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大多數人買房, 都忘了房屋還是有折舊問題 "
許多人的觀念都被洗腦成, 買房是買土地價值,
所以在購買舊屋時, 也不會去談房屋折舊,
不過以上需要更新, 未來的土地價值真的值錢?
台灣現在一直是人口紅利年代, 那些煽動人入場接手的,
這種說法也對, 當人多的時候土地自然值錢,
不過預估約在5年, 少子化現象即將反應, 看看以下出生率,
民國87年~92年新生兒平均少5萬,
民國92年後則是少了1/3的新生兒,
民國87年生的現在21歲, 出社會後即開始影響租屋市場,
在工作幾年, 就會開始影響購屋市場,
當租屋及購屋開始受影響, 真正的少子化效應才開始,
不是版上一堆多多說的不受影響, 因為根本還沒開始,
回到主題, 所以一棟10幾年的大樓, 如果屋主要賣你比實際登錄貴,
你就要思考, 當這大樓你要住20年, 20年後你就會賣出,
但少子化效應發生, 你屋齡又高, 到時要幾折出售?
所以現在要買房的人, 建議可提自然折舊或是功能折舊與屋主談,
另外現在大樓土地持分少的可憐, 屋齡越來越高, 一點點土地持有真值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