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黃金大劫案!美聯儲向中國出售假金磚~~~房地產井噴


金磚也能造假 中國礦主狂騙銀行110億

中國《財經》雜誌報導,陝西警方正在偵查一起橫跨河南和陝西兩省的假黃金抵押騙貸案,由於涉案的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供貨單位「博源礦業」的多名股東,令兩省多家金融機構損失慘重,涉案總金額超過110億元人民幣(約492.1億台幣)。部份涉案嫌犯雖已被逮,但主犯的兩名兄弟卻早逃至海外。

報導指,嫌犯制造的假黃金磚磈,裡面鎢的含量約占62%,外層黃金只占38%。能騙過中國的普通檢測儀器,如不用打鑽和熔煉的檢測方法,很難發現。

去年5、6月間,博源礦業大股東徐建波和法定代表人王學文先後被逮調查,才讓這起橫跨河南、陝西兩省的假黃金騙貸案浮出水面。警方指,博源礦業高層多數深陷假黃金騙貸案中,包括董事長張淑民及他的多位親屬。而案情會敗露,也是因張淑民的弟弟張青民,去年5月初在潼關信合因一筆約2,000萬元(約8900萬台幣)的黃金抵押貸款逾期,張青民逃走,潼關信合催款無果,決定處置抵押黃金,才發現黃金摻假。

警方調查發現張青民等人還涉嫌先後從長安信合,用假黃金騙貸約28億元(約125.26億台幣),其中張青民涉嫌借用約70人身份證,騙貸金額超過14億元(約62.63億台幣)。

隨着陝西金融機構的盤查以及公安機關的偵查,潼關信合發現更多的抵押用假黃金,涉案金額超過110億元。

位於河南省靈寶市的博源礦業於2007年4月19日註冊成立。一位知情人透露,在博源礦業建廠之初,幾位原始股東便開始製造假黃金,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套現。目前該公司多名股東被潼關警方帶走調查。但案發後,張淑民和張青民兄弟倆已逃至海外,並且帶走了年邁的父親。


黃金大劫案!美聯儲向中國出售假金磚!

【引子】中國政府在2009年10月接收了一批金磚。當中國政府收到這批金磚時,他們提出了驗金要求,以確保這批金磚的純度和重量符合標準。在測試中,中國人取了四塊金磚,分別在上面鑽了小孔,從內部提取出黃金進行化學分析。

耶魯公開課金融市場的明星教授羅伯特•席勒在講述現代銀行製度的起源時,總是津津樂道於一個金匠傳說。的確,古時的金匠把人們存放在其金庫裡的黃金貸給別 人,慢慢就構成了現代銀行業的雛形。不過席勒沒有註意到的是,在當時,這樣做的金匠即便沒有被官府以侵占或欺詐罪名繩之以法,也會遭到世人的鄙視,因為他 們挪用了他人的財物並偽造出了不存在的財富,是一種空手套白狼的古老騙術。

今日,我們有了法幣制度,於是人們開始偽造紙幣。就紙幣而言,偽造二十或一百美元紙幣並沒什麼大不了,因為經濟上的損失通常局限於一個特定的地區,只會影 響為數不多的幾十個人,金額也只有成千上萬美元而已。特勤局會迅速告知銀行如何識別這些偽鈔,商店一般也會有驗鈔程序(比如驗鈔筆)來防範假幣的氾濫。

但是偽造黃金呢?擁有商品之王美譽的黃金,被認為是最值得信賴、最可靠,和最有價值的保存財富的手段。

差不多兩年前,也就是2009年10月份發生了一件大事,雖然主流媒體沒有給予關注,卻在金融界的中間商和大腕圈子裡廣為流傳,直到目前才向公眾曝光。這 個事件牽涉到儲藏在諾克斯堡的美國國庫黃金——美國財富的代名詞。簡單說就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流通著數百萬盎司的假金磚!


誰是罪魁禍首?明顯是美國政府。

背景:

中國政府在2009年10月接收了一批金磚。黃金經常在國與國之間周轉,用於償還債務和協調所謂的貿易平衡。世界上大部分黃金都保存在金庫裡,接受一個總 部位於倫敦的特殊機構——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監管。當中國政府收到這批金磚時,他們提出了驗金要求,以確保這批金磚的純度和重量符合標準。在測試中,中國人取了四塊金 磚,分別在上面鑽了小孔,從內部提取出黃金進行化學分析。

中國官員震驚地發現這些金磚居然是假的。它們的內核是鎢,只在外表包覆了一層真正的黃金。更為甚者,這批刻有追踪編號的金磚,上面的編號表明它們最初來自於美國,並已在諾克斯堡存放多年。據報導,這批黃金共有5600到5700塊重400盎司的金磚!

起初,黃金專家紛紛猜測這些假黃金產自中國,因為中國可是世界最大的假冒偽劣商品生產國,然而中國政府迅速進行了調查,並發布了一份聲明,暗示美國才是罪魁禍首。


中國人的發現:

大約十五年以前——在克林頓任內(想想羅伯特•魯賓、艾倫•格林斯潘和勞倫斯•薩默斯)——據稱有一個非常高端和專業化的精煉公司在美國生產了130萬至 150萬塊400盎司重的鎢坯(超過1.6萬噸)。隨後,其中的64萬塊鎢坯經過鍍金處理並運到了諾克斯堡,一直保存到今日。

根據中國政府的調查,剩下的鎢坯也被鍍金,據稱被“投放”到了國際黃金市場。全球黃金市場顯然被“這些重400盎司的假金磚所佔領”。這些假金磚的總價值估計高達6000億美元之巨。
《紐約郵報》最早在2004年2月發表了一篇含糊其辭的新聞(作者是詹妮弗.安徒生),這篇舊聞現在似乎有了意義:

“紐約曼哈頓的地區檢察官在2004年2月2日搜查了紐約商品交易所的一位高管的辦公室。據商品交易所的內部人士所說,高級營運副總裁斯圖亞特•史密斯 (Stuart Smith)在上週接到了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發出的一張搜查令。這次調查的細節尚不為人所知,但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女發言人說,調查不涉及任何交易市場。除 了宣布檢察官還沒有提起訴訟外,她拒絕進一步評論。而曼哈頓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的女發言人也拒絕發表評論。”

市場上成交的每一塊金磚都有編號和最初的冶煉廠,而這些記錄就保存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高級營運副總裁的辦公室裡。法律要求他們保存這些信息。這些準確的記錄 本會揭示市場上所有成交金磚的“血統”,因而能“證明”這批有疑問的金磚不可能來自於美國金礦業,因為來自冶煉廠的這批金磚數量無疑要遠大於美國國內金礦 業生產能力。

沒有人知道斯圖亞特•史密斯後來的去向。在檢察官搜查了他的辦公室後,商品交易所給他放了“行政差假”,而自那以後人們就再也沒有了他的消息。不可思議的是,這則新聞居然就此為止,沒有後續報導,而主導這次搜查的地區檢察官摩根索的辦公室也沒有透露任何進展。

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辦公室遭到了檢方的搜查,而高級營運副總裁隨後就放了大假,難道我們要相信這其中就沒有一點貓膩嗎?


假金磚的披露也解釋了2004年發生的另一個極為不尋常的事件:

路透社的倫敦分社在2004年4月14日報導說,洛希爾銀行集團旗下的洛希爾父子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倫敦)在審視了公司的運營後,於週三宣布將不再從事包括黃金業務在內的商品業務(洛希爾就是聞名於世的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的另一個譯名)。

有趣的是,黃金反壟斷行動委員會的比爾•墨菲(Bill Murphy)在當年推測說:

“我和同事今天在討論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何選擇這個時候離開黃金交易市場?僅僅是個人推測,我懷疑有些不太正常。他們或許知道會有一個大醜聞出現,不希望自 己被牽連進去。羅斯柴爾德希望在諺語所謂的'狗屎撞上電風扇,撒了一地爛污'之前置身事外。”(比爾•墨菲,LEMETROPOLE, 4-18-2004)


黃金反壟斷委員會(GATA)

黃金反壟斷委員會(Gold Antitrust Action Committee)簡稱GATA,在幾年前就已經盯上了美聯儲。委員會指控美聯儲夥同他國央行及美國國內從事黃金交易的大型投資銀行串通一氣,陰謀操縱了全世界的黃金價格長達數十年之久。


黃金信託基金(SPDR)

倫敦合格交割標準(Good London Delivery)簡稱GLD。倫敦金銀市場協會定義從位於他們交割名單上的機構交付的黃金為“合格交割”(good delivery),或者,需滿足協會所列出的標準且通過協會不時更新的測試要求。金磚的純度必須不低於99.5%,最高99.99%。標準對於金磚的重 量、形狀、外觀、標記和戳記有如下規定:

重量:最小350 金衡盎司(99.5%純度);最大430金衡盎司(99.5%純度),金磚的總重量用金衡盎司表示,以0.025為基數,取最接近0.025金衡盎司的數值。

尺寸:合格交割金條的推薦尺寸:頂面為255 x 81 mm;底面為236 x 57 mm;厚度為37 mm。

純度:最低99.5%。標記:編號、精煉廠的圖章、純度(四位有效數字)、製造年份(四位數表示)。

在考察了以合格交割標準從事黃金交易的黃金信託基金的章程後,很明顯這些黃金信託基金的建立是有意把投資者從合理的黃金追求導向一種偷偷摸摸和污穢不堪的 騙子基金,而且很可能這些基金就是那些偽造的鎢鋼金磚的最終目的地,在用法律術語包裝的“盾牌”遮蔽之下,假黃金永不會露出它們的真面目。

(摘自著名的紐約SPDR黃金信託基金的招股章程第11頁)“信託公司在發行一籃子股票時(一籃子相當於15萬股),所劃撥的金磚或許不滿足倫敦合格交割 標準,並且,如果這一籃子股票對應這些黃金,信託公司或許會蒙受損失。受託人或保管人都不對與這一籃子股票對應的金磚的純度負責。由保管人劃撥給受託人的 金磚或許與申報的純度或重量有所差異,或許未能滿足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的交割標準——倫敦合格交割標準——的要求,也就是受託人的要求。如果受託人仍然針對 這樣的黃金發行一籃子股票,而且如果保管人沒能履行他的義務,向受託人補足不足的份額,則受託人或許會蒙受損失。”


美聯儲心知肚明,顯然參與了這場騙局

在2009年初,黃金反壟斷委員會根據信息自由化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再次要求美聯儲提供1990年迄今的黃金掉期合約信息,包括已到期和未到期的合約。

在8月5日,美聯儲回應了黃金反壟斷委員會的要求,在2008年4月針對委員會第一次要求披露的文件基礎上,又補充了兩份文件。這些文件總共有173頁,其中有許多地方經過了修訂(塗黑)。美聯儲同時聲明有137頁文件沒有披露,聲稱這些文件擁有豁免權。

黃金反壟斷行為委員會在8月20日對美聯儲的這一決定進行了申訴。他們要求美聯儲提供更多的信息以證實所謂的豁免權的正當性,並且要求美聯儲解釋為何一些文件,比如在美聯儲官網上發布的一份涉及黃金掉期的文件沒有包含在8月5日公佈的文件裡。

2009年9月17日,在一封抬頭為聯邦儲備系統的信裡,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董事凱文•沃什(Kevin M. Warsh)完拒了黃金反壟斷委員會的申訴。該信第三頁的首段落最能啟發我們的思考:

“有關貴委員會的申訴,鄙人堅持認為,依據《信息自由化法案》豁免條款第四條規定,有關美聯儲運作的機密的商業和金融信息可以予以保留,不對外公佈。這包 括了有關美聯儲與外國銀行之間掉期合約的信息,它們不屬於按慣例向公眾披露的信息類型。因此,鄙人認為這些信息不適合向貴委員會提供。”

這番陳述等於是承認美聯儲捲入了假金磚的掉期合約裡,而且他們還拒絕披露任何有關這些行為的信息!


為何使用鎢?

要製作假幣,需要用到特殊的紙張,否則假幣的手感會不對,也會輕易被多數商家和銀行使用的驗鈔筆辨別出來。同樣,要偽造金磚,最好要保證所用的材料在重量和屬性上與真正的黃金相仿。

在2008年初,埃塞俄比亞中央銀行的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黃金被驗出是假黃金。本應為真金的金磚最後證明不過是一堆鍍金的鐵塊。埃塞俄比亞企圖把這些垃圾賣給南非,而南非在發現真相後把它們退了回去。

製造合格假金磚的問題在於黃金的密度實在太高了。黃金的密度幾乎是鉛的兩倍,是鋼的2.5倍。人們平常不注意這點,是因為金戒指之類的金飾品體積都很小,其重量也就難以讓人察覺,不過,若是你有過拿起一大塊金磚的體驗,你絕對會發現:這傢伙非常非常重。

銀行之間互相交割的標準金磚,也就是我們所知的“倫敦金”,重400金衡盎司(約12.5公斤),然而它的體積過比一本平裝本小說大。一塊同樣大小的鋼磚只有5公斤重。

黃金專家西奧•格雷(Theo Gray)說,問題在於能在密度上與黃金相媲美的金屬寥寥無幾,只有兩種金屬例外,其他金屬的成本要么與黃金相同,要么遠遠大於黃金。

第一種例外就是貧鈾,對於政府來說獲取沒什麼難度,但是個人很難得到。貧鈾還有放射性,那可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第二種例外才是製假者的最愛:鎢。鎢遠比黃金便宜(13.5美元/公斤,目前的黃金要達到4.5萬美元/公斤)。而且值得稱道的是,它的密度與黃金相仿, 只有小數點後三位的差別。主要區別在於鎢的顏色和黃金不同,而且要比黃金硬上太多。 (純金非常柔軟,用指甲就能在表面掐出一個凹印)

上品假金磚應在顏色、表面硬度、密度、化學和原子構成上完美匹配黃金。為了實現這點,你可以從一塊鎢硬片開始,體積約比一塊標準金磚小上3.2毫米,然後 在周圍澆鑄一層厚1.6毫米的純金。這塊“金磚”握起來手感良好,當作黃金擲地時會有噗嗒之聲,化學成分也相仿,重量也與真品差不多,而且儘管我不太肯 定,我認為它能通過x射線熒光光譜掃描,1.6毫米厚的純金層足以阻止X射線檢測到鎢。你只有在上面鑽孔才能發現真偽。

這樣一塊頂級的假倫敦金製造成本為5萬美元,因為它用了許多真正的黃金在裡面,但是考慮到真正的金磚要值40萬美元,你仍然獲利豐厚。


事件的進展

榮•保羅等政治家一直在要求美聯儲更為透明,要求他們公開記錄並接受公眾的審查。但是美聯儲長久以來一直嚴拒公開,聲稱政務公開會損害到系統的運作。當然會如此!


2010年,通過審計美聯儲的法案!

2010年,在兩黨投票的情況下,美國眾議院金融委員會(the House Finance Committee)以壓倒性的43-26通過了審議美聯儲的法案。掌握著數万億資產的美聯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雖然美聯儲高官最後一分鐘還在匆匆遊 說,而一直支持該法案的HFC主席巴尼.弗蘭克(來自馬賽諸塞州)出人意料地改變心意,投了反對票,也沒能改變這個結果。這份法案由眾議員榮•保羅(來自 德克薩斯州)和艾倫•格雷森(來自福羅里達州)聯署。法案賦權政府審計總署(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以對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以及美國主要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的不透明交易進行大規模審計。美聯儲從未接受過真正的審計,它如何適合使用手中數万億 的資產也不為人所知。

儘管只是部分審計,然而審計結果也依然讓人震驚,發生金融危機的是美國,而美聯儲的秘密貸款不僅大部分流向了歐洲,甚至連利比亞的中央銀行也得到了援助。

今年,榮•保羅又再度提交了審計美聯儲法案,希望這次能對美聯儲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審計,包括黃金。 (榮•保羅也參加了2012年總統角逐)

假金磚的製造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了,正因為此,這場世紀大騙局的始作傭者很可能永遠無法被揭露和繩之以法。與此同時,世界各國正開始認識到它們的許多黃金 儲備都是假的。如果有更多的驗金結果表明這類假黃金都曾由諾克斯堡和美國財政部擔保,那或許各國和各類黃金持有者會要求交換到“真正”的黃金吧。

所有這些都發生在美國經濟跌落谷底、脆弱無比之際,隨之而來的效果將是災難性的。

一些投資者已經行動起來,在真相廣為知曉之前出手所持的黃金產品。他們轉而去投資下一個最優秀的金屬——白銀。此舉無疑會推動白銀價格的上揚。

有24年從業經歷的市場分析師和統計學博士吉姆威利(Jim Willie)說:“崩潰來臨,無比壯觀。媒體的報導會很詭異,因為他們不是在做客觀的報導。媒體頭條大概會是一個喜劇,把責任推脫給外國,而真正的作惡者卻是美國。”

這是發生在美國正在衰退、資本主義正在沒落背景下的又一個故事——一種源於貪婪、欺詐和詭計的衰退和沒落。



圖注:全世界最大的私人精煉廠德國的賀利氏公司最近發現了這種極為難以辨別的鍍金鎢鋼假黃金。圖中的假黃金來自於一家銀行,當時除了賀利氏的一位員工,沒人懷疑它的真假,這位員工把黃金切成兩半,發現了真相。


最大的民營冶煉廠發現了鍍金的鎢條

最近,德國電視台Prosieben的一篇新聞報導了世界上最大的民營精煉廠-位於德國哈瑙的WC賀利氏公司。報導中,這個黃金鑄造廠的主席威爾弗里德. 哈內爾(Wilfried.Harner)展示了一塊從身份不明的銀行夠買的500克重的金條。這塊金條和真正的黃金金條的尺寸一模一樣,但是賀利氏的一 名員工發現了一些滑稽的事。當把這個金條切成兩半的時候,就可以返現金條裡面是鄔,只是表面鍍了金而已。

去年秋天,位於多倫多的卡比分析所(Kirby Analytics)的員工羅伯.卡比(Rob.Kirby)稱,中國央行發現一些從保稅倉庫(bonded warehouses)購買的400盎司(約11.5公斤)金條實乃鎢條。後來又發現了至少四塊金條,且它們通通出自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 (COMEX)、倫敦市場金銀協會(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以及交易所交易基金股份(shares of exchange traded funds)為了進行交易會將黃金保存在保稅倉庫。而隨著人們越來越懷疑這些黃金條中存有假黃金,投資者們開始惶恐了。所以,你可以明白為什麼這篇新聞報 導會讓人們感到眼前一片烏黑了。



買金條的都阿呆,,,現在流通金條金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驗就知道真假
問題一般人不會拿去用火來燒,,,保險庫鎖一堆金條,,真的是金條嗎!!?
以前我也愛買些白銀,,小黃金,,,不過都少量,,純當紀念玩玩
黃金也只買1公克最小單位,,,戰爭還可以拿來交易換東西
米國人真的是惡劣,,金正恩應該用核武滅掉米國這個萬惡之國

房地產~看得到~摸的到~跑不掉~住的到
房地產終極大井噴!!!

黃金大劫案!美聯儲向中國出售假金磚~~~房地產井噴

黃金大劫案!美聯儲向中國出售假金磚~~~房地產井噴
2018-05-14 3:01 發佈

獨此一家的加拿大皇家造幣廠(Royal Canadian Mint)出產不同的黃金產品。據一名加拿大珠寶商報告,他在銀行購買的其中一款小金條(gold wafer)是假貨。

據CBC報導,渥太華珠寶商鄧先生(Samuel Tang)從皇家銀行購買一條加拿大皇家造幣廠出產的含金量99.99%的1盎司(28.35克)金條後,發現是假的。

據網上的廣告,這款小金條的厚度只有1.5毫米,表面尺寸是50毫米×28毫米。鄧先生是今年10月18日在渥太華的一家皇家銀行分行購買的,當時他顯然沒看出有什麼問題,但回到珠寶店後,發現其含金量明顯不足。

含金量嚴重不足
10月18日,鄧先生從位於自己珠寶店附近的皇家銀行購買這金條後回到店裡。該店金匠巴納德( Dennis Barnard)打開了包裝,把金條夾在一個台鉗上,然後發現,這「金條」不像純金條那樣柔韌、容易彎曲。相反,它在壓力下斷裂,留下了鋸齒狀的段痕。

巴納德於是對這「金條」做了酸測試。用專用的磨石從這塊金屬上取得樣品,然後將一滴預先混合好的酸滴在樣品上,如果樣品變色或消失,就表示其含金量小於試驗酸對應的克拉值。

含金量99%屬於24克拉的金,但是,該樣品沒通過18克拉金的測驗。CBC的報導稱,他們把這「金條」拿去另一家珠寶店做測試,發現其含金量甚至不足14克拉。

如何避免買到假黃金
在皇家銀行和加拿大皇家造幣廠都不願意接受後退貨後,鄧先生向CBC報告。據CBC報導,皇家銀行現已收回該「金條」,並送回皇家造幣廠做測試,也退給鄧先生1,680元的貨款。

皇家造幣廠表示,他們正在做測試。不過,從表面上已經可以看出,這金條及其包裝都不是皇家造幣廠的原裝產品。

鄧先生是珠寶店Joy Creations的合夥人之一。該店金匠巴納德( Dennis Barnard)對《大紀元》說,不拆開包裝的話,「很難看出是否有問題」。

他說,消費者如果發現有假並拿回銀行去退貨,也很難說是否能如願。因為他們也可能會說,你走出銀行後,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巴納德認為,要想避免買到假貨,最好直接和皇家造幣廠聯繫,看看如何可以直接在他們那裡購買。

CBC的報導稱,負責送貨的公司正在檢查安全錄像,試圖跟蹤每個參與處理這些金條產品的人,看看是否在期間出現了產品被調包的事件。行家認為,皇家造幣廠會努力把此事查個水落石出,因為假貨會破壞消費者對他們產品的信心。皇家騎警則表示,他們還未收到任何相關的正式投訴。

擔心假黃金流入市場
雖然警方稱,還沒收到相關的正式投訴,但巴納德表示,他擔心的不僅是這一次他們的店上當,而是可能有很多假金條已經在市面上流通了,因為大多數買家是投資者,他們會原封不動地保存原包裝,不會把金條拿出來。

巴納德稱,消費者如果懷疑購買的金條有問題,可以拿到他店裡做檢查。純金和純銀都是容易彎曲的金屬,但要確認是純金的話,「唯一的辦法是做酸檢測」。如果有20人來要求檢測,他整天都會很忙。



貴金屬在這個世代基本上就滅亡了,,只剩工業科技裝飾用圖,,,拿來保值貨幣交易基本上不太容易(現在都用微信支付寶LINEPAY)
也不能產生任何現金流,,,鎖在保險庫也不一定是真
紙幣更不用說了,,,不知何時會爆

房地產終極井噴~~~!!!
「這場世紀大騙局的始作傭者很可能永遠無法被揭露和繩之以法 ...」,這個故事與「911是布希策畫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連中國編造的假故事都出來了,你老兄套的到底有多深???

voltes0 wrote:
連中國編造的假故事都出來了,你老兄套的到底有多深???


白銀:完全就是投機商品,保存不易,,非常容易氧化,,工業科技用途
黃金:最好只持有大量1公克實體黃金或1盎司(最好是1公克),,,戰爭可以花用,,,萬一不要貪便宜買金磚大金條,,,真真假假難分
你也扛不走....

夏蟲不可語冰,井底之蛙想窺天
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GOOGLE一下,你就知道


enzo69356 wrote:
白銀:完全就是投機...(恕刪)


這和你貼的有啥關係???
這篇的主題是:
金和銀裡面很多假貨?所以真品更加稀少珍貴?

金銀要大漲了嗎?
happywork01 wrote:
這篇的主題是:
金和銀裡面很多假貨?所以真品更加稀少珍貴?

金銀要大漲了嗎?


銀不太容易作假,,成本划不來
金很容易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擁抱黃金或白銀,,,持有金銀只是過渡時期的一種資產配置,,,但財富最終極目的還是流向到房地產
「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


enzo69356 wrote: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


他的公司都破產了,
要談賺錢還要三思一下,吸金倒是還可以,
就是有人會相信這種鍊金術。
Shawn732 wrote:
他的公司都破產了,要...(恕刪)


你知道的太多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