錢的少之又少。

此外,英國房地產法令非常複雜,房地產交易一定要請英國律師負責,而大多數人英文不好,又要再請一個台灣律師(懂英國房地產法律)幫忙監督,所以根本是複雜中的複雜。喔,台灣、英國律師都有很多黑心的,光是選律師就是一門學問了。

一般這種想要詐騙的跨國房地產投資案,一定都是跟空殼公司隨便簽一個約而已,根本不符合一般英國房地產交易的實務過程。而且這種約,通常牽涉到更複雜的金融契約,已經不是一般房地產交易了,但大部分投資人就隨便自己簽一個約,以為這樣就可以爽爽當包租公。這種投資案過於複雜,所以大概都會以慘賠收場。

所以我強烈建議,如果想賺錢,千萬不要投資房地慘,全世界都一樣,連台灣的房地慘都不要碰。當然想賠錢的話,可以多買一些房地慘。





liangsung wrote:
我在2015年到英國...(恕刪)

唉....大概4-5年前就有類似的投資案找我..

但一看就知道根本是詐騙吸金...

類似的事件有上過新聞...

這種跨國詐騙根本求助無門...

唉...打官司根本不划算也拿不到錢...

偏偏就是有人自願上勾...

勸你放棄吧!

連台灣的司法機關都不想管...

檢察官在台灣很大尾.

但這種案子只能抓到幾個小嘍嘍...

何況他們用傳銷手法...

層層調查抓到一堆「受害人」

錢早就被轉走了並且洗乾淨了...

在台灣...經濟犯罪是最划算的...

最多關4-5年...

只要堅持下去不把錢交出來.查不出來...

就提早退休了...
AAABBB3102 wrote:
貪丫一年有10%回報...(恕刪)


鴻海 為什麼還要那麼辛苦的做 2~5%的代工呢?

應該不只是你對這字面發生的迷思!要真的一年只有"毛三到四"的話,郭董一年四百多億的股利那理出來的?
"毛三到四"是真的,但那是指一次或一筆生意,而不是一年的總結,鴻海一年的營業額是他股本的三十倍左右,等於全部股本一年要做三十次運轉,每次"毛三到四"下來,就是九十到一百二十趴的獲利,所以鴻海一年會賺到將近一個資本額。
說實在的10%回報對比鴻海不算什麼,只是,你現在不可能買到10元的鴻海。
lichujen wrote:


鴻海 為什麼還要...(恕刪)

同樣一筆錢....
做生意..一年可以來回跑10幾次...
做投資...利潤只能按月按年計算...

你講得不錯..
很多人搞不清投資跟生意的差異...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