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740916 wrote:現在大台北地區一份...(恕刪) 應該每個人都知道東西會漲價...特別是民生必需品...如果記得沒錯...我的幼年時期...白飯3.5塊.滷肉飯5塊.滷蛋2塊.肉羹湯15-20塊...一個控肉便當30.排骨飯35-40...現在...這些東西漲了多少?我的幼年時期.在萬華都會區長大的..鬧區的房子也是漲到翻..因為每個人都開始會計算時間成本...住在郊區.通勤時間.油錢...總和來說..不划算...市區來說..各種物資取得方便.工作好找..雖然房子貴.但1天可以活動的16小時...每天比郊區的人可以多1-2小時..這對多數人來說...很重要..
carl740916 wrote:現在大台北地區一份雞排大約已經來到70元上下1995年時雞排價格大約在35元上下...(恕刪) 你要這樣比的話...那就參考1995年房價基準先砍到1995年房價兩倍再說走勢圖供參從這圖看起來你應該是在抱怨房價漲太多了https://1.bp.blogspot.com/-p8SMUaRJ8C4/VsFspPcJaZI/AAAAAAAAyJ8/RK4obdy2cNg/s1600/k3.jpg買漲超過兩倍的都冤大頭 現買現套
carl740916 wrote:這位大大你透漏的年齡好像....又更恐怖了...(恕刪) 應該沒有啦, 可能跟回這版的目前幾位大大差不多, 都是早餐豆漿店會用一大本電話簿撕來包油條, 然後路上還有外省老芋仔走來走去賣些外省口味饅頭 (真的好吃, 但現在很難找到, 六張犁好像勉強還有一家) 那個年代... (還有菜市場賣青菜是用草繩繞起來打個結給客人提回家...)其實幾十年來, 我是看過不少漲翻天或跌到最後東西消失於市場上的例子, 但那些事在我小時候, 或稍懂事的中學時代, 我都預測不到, 所以我一向很保守, 會說未來的事我不知道... 對於能鐵口直斷必漲必跌或是一折的言論, 向來我就看看笑笑罷了... 人老一點, 自然會明白有些事不要太鐵齒... (我沒說鐵齒漲或鐵齒跌...)CD 就是一個七年級八年紀大概會看到的例子, 它們遲早會消失在市場, 但你說得很好, 問題不是 CD 的價格, 問題是音樂的價格... 房子也一樣, 我老叔的房子, 在南部鄉下, 跌到跌破三十年前他的買進價, 但當年我爸買在台北縣的房子, 倒是漲了 20 倍, 要說什麼呢... 一定跌? 一定漲? 人們的生活重心在改變, 資本就會流到哪去... 看看大稻埕, 看看八里坌 (年輕一輩的大概沒聽過口頭上要加個坌字吧? 老人家都那麼叫八里的...), 歷史可鑑。
7881974 wrote:你要這樣比的話......(恕刪) 你的圖無法觀看耶方便的話可以補一下嗎?我打開了幫你補一下圖其實我的意思是因為通膨的關係未來雞排可能因為幣紙變薄會漲到100元變薄的幣紙要去買35元雞排時候的房價是否有些難度呢?
7881974 wrote:你要這樣比的話.....(恕刪) 可以用1985年來算起始點嗎?當時沒有信義商圈.沒有東區.台北主要經濟還在萬華.大稻埕...這樣比例上就合理多了...滷肉飯漲了3-4倍...萬華房價也漲了3-4倍...
7881974 wrote:....從這圖看起來你應該是在抱怨房價漲太多了.....(恕刪) 您可以看看我前面的發言, 就我個人觀感來說, 其實我是挺抱怨大腸麵線漲太兇...但也像我前面談到的, 我老叔 30 年前買在南部的透天房, 現在跌到連當年買進價 1/3 都不到; 而我爸買在台北縣的公寓 (還會有點漏水), 則漲成買價的 20 倍左右...房子漲幅該跟雞排漲幅一致嗎?大腸麵線該跟肉羹麵漲幅一致嗎?看圖很簡單, 但解釋它不容易... 尤其有些年輕人在望屋興嘆時, 他們可能未必很瞭解社會發展史與貨幣物價的變化有什麼因果關係, 所以有時結論下得很快, 什麼剝削與低薪、什麼炒房害的... 這些是部分事實沒錯, 但還有很多原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 就像冰河在推一樣, 不會很快, 但它力量很大, 很穩, 累積久了就成為不可逆的結果...
dancingra wrote:您可以看看我前面的發...(恕刪) 房子漲幅該跟雞排漲幅一致嗎?大腸麵線該跟肉羹麵漲幅一致嗎?在萬物起漲的時代只有房價的漲價最被大家拿來檢視但是變薄的幣紙要去買35元雞排時候的房價是否也有些牽強呢?幣紙變薄了房價不該漲嗎?其實要買35元的雞排認真找還是買的到據我所知是在高雄但是不知道現在是否還維持35元而要買35元雞排時的房價其實認真找一樣可以找的到就是比較偏一點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