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居住正義喊假的!全台86萬空屋 房價卻降不下來 65%年輕人為了買房不惜晚婚或不生小孩

居住正義喊假的!全台86萬空屋 房價卻降不下來 65%年輕人為了買房 不惜晚婚或不生小孩
今 周刊
今 周刊
13.8k 人追蹤
2019年10月8日 下午12:06

38歲的鴻鴻是電腦系統工程師,他很早很早就想結婚了,和女友從交往到娶回家,卻整整花了18年。鴻鴻苦笑說:「是啊,我晚婚,一切是延遲了。」

他花了8年時間,準備好自備款,買下了一棟在新店安坑、7百萬元左右的老房子。那8年,他都和女友蝸居在台北市民生社區的一間小小套房裡,兩人收入破10萬元,但每個月只能用不到8千元當伙食費。「小套房月租1萬1,是一層30幾坪的房子隔出的隔間,大小只有4、5坪。」

沒有任何娛樂、沒有任何休閒生活,鴻鴻靠非常了得的忍功和時間換取他的未來,「為求未來穩定,我只能拖長整個結婚生子的計畫。」他還想生孩子呢,鴻鴻笑笑地說,「就是熬。」也只能熬,一個好的住所、結婚、生孩子,對年輕世代來說,真的只能用極其清苦的生活去換。

「真的是晚婚,有點晚了……」他又哈哈苦笑說。

《今周刊》委請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問卷調查,台灣20至40歲年輕世代最深沉的憂慮,就是「低薪資」(82.3%)與「高房價」(81%),近6成5年輕人,曾因買房而想過要晚婚或不生小孩,較6年前本刊調查比率(5成)更高 ,調查也顯示,高達9成5的年輕人都認為,政府應更積極推動政策,合理化房價,開展完整的「住宅政策」。

台灣房價貴,房價所得比更一路向上攀升。今年是「巢運30年」,但數十年間歷史沉痾猶在,政策假球又還在飛,年輕世代更加無力了。

談到住宅政策,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嘆了口氣,「房市問題,一是貴,一是漲,另外一個是炒。」接著他又皺眉:「最近3、4年,『漲』沒有整體上發生。『炒』也還好。」然而「貴」呢?他攤手點了頭。

10月3日,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一如往常,站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他捲起襯衫袖子,緊盯著對面男人的瞳孔問:「總裁,房價指數在過去3、4年間,不斷地在攀升,這樣情況下,您認為到底是供需面?還是制度面出了問題?」

「我覺得我們的房地產,供給面、需求面、制度面都有些問題。」被質詢的人正是央行總裁楊金龍,他慎重緩慢地說出,「供應面上,我們的矛盾在於,房價這樣走(指不斷往上攀高),但我們的空屋還很多。」

其實,央行會開始注意房市,絕對不是沒有道理。

《經濟學人》分析,港人對中國不滿的原因不僅來自於自治權遭破壞,也因貧富差距情形在中國介入後急遽擴大,尤其體現在節節攀升的房價上。分配不均與遙不可及的居住正義,在香港年輕人心中埋下不滿現狀的種子,成了「反送中運動」深沉的社會經濟結構因素。

香港房價所得比高達20.9倍,香港年輕人不吃不喝20年才買得起一棟樓。香港狀況看起來怵目驚心,但事實上,台北年輕人的處境其實也不遑多讓。台北14.15倍的房價所得比,在全球主要都市中,僅次香港。更何況,台灣房地產還擁有獨特的「虛坪制」,北台灣去年整體大樓、華廈建案,平均公設比高達32.4%,若算淨坪,台北的房價所得比與香港也不相上下。

「反送中」背後的引信
高房價、低薪 都是台、港青年困境

1989年「無住屋者團結組織」發起台灣史上首次以都市議題為訴求的社會運動——「無殼蝸牛運動」,當年8月26日,5萬人聚集在台北忠孝東路,為了爭取居住權益夜宿街頭,希望用行動改變無殼蝸牛的處境。

30年後的今天,台灣人的居住狀況不僅未改善,還更加嚴峻。1989年,台北市房價所得比按房地產政策專家張金鶚等人估算是8.58倍;經過了2008年金融海嘯,隔年政府大降遺產贈與稅到10%,吸引海外資金回流,從此房價井噴。

到了19年,房價所得比竟飆至14.15倍、新北市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03倍。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資料統計,全台有高達86萬餘屋,但房價沒有下降。今年第一季,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衝到101.09,創下統計以來的新高。主計總處租金指數除了在2009年回跌到95.88以外,已連續9年呈現上漲;到今年8月,更高達102.84。比起1989年的世代,現在的無殼蝸牛們背負著的,是比當年更沉重的居住壓力。

囤房稅淪空殼
地方政府放水 不願課徵累進稅

「囤房稅」就是一個徒勞的好例子,台灣其實早有「囤房稅」,而且至今已施行五年。

「囤房稅1.0」將「住家用」房屋區分成「自住」或「非自住」,為了增加「非自住房屋」的持有成本,「囤房稅1.0」將「非自住房屋」稅率從過去的1.2%調高至1.5%到3.6%,個人擁有第4戶房子以上,就將被課徵差別稅率,房子愈多繳稅愈多,量能課稅。

目前除了台北市、連江縣、宜蘭縣有差別稅率,新竹縣非自住的房子課以1.6%稅率,桃園市非自住課以2.4%稅率之外,其他地方政府全不分戶數,將非自住的房子都用最低的1.5%稅率課稅。

舉例來說,若有一地主,在全國22縣市各擁有一棟房產,他總共持有22戶住宅,在這種狀況下,由於地主的房產不在同一縣市內,地方政府竟無法課徵其囤房稅。

社會住宅踩煞車
柯文哲以空屋多為由 停蓋公宅

住宅政策這個賽局中打的假球,恐怕還不僅於此。

北市府107年度連續預算新建社會住宅基地有4處,編列工程經費約142億元;108年度連續預算新建社會住宅基地有4處,編列工程經費約71億元。到了109年度,送議會尚未通過確認的編列工程經費,縮水剩下26.7億元。

北市都發局人員坦言,「我們現在預算確實不比前4年,這是現實狀況。因為現在最難找的是土地。」雖然市府轉以「包租代管」、「租屋補助」方式衝量能,但這兩項都由中央付錢買單,北市府的決心顯然一退千里。

「社會住宅」雖已小有成果,但若無法持續量能,過去從國民住宅、平價住宅、合宜住宅的失敗歷史歷歷在目,社會資源若再虛耗,恐怕再讓公宅政策陷入黑暗期。

關於台灣的居住正義,那些飛在空中的假球,是否能好好的用手套接起來?我們需要的絕對不會是「假球」,而是真正的「決心」。(閱讀全文… )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90期)
2019-10-08 13:24 發佈
fbi0072653 wrote:
居住正義喊假的!全台...(恕刪)

知道喊假的就好了
資本主義發展到後來就是這樣
沒有正義
在古代 改變的方法就是起義
現代。。。。。。
北林 wrote:
知道喊假的就好了資本...(恕刪)

現代就是租屋族苦到這代就好,千萬不要讓下一代受苦
北林 wrote:
知道喊假的就好了資本...(恕刪)


也是起義,但要握有兵權的假藉民意(但現在握有兵權不會做這種事....)
或是700萬年輕人不故生計,長期立院抗爭,把台北堵個水洩不通,上頭才會應付應付
喊假的!

解決方法,提高地價稅及房屋稅!

會造成 租金轉嫁,

決定不提高!


轉貼文章後,

要如何解決?

這才是重點!
政權有個特性,就是會調整內部的政策來延長政權的時限。
像隔壁那個討人厭的國家,就會靠殺人及嚴管來鞏固政權。
像我們這個有人性&現代化的小小國,就會一直政黨輪替,也就是一直發生小型的政變來延續這個朝代。

居住正義其實就是極大部分人被一小撮人奴役、剝奪的現象。其實像台灣這麼小的國家,土地根本不該私有,這是國家發展上一個很致命的錯誤。這種狀況一定會有非常激烈事件來扭轉的,例如革命。問題只是是誰、在哪個時候發動而已。
江湖的無奈,只有江湖人知道。
fbi0072653 wrote:
他花了8年時間,準備好自備款,買下了一棟在新店安坑、7百萬元左右的老房子。那8年,他都和女友蝸居在台北市民生社區的一間小小套房裡,兩人收入破10萬元,但每個月只能用不到8千元當伙食費。「小套房月租1萬1,是一層30幾坪的房子隔出的隔間,大小只有4、5坪。」(恕刪)


每月所得 100,000
-房租 11,000
-伙食費 8,000
===============
81,000
假設雜支加兩人孝親費為 31,000
每月可存 50,000
乘以 12個月
一年可存 600,000
8年可存 480萬

700萬的房子有需要準備到將近500萬的頭期款嗎?
fbi0072653 wrote:
居住正義喊假的!全台86...(恕刪)



1.我們有必要探討一個魯蛇的生涯規劃嗎。

2.資本主義國家,就必須認清貧富不均的現實,你要幾歲才能轉大人。

3.除了騙選票的假政策充斥,騙按讚及訂閱的假風向文也是網路時代的產物。
Alan yang0716 wrote:
700萬的房子有需要準備到將近500萬的頭期款嗎?

可能還有其他的資金用途吧
ldw406 wrote:
可能還有其他的資金用途吧


若以每月能淨存 3.5 萬估 (儲蓄率 35%, 可支配所得尚有 6.5 萬呢), 自備抓到 1/3 (33%):

(700 / 3) / 3.5 / 12 = 5.5 年...

5.5 年應該可以買房了吧... 還是說剛巧那時又貴, 所以只好又等囉?

(2019 - 8 + 5.5) = 2016 年 H2 左右... 那時還是爆貴嗎? 若不住民生社區, 住新北近台北的區域, 會不會再省一些呢? 不知道事主有沒有養車... 養車差很多... (我結婚後仍跟父母同住很多年, 父母照顧我小孩, 我也照顧父母, 大家一家人一起分工互助, 省了很多,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 我不知道年輕人及其父母是不是也能做到這樣子, 畢竟時代是不太一樣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