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有位友人來找我,他在一家小有名氣的餐廳擔任廚師,他即將與交往已久的女友結婚,原本他們並沒有買房的計畫,但在餐廳老闆的鼓舞下,開始積極找房。
“ 這位「老闆」認為既然要結婚,當然需要準備一間結婚房,並且要一次到位的備妥三房. “
當下,我只單純認為這位「老闆」好像挺關心他的員工的,這種老闆現在很少見了,並沒有往更深的地方想去
直到幾週後,接到廚師友人的電話,他著急的打給我說,有沒有推薦的建案,他的時間不多了,要盡快找到房子。
“我:怎麼突然這麼急?買房這件事情急不得“
“廚師:我也不想啊!因為我即將被外派出去,幫老闆打理海外的新分店,要在出國前把房子備妥,讓老婆先住進去“
這時我才發現在整件事情上,或許~藏著老闆管理人才的小巧思
這家餐廳一直以來的定位在它的CP值很高,顧客可以用很少的錢吃到蠻精緻的料理
所以每筆客單價的利潤都不高,所以它們除了拼翻桌率還要兼顧分店的拓展,因為餐廳的口碑不錯,餐廳永遠都是約滿的狀態,但業績要進一步提昇,展店還是唯一的途徑
就好像開24小時的便利商店,每份商品的利潤都很微薄,但商品都是日常生活所需,來客量決定不會少
但店長想要過生活,只開1家是很難達到期望值,必須開2–3家才會有比較好的收入
餐廳老闆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為此需要把握住有經驗的儲備幹部,建立自己的人才庫,為未來的展店計劃先做準備
一般防止人才流失的方式,有幾種方式
一、傳統的人才管理方法:給予員工獎勵
成本最低也是最常見的作法就是給予口頭讚賞,畢竟誇幾句話,實在費不了甚麼力氣,但這種「獎勵」用久了,難免讓人覺得老闆是在洗腦,除非是更實際的獎勵像是「加薪」
二、傳統的人才管理方法2:賦予新的職責或是權限
像是把員工昇起來當小主管,帶領一個團隊達成老闆賦予的目標,讓人才有被重視的感覺,對真正的人才來說,金錢只是附加的價值,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感比什麼都重要,更有研究顯示,給人才承擔更多職責比給予加薪更有留在公司打拼的吸引力
回到整體事件上,餐廳老闆開設海外分店讓「廚師」過去管理,一方面是讓公司的營收進一步成長,另一方面就是讓好的人才有機會發揮,減少被挖角的可能性
但如果人才想要自立門戶呢?尤其是餐飲這行,廚師出走開新餐廳也是屢見不鮮,在這樣的狀況下不是給予管理職就可以解決的
三、新式人才管理:運用房貸形成第二道保險
為避免這類狀況發生,身為老闆,可以再下一層保險,那就是鼓勵買房,用房貸形成一種無形的枷鎖
每個月都需要支付房貸,讓廚師在做任何有風險的決定時,像是離職創業,會多加的思考,如果創業失敗,會不會無法供得起房子?
加上老婆已經入住,要賣掉新房,回到以前租屋的居住模式,讓習慣住在漂亮的新屋住戶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適應
並且老闆還鼓勵廚師購買三房,事實上,依照廚師當時的預算只能購買兩房的產品,三房總價只會更進一步提升房貸的壓力
如果廚師未來真的有創業的計畫,買房這項決策將使「廚師」失去創業的機會
並且廚師在海外的分店,說不準會有國外的餐廳進行挖角,房子與房貸也許可以發揮牽制的效果
總結:老闆錯了嗎?
在商言商,站在老闆的立場當然希望可以保留人才,所有的人才管理的終極目的都是從公司的利益出發,儘管老闆們知道,員工在外面可以有更好的待遇,但是還是希望可以留下這些人才,繼續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營收
創業有極高的風險,餐飲業更迭的速度更是快的驚人,因為消費者的口味總是在變,後來的新競爭者陸續追趕,創業成功的甜美果實總是看得到,但吃到的卻沒幾個
且「廚師」的收入確實不低,所以平時生活開銷也佔了薪水蠻大的比例,年輕人高收入,自然對生活品質有一點的要求,但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賺了蠻多錢,到老守住這些財富的卻沒幾個
買房對於想要創業的人的確會是成為一種障礙,但如果沒有這種規劃,把買房當作強制儲蓄也不失為一個好決策
最後我必須強調,上述都是我自行站在老闆的立場去揣摩,並不代表一定是事實,也許這位「老闆」只是單純關心員工的好老闆。
----------------------------------------------------
如果內容對你有幫助,請至MEDIUM幫我按個「鼓掌鍵」讓我有更多動力發文,感謝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