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推動危老都更 vs 老舊公寓的價值

發這篇文的內容是要讓主管機關先了解...市場的矛盾理論

都市更新很重要...危老更是要強力執行...

但也因為如此...老舊公寓才會炒作價格...

老舊公寓價格炒高...成本墊高...自然分配的權益就會要求更多...

這會影響到參與意願及是否成為釘子戶的穩憂...

最適推動危老及都更的環境有三:

1. 市場上維持著危老公寓不值錢...新屋價格高昂...市場上自然會主力參與都更

2. 市場上明確了解危老公寓的最大價格及價值...超過其價格...都更也沒有利潤及價差

3. 市場上的新屋及預售屋一直維持房價緩漲及高檔...參與的屋主及建商才有利可途...

今年1到4月很明顯的二手公寓價格下修後...買賣移轉棟數也成長不少...

但那是因價格下修後...自住客有能力購買所反應出的結果...

現在政府要推動危老及獎勵都更....並把法令條文明確立法出來...

這是解決檯面上的爭議的問題....但...並沒有解決貪婪的投機

台北市103年104年老舊公寓成交都來到40萬/坪左右...這是地段很差的區域...

如今要再次炒作老舊公寓...的機會又再次降臨...

只可惜雙北市的新成屋目前市場成交是否能維持在高檔或緩漲...

市場上...資金面是否持續給面子....新台幣是否持續抗跌....

我們恃目以待~!



2019-05-09 10:13 發佈
老兄,ARE YOU OK ? 早上遇到什麼不爽的事了,還是昨天熬夜加班了。



其實說穿了,就是不先去調查為何他們要住那邊不改建也不修建原因


我列出下面幾點危老宣傳和破解的面向

1.老屋居住者大多是連抓漏錢都沒有,還想要整修,給他們再多容積率,還是沒錢整修,這個原因沒人去考慮。

2.想要老屋進行整建,為何一定要提高容積率去爽到建商

3.老屋整修為何不全部由政府機關來執行,一方面可以幫到老屋擁有者,一方面又可以變成公宅或是社會住宅,一坪建造費用最高也不過是12萬就可以達成,一方面可以讓營造業恢復生機又可以促進經濟活動

4.不要假借房屋有危險,這類危言聳聽想要趕走原住戶,特別是當一個教書的,最好先去考到結構技師才來屁你的大災難理論,私生活要檢點

5.我早上還沒大便,現在要去大便了,等下或者有人要接龍下去來破解這些華而不利只爽到建商的宣傳
算命大...我還是要客觀的反應市場的情況及問題啊...

多空都要有看法及言論...這才公平啊...即使多不是多...空不是空...

您大便看我的文章剛剛好...等一下沖掉就可以了~!

我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新台幣跌10%的概念...當然不是一次跌..是波段...

但反觀國內的資產價值及股票市值是否也會同步反應...??

先別說要吃到您的雞排...(還在排隊中)..

我認為房地產合理的價格..也要佔在多多的立場去發言...


pengkuofeng wrote:
發這篇文的內容是要讓...(恕刪)


要老屋更新

必先承認房價折舊直奔一折才能成事

沒承認折舊一折前別幻想更新

問題出在,有人想要蓋房就一次變台灣首富,不然就是當台灣地王

只是台灣是個島,如果像龜山島那麼小,要多才多的起來,

站在泰山看台北會發現台北沒地了

站在大屯山看台北會發現台北還很多地沒蓋房

用衛星在2公里看桃園,會看到早知道不買房

就看是那個高度看啦

您點出重點,我給方向又解題,只是看民意和政府要殺雞取卵,還是取雞吃卵。

這台北現在下雨,剛剛又有人來

可惜我家傘當在整修,所以就沒得外借了,

我說我家有雨衣,他們是說拿傘比較輕鬆,熬一下就過去了,這雨是一時的啦,不會太久

它們還嫌雨衣太小件穿了悶熱不借雨衣耶





有命算到沒命專家 wrote:
3.老屋整修為何不全部由政府機關來執行,一方面可以幫到老屋擁有者,一方面又可以變成公宅或是社會住宅.(恕刪)


老兄,看你發了不少文章,但你是夢想家嗎?

你要不要參選政見老屋整修由政府包辦

光拆個違建就排到地老天荒,老屋整修由政府來執行?

委託營造業一坪12萬?所以設計監工都由政府包辦?

別談政府有沒有那個能力

那台北市60萬戶老屋用抽籤的嗎?

抽中強制驅動更新?


符合樓主理想能這麼幹的

大概只有老共吧

老共是先弄個新區蓋好安置房強迫居民搬遷

再一次把老區拆除都更

多有效率

但,拆遷致富後還不是一樣炒房
危老條例,說穿了,就是利誘建商,加入都市更新事業。
但容積率是公共財,建商取得容積率,一定會建更高的樓,蓋更多的房,銷售出去,獲利了結,就沒建商的事了,
但增加的這些人,並不是「多一雙筷子」這麼簡單,區域環境每增加一個人,政府就應該提供相對應面積的綠地與交通等公共建設,每增加一個人所增加的碳排放,都應該設想週全。
容易都更的地區,通常是生活機能較發達的地區,
容易都更的個案,通常是住戶較少,共識較高的老建築。
這樣你就知道被消滅的建築物,未必是因為迫切需要,而是利益與價值最高的老建築。
高樓也可能變成危樓,區分所有權人越多,越不容易達成共識,越難改建。
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讓我們下一代看不到孫運璿紀念館那樣優美的洋樓平房,或宜蘭設治紀念館那樣古樸的日式房屋。

pengkuofeng wrote:
發這篇文的內容是要...(恕刪)


危老要強制執行拆除更新我沒意見~因為那是公安!

但事實上建商與牟利者都直接危言聳聽的把老跟危劃上等號!!!

請問"老"就等於是"危"嗎???

太多空間都因更新牟利而失掉原有的尺度與美感!

都被一堆新式醜到爆的大樓給破壞....

唉...都更是高房價的地區才有的權利...
我在基隆的老房子28坪
用都更試算整個社區拆掉重建...
你猜猜我能分回幾坪?

哈哈哈只有4坪.

三房拆掉重建回來只剩廁所...
把老房子便宜賣掉還能買一間新的套房...
賤商跟原住戶大家喬好
規模只會蓋越高越大
新住民等跳坑就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