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房價漲勢已見加速





最近這一陣子不只發現建設公司舉牌發傳單的人變多,
交投轉趨熱絡,就連房價也開始出現漲勢加速的現象.

買方議價率下降許多,建案完銷的速度也比去年快很多,
甚至有建商賣到一個階段乾脆調漲表價,抑或是乾脆保留一些戶數先建後售,
整個市場已經由買賣均衡漸轉為賣方市場,
這也可以說是之前房市多頭行情呈現的典型狀況.

今年經濟表現依然處於擴張,加上政府拚GDP與內需首要勢必會振興佔比高的房地產,
資金大量湧入地產儲蓄與投資買盤應可預見,總而言之,
現在的房地產會是今年相對低的位階,年底來看房價恐怕會讓你大吃一驚
2018-04-06 1:0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價漲勢
你肯定會漲?

你有買了嗎?

開箱來看看,不然你打的一點公信力都沒有
看來有人還一直在狀況外!

連前一陣子的空空戰友吉家網都改了戰袍!

再過一陣子三流貨色顏儍帽和屎味一起自打嘴巴的時候一定很有趣!

難道沒有察覺到那幾個三流仔最近講話都已經沒有硬氣了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065530


台北房市有點「狂」 第1季買賣移轉年增四成
2018-04-02 14:00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用LINE傳送
六都地政局陸續公布3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以今年第1季觀察,台北市年增43.6%最多、台南市22.8%居次。

全台今年前2月移轉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2.6%,全國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張瀞勻表示,數據顯示今年利空消弭,首購換屋族對於後勢不再悲觀,因此除了新屋交易量拉抬以外,中古屋交易也比去年成長不少。

張瀞勻分析,目前市場上沒有重大利空因素出現,整體呈現維穩狀態,房價與高峰期相比已盤整1成~1成5,加上許多準買方觀望時間已久,因此年初起就有許多民眾進場購屋,尤其精華地段在價格修正後,不只有自住客進場,長期置產客也磨刀霍霍。

台北市3月移轉棟數年月皆正成長,第一季累計移轉量年增幅更高達43.6%,創下27個月以來新高紀錄,除了萬華區有都更案「昇陽鵬城」、「玖原王冠」交屋,中山區、南港區以及信義區增幅2.6~2.7倍最多。

全國不動產集團大台北區經理許智堯指出,台北市客群對於市場脈動敏銳,去年底起買氣大幅回溫,但後續得要觀察賣方是否因此抬高心態,不輕易讓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067096

房市風向轉了? 他大膽預測北市交易量將大反彈
2018-04-03 11:28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用LINE傳送
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今(3)日表示,他大膽預測,台北市房價在去年第4季落底後,今年交易量將有大幅度反彈。

李同榮表示,理由有三:一、北市交易量偏離剛性需求量甚多。台北市排除投資需求,光首購與換屋剛性需求就有4萬戶,但這三年交易量卻縮到只有2萬多戶,顯然,壓抑觀望的遞延性買盤已超過5萬戶,一旦房市止跌,購屋信心指數就大幅回升,剛性需求將帶動交易量大幅反彈。

理由二、北市交易量偏離全台交易占比甚多。2014年之前過去十多年台北市與全台房市交易量占比平均約在15%,而房市反轉以來,北市三年量縮到佔比在10%以下,因此,只要房市落底,量比勢必大反彈。

理由三、台北房市率先落底,觀望積壓買盤大擧進場。都會自住首購理性觀望態度較強,未見底部不願出手,以致成交量壓低於正常剛性需求量的二分之一,2017年北市交易量占比卻只有7.1%,而北市房市中古屋平均價於2017年第四季已有止跌跡象,落底態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帶動剛性需求進場的信心。

李同榮指出,今年3月台北市房市交易量3,775戶比2月大幅成長180%,高於全台平均成長74%一倍以上,雖然2月為農曆年節基期較低,但從台北市今年3月比較去年3月同期交易量成長89%,而1~3月統計今年第1季比較去年同期第1季交易量,台北市也大幅成長43%,二項統計均高於任一都會,並比六都平均成長幅度高過一倍以上。

這些數據明顯展現台北市房市交易現況,除了交易量將有機會大幅度反彈外,房價也將進入打底階段外,並將帶動新北市以南逐漸趕底,第3季前,全台房市將有機會全面止跌,各都會交易量持續回溫,2018全台房市交易量將成長10%以上,有機會上看30萬戶。
年減就看月增, 均價下跌就絕口不談! 真是業內沒有悲觀的權力啊!

http://m.mygonews.com/news/detail/news_id/124568/六都房市%20台北市首季移轉量神回穩


六都房市 台北市首季移轉量神回穩2018-04-02 市場快訊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2016/3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明顯回溫,地政局公布數據分別為台北市3775棟(月增180.88%;年增89.41%)、新北市4827棟(月增74.39%;年增11.71%)、桃園市2784棟(月增44.17%;年減10.65%)、台中市3432棟(月增70.49%;年增5.15%)、台南市1881棟(月增38.41%;年增8.92%)、高雄市3033棟(月增60.56%;年減2.73%)。



人上人 wrote:
看來有人還一直在狀況...(恕刪)


就觀點論觀點。沒有別的意思。

原文看來,鮪魚罐頭兄的觀點濃縮後只有一個:台北市成交量應該是4萬棟,近年2萬棟
太少了,該是有一堆人忍耐不買(剛需遞延)

然而這樣想,似乎忘記台北市周圍有新北市,再遠一點還有桃園跟基隆。車程一個小時都可到。

在罐頭兄的想法裡,台北人只能買台北市。
其他地方腳打斷不准買。實際上,2萬棟是果不是因,因為台北市太貴,所以台北人不買台北市,而去買新北/桃園/基隆。
所以那來的剛需遞延,只是買到其他地方而已。
這還完全沒考慮到少子化和房屋繼承問題。
所以,這個想法個人完全不認同。
totoyamama wrote:
就觀點論觀點。沒有...(恕刪)


罐頭仔的話聽聽笑笑就好,他畢竟是空空中的反骨仔還不夠成熟!

但重點在數據!

北市的量大增,價若大跌就無參考價值!

但現況是量大增,價卻無太大變化,夾帶出的就是一個人心已漸習慣目前的價位!

後面就各自心証,主要在手上的資源在後續的發展方向了!

哈!但真正的答案只有一個!

人上人 wrote:
罐頭仔的話聽聽笑笑...(恕刪)


新成屋有多少?

新成屋一般較中古屋貴,
若新成屋多但是均價仍然不變,
就是中古屋大跌了。
totoyamama wrote:
新成屋有多少?新成...(恕刪)


那没意義的!

新成屋多只能表示人心已經習慣新成屋的數字!

你可以繼續鑽牛角尖在無需探討的問題上,但真相只有一個!哈!

空空之所以為空空,就是太多無意義的東西卻一直反覆以為是重點!讓人很無言!
我是一個放款給小型建商融資的投資者,最近有2個建商跳票落跑都在台北市,剛好我都有放款給他們,不過我有聽到風聲把錢拿回來了,但跟我一起放款的其它人有些就沒拿回來,被迫吃下房子過戶,這2家建商加起來大概1百多戶。這2件事都沒有上新聞

這些建商有些都是1案建商或2、3案建商或者有些是與地主合建的小建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