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從土地持份看都更

直接上圖:
從土地持份看都更

這條算式是在都更協商時,非常容易見到的算法,

建商也大多用這條算式來說服住戶,

其關鍵因子就這四項:

1.容積率:
根據您的土地分區而定,從這裡就可查到


2.獎勵倍數:
依照複雜的法規才能算出來,粗估的方式為:
基地90坪以下1.2倍、
基地150坪以下1.3倍、
其餘1.4倍。

3.允建銷坪倍數:
也是要依照複雜的法規才能算出來,其值會介於1.55~1.7之間,越大則公設比越高。

4.地主比例:
這一項是透過複雜的價值分析而來,當「房價 > 建築成本」越多,則地主自然分得越多,粗估的方式為:
房價35萬地主拿40%、
房價50萬地主拿50%、
房價70萬地主拿60%、
房價100萬地主拿70%、
房價140萬地主拿80%。

如果弄清楚上面四項,人人都能算出自己都更後可分幾坪。



以上的計算範本如下:
台北市大安區某建案試算過程與結果.pdf



如此在未來都更協商時,就能有所依據。

當越來越透明、利潤扁平化之後(雨露均霑),都更才有機會加速



↓Ep1-永和重建案地主分回近六成!
前往了解
↓Ep2-買到的公設有一半在地下!?
前往了解
↓Ep3-選高級建材讓地主少分兩成?
前往了解
↓Ep4-都更一坪換一坪的條件
前往了解
2019-02-14 17:23 發佈
謝謝

做個記號

renewhouse wrote:
直接上圖:這條算式...(恕刪)
想請問大大,我們這邊是自主性都更,剛好我家有四坪土地(空地),一起参加都更

但聽說分配比列來講,我們會比有房子的人還少

他們說因為政府獎勵都更是給有房子的人,而只有土地(空地)是沒有獎勵的

想請問大大他們說的是真的嗎,這樣的話是差多少!?

絕大部分都是有房子的,所以他們好像對只有土地的都沒特別說明
renewhouse wrote:
我家有四坪土地(空地),一起参加都更...(恕刪)


您的4坪土地所貢獻的建坪:

土地4坪 x 容積率225%(舉例) x 危老獎勵1.3倍(舉例) x 允建銷售坪倍數1.6倍 x 分回比例60%(舉例) = 11.2建坪(含公設)。



如果以上述舉例來看,

您可用4坪土地換取11.2建坪,但其他地主可能會拒絕你(不納入你的土地合建),

所以您可能要選擇「少拿幾坪」,來求取一起合建(很現實)。

當然,如果您的4坪土地位於關鍵位置,則是其他地主來求您。



最後提到「危老獎勵」:

只要有「過半數」的基地上有危老屋,則「整塊」基地都享有危老獎勵。

所以您的4坪空地也享有獎勵

renewhouse wrote:
直接上圖:這條算式...(恕刪)

我還是不會算,請教大大,我家土地持份有10坪,但房屋只有22坪,請教可以分得幾坪,感謝

luoluo945 wrote:
我家土地持份有10坪,但房屋只有22坪,請教可以分得幾坪


您的10坪土地所貢獻的建坪:

土地10坪 x 容積率225%(舉例) x 危老獎勵1.3倍(舉例) x 允建銷售坪倍數1.6倍 x 分回比例60%(舉例) = 28.1建坪(含公設)。



如果以上述舉例來看,

您可用10坪土地換取28.1建坪(含公設)
感謝大大回覆!,土地剛好在邊上,照設計圖來看剛好當做地下停車場的入口

整體都更面積大概是六百多坪,絕大部分都有建築,土地在邊邊剛好旁邊還是新建好的房子

所以土地如果不能参加都更也就沒用的感覺!

想請問哪邊有法條可以看土地也有危老獎勵,或者要去哪個機關可以詢問!!

感覺都更公司沒很詳細說明我這邊的權利,如果沒有大大的告知,獎勵就沒拿到,給對方公司賺走的感覺!!

再次感謝!
分享一則新聞:
【財訊】台北市第一件自力更新案 不用與建商分坪數
原文:68歲阿嬤 翻轉上百戶老宅變新宅

台北市首例自力更新─水源都更案,工程進度已近完工,對比一旁老舊公寓,更顯不同;
如今立法院通過《老屋重建條例》,內政部也再加碼二百億元信保基金,幫助民眾自力更新。


都市更新耗時,立法院今年4月通過《老屋重建條例》,加速老屋重建,全台30年以上的老屋,有380萬戶都在評估之列。內政部更進一步加碼,預計最快第三季推出「都更信保基金」,規模約二百億元,幫助「自力更新」都更戶,取得百分之百融資,添都更引擎柴火。

一般人對都更的理解是政府主導的「公辦都更」與建商參與的「自辦都更」,其實目前相對少數的「自力更新」,是由住戶自己發起的都更,不用與建商分坪數,獨拿容積率獎勵;但缺點是建築融資必須自己來。

台北自辦第一案
阿嬤成功遊說177戶

中信房屋針對1000份問券調查顯示,民眾對都市更新的急迫性有其認知,但選擇「由民眾發起自力更新」的比率達21.7%,竟然高於「由一般建商辦理」的13.3%。更有高達八成的民眾,表達願意參加都更,其中有高達46.6%的民眾,認為由政府辦理都更較理想,顯示民眾對政府推動都更的專業信賴度,高於與建商合力推動。

經過台北市中正區水源路,可看到大片50年老舊公寓,樓梯間還沒有牆壁,站在建築物外可以看到下大雨時,住戶狼狽爬上樓的景象,緊鄰一旁的卻是興建中,明年2月將完工的水源路4、5期都更案,是台北市第一件整宅自力更新案。

兩棟大樓截然不同的際遇,可以從一位68歲的阿嬤級關鍵人物─碰姨談起。染著紅色捲髮、講話中氣十足的碰姨,從賣小吃起家,起初賣小甜點芝麻球,把小麵團放入油中炸時,芝麻球碰一下就膨脹了。因此大街小巷,不論老少都叫她一聲「碰姨」。

碰姨本名蔡曾月靜,擔任更新會理事長,整合住戶177戶百分之百同意都更,從57歲起耕耘11年,她自稱書沒有念很多,但毅力很夠,她回憶「住戶要簽很多文件,像是同意書、委建契約、建築融資抵押等,一關一關的簽名,住戶誤以為簽名後房子就會變成別人的,所以都很害怕,根本不信任都更」。

碰姨回憶,剛開始談都更時,住戶甚至不敢開門讓她進門,同一戶最高吃了10多次閉門羹,最後是該戶正好有親戚拜訪,看到碰姨多次被拒於門外,才好心遊說讓她進門。碰姨說,講到聲音都沒了,才讓鄰居們相信都更是可以分回更大的房子,社區中甚至還有10多戶土地持分小者,不用參與貸款就能分回新房子。主因是當時容積獎勵高,可以無償分得房子。水源路4、5期案際遇相當好,當時台北市府推出「老舊公寓更新專案」(從2010年實施到15年),可享最高兩倍容積獎勵,該案因此拿到450%容積率。…(本文截自財訊533期,詳全文)
原文連結

結論:如果大家可以負擔的起土建的一切成本,那就大家自己搞,他們都可以一坪換一坪以上了,多出的容積換成建坪的房子,賣一賣大家分搞不好可以補助裝潢費咧,世事沒有不可能,可以據理力爭,但是不能貪心。

PS如果每坪造價13萬,建坪40坪,跟銀行借520萬,蓋好屋齡重新算,又可以住30年了,當然有些稅也重新算,蓋好後房屋現職以每坪40萬看,現值就是1600萬。

coley wrote:
結論:如果大家可以負擔的起土建的一切成本,那就大家自己搞,

這只是一部分重點,
除了新建費用外,
還有舊建物的拆除費用,
興建期間住戶另外租屋的費用,

此外人和更重要,
不然就算住戶自己整合成功,
單單是要發包給誰設計,
建材等級要到哪,
交給哪家營造,
發包價格是不是有人收回扣等等,
就足以讓人處處猜忌,
反目成仇了。
人類中最卑鄙無恥的是, 權力擁有者和諂媚權貴者, 藏身安全場所歌詠戰爭, 用愛國心將無知者送往戰場!
那個可以蓋得坪數, 是不是沒考慮容積移轉,
還有其他的容積獎勵, 因為各縣市都不同,
還有像台電受電室等亂七八糟的坪數,
這都是建商最後會拿來用的,
算起來會差很多應該會差不少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