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下滑,很多商圈沒落了
整排路都是出租店面,市容超難看的(布條一個比一個大),
外國人來玩看到也不好,怎麼觀光!
台灣租屋市場店面和住宅的行情差很多,
尤其台北市每坪都是幾千塊甚至上萬元起跳
(地段人潮可以影響超多的)
若用現階段空屋稅幾%來說,對房東不痛不癢,
寧願繳納少少的稅也不願意降租(又占著茅坑不拉屎)
如果說"空店面"閒置課稅是依路的大小、區域和坪數來算
閒置的房東繳每個月幾十萬的房租給國庫,
房東就會受不了應該會便宜租出去或自用
市政府光收這條錢應該也會賺很大,也避免路上蕭條冷清
所以到底一樓店面和住宅的稅是否該區分開一點?
商業用地的空店面閒置稅(沒掛招牌點燈營業)
大家覺得到底多少才有效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