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的香港房價歷史變化看未來的台灣




香港在1950-1970年代,當年他們的精工,製造業,紡織業,航運業..
等等創造香港的經濟起飛年代,後來一般服務業與金融服務業崛起,
但尚能稱作以實業為主的經濟體系.

但到了1970年代以後,隨著所得與工資大幅提高,加上實業競爭力衰退,
陷入中產陷阱的香港為了經濟發展乾脆轉型成為一個
金融與地產導向的經濟體,此後大力扶持地產業,
金融服務業變成香港接下來維持經濟成長
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經濟方針,為了讓這兩個產業蓬勃發展,
香港對於外來資金幾乎是來者不拒,
即便付出房價極高代價與地產霸權治國也在所不惜,
只求名目上的經濟可以穩定發展與低失業率就好,
有些原本搞實業的香港商人也轉而將主力放到房地產與金融身上,
結果就是你我所看到的,房價從民眾普遍買得起一路漲到世界最貴,
高階與基層工作薪資差距甚大,中小企業一直收攤,
實業長期不受重視下被邊緣化...

台灣未來會怎麼樣? 會不會到後來因為實業難以撐起經濟,
最終步上香港用資產增值換取經濟成長的後塵? 相較於經營實業愈來愈困難,
反倒是在地小人稠與根深蒂固的炒房文化下造成房地產相當容易被抬價,
房價大多頭創造的'假性經濟繁榮'可以讓營建業,金融業,
乃至內需產業受惠,假若政府只想看GDP,看失業率,
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心力在實業經濟,
最終像香港那樣乾脆開放資金走向資產主義經濟,
房價被搞到難以想像的地步有沒可能? 恐怕不是沒有可能..
2019-02-20 20:12 發佈
arlo1011 wrote:
香港在1950-1970...(恕刪)


香港的地產會長期走多是因為金融中心, 香港會成為金融中心是因為歷史與國際資本的需要. 國際資本與北京之所以會有妥協在香港有融資平台是因為雙方在此時此刻的各取所需

知道香港房地產長期走多的條件之後. 台灣有這些條件嗎????

歐對了, 香港房地產長期走多的條件已經在2018年確定消失了.....現在是2019年. 歷史也不可能回頭
arlo1011 wrote:
香港在1950-1970年代,當年他們的精工,製造業,紡織業,航運業..
等等創造香港的經濟起飛年代,後來一般服務業與金融服務業崛起,
但尚能稱作以實業為主的經濟體系.

但到了1970年代以後,隨著所得與工資大幅提高,加上實業競爭力衰退,
陷入中產陷阱的香港為了經濟發展乾脆轉型成為一個
金融與地產導向的經濟體,此後大力扶持地產業,

台灣未來會怎麼樣? 會不會到後來因為實業難以撐起經濟,
最終步上香港用資產增值換取經濟成長的後塵?

前店後廠你都不不懂,香港“乾脆轉型”成為金融中心,你認為是香港說了算?

如果這麼簡單,台灣也“乾脆轉型”成為金融中心?
先取消遺贈稅再看資金會不會進來!
問題是,有人敢說要取消遺贈稅,必定丟掉政權。無解!
香港早晚因為大陸的關係
會被邊緣化
因為歐美已經沒把香港看做自己人
大陸把香港當作外人
unsu88 wrote:
香港早晚因為大陸的關係
會被邊緣化
因為歐美已經沒把香港看做自己人
大陸把香港當作外人

你混淆香港、香港人兩概念

中國正努力將香港發展為全球金融中心,並沒有你腦補的“把香港當作外人”。
資金自由+免稅+通吃中美股市+北向通+南向通+洗錢天堂,香港對資金吸引力,對比新加坡、瑞士、開曼,有過之無不及。港股曾休息幾年,2024年初至今已成為全球最強市場,你說她邊緣化了嗎?

台灣滿街便利商店,香港滿滿滿街銀行,近兩年開戶預約要等很久,門檻越來越高,難道在那裡忙碌的人群都瘋了!

至於中國將「香港人」視為自己人或是外人,香港人的定義是什麼,太抽象我無法理解。
arlo1011 wrote:
台灣未來會怎麼樣? 會不會到後來因為實業難以撐起經濟,
最終步上香港用資產增值換取經濟成長的後塵? 相較於經營實業愈來愈困難,
反倒是在地小人稠與根深蒂固的炒房文化下造成房地產相當容易被抬價,
房價大多頭創造的'假性經濟繁榮'可以讓營建業,金融業,
乃至內需產業受惠,假若政府只想看GDP,看失業率,
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心力在實業經濟,
最終像香港那樣乾脆開放資金走向資產主義經濟,
房價被搞到難以想像的地步有沒可能? 恐怕不是沒有可能..


問題是,房屋交易所占 GDP 不多啊 ! 房屋只有蓋好時,第一次賣出才計入 GDP,之後 2 手交易並不計入 GDP。因此台灣的 GDP 成長,並非房價高所致,反而是GDP 持續成長,助推房價上漲。

政府當然重視 GDP 成長, 看失業率,不然嘞 ?

那點看出台灣沒花太多時間心力在實業經濟 ?

什麼叫 "資產主義經濟"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