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住宅的土地持分大(土地持分市值高), 有甚麼好處嗎 ?
爬了一些考古文, 大樓都更的機率微乎其微 (因此不必考量都更了)
土地持分大的缺點是:多繳地價稅
好處是:銀行貸款額度較大
請問: "銀行貸款額度較大" 這點除了剛買此房時的房屋貸款適用,
之後若要用到 "理財型房貸" 或要 "以房養老", 也適用嗎 ?
而在之後的 "理財型房貸" 或 "以房養老", 會有屋齡的限制嗎 ?
例如 : 甲大樓的A住宅 是某區段景觀第一排的房子, 土地持分有10點多坪,
20年後, 該區段景觀首排的土地市值漲了兩,三倍,
甲大樓A住宅的 "土地持分"市值 已遠遠超越此A住宅 20年前的 "建物+土地持分"成交價.
但20年後的甲大樓屋齡已40年, 那時若要申請 "理財型房貸" 或 "以房養老",
銀行會因為此甲大樓屋齡太老 而核貸額度因此壓很低 ?
還是會因為此A住宅的土地持分市值高 而核貸較高的額度 ?
另,
除了銀行貸款額度, 土地持分大(市值高) 還有其他優點/好處嗎 ?
請各位房地產或房貸知識達人指點
謝謝先!
Surfer181 wrote:
大樓住宅的土地持分大...(恕刪)
就估價理論來說
大樓 公寓 社區型透天等只要土地不是百分之百完全持有的產品
評估的都只有建坪的市值,跟土地一點關係也沒有
銀行審核的標準很複雜,基本上是 人+物 兩者並重
同樣是美術館第一排,條件接近的物件,單就物來說,能貸出來的金額差異不大
你額度能貸得比隔壁鄰居高,應該是你的償債能力及資信條件比別人好
理財型貸款,每家銀行的門檻不同
以我曾服務過的金融機構來說
借款人超過65歲或高雄大樓屋齡超過20年的物件
原則上都是直接拒貸
以房養老的部份
申貸門檻大部分銀行是60-65歲
不知樓主目前幾歲?
因為以我個人評估,戰後嬰兒潮這世代會丟出大量的不動產給銀行
20年後,以房養老應該早就停辦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