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版肥咖條款來了〉恐掀炒房潮?有錢人資金將流向收益型不動產

肥咖條款已經討論好一段時間了,版上似乎沒有看到類似文章,分享一下。
看完後終於瞭解為啥曹興誠的汝窯作品為何可以拍出天價了,除了稀有,就是可以
將低現金部位。至於該條款對於房地產的影響如何就看後續如何進行啦

$$$$$$$$$$$$$$$$$$$$$$$$$$$$$$$$$$$$$$$$$$$$$$$
財政部今 (16) 日公布「金融機構執行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作業辦法」,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台版
「肥咖條款」,全國不動產總經理石吉平指出,台版肥咖條款針對非本國稅務居民審查,包含在海外銀行帳戶的資金、基金及各種金融投資產品,都是審查的目標,但若是不動產而言,影響相對小。
也因此,房仲業者認為,收益型及具保值性不動產,將成為資金停泊站。


石吉平指出,台灣與各國首都相較之下,都具備競爭力跟吸引力,但目前台灣在不動產交易稅制
對於外籍人士並不友善,房地合一稅率達 35%-45%,建議政府將稅率全面調降至 20%,
可以鼓勵外籍人士在台灣置產,吸引外資流入,也能鞏固本國資金。

財政部今日公布「金融機構執行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作業辦法」,
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台版「肥咖條款」,預估後年開始實施共同申報準則 (CRS),並自 2020 年起
第一次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稅務用途金融帳戶資訊交換,過去利用資訊不對稱在各國的海外資產
將無處可藏。


永慶房產集團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表示,兩岸租稅協議尚未生效,首波資訊交換對象不涉及
中國大陸、香港,財政部還無法得知台商在大陸的資產所得,預期台商資金回流的狀況會持續。
由於「肥咖條款」清查的金融帳戶是指由金融機構管理的帳戶,
若將資金由金融機構轉移至動產,像是黃金、貴金屬、骨董字畫等收藏品等,或是購置房產等
有形資產,都可以降低資金持有額度。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美國政府透過「肥咖條款」,要全球金融機構申報
「美國客戶」資料,但「不動產不是金融帳戶資料」不須申報,也讓不動產成為資金停泊站,
未來全球版肥咖條款將不動產排除在外,將有利於收益型以及具有保值性的不動產,例如
商用不動產或是豪宅。不過,由於目前房價價格趨勢下行,加上整體經濟表現不佳,
高資產族群即便進場,也會斤斤計較,並且精挑區域,因此不至於帶動房價全面暴漲。

至於在區段上,徐佳馨認為,如以不動產觀點來說,具有保值性仍以主要都會區為主,
較為特殊的商用不動產除店面外,土地或廠房雖有門檻,但以高資產族群邏輯,
仍可能成為直接受惠的標的。
傳送門

同場加映
台版肥咖條款來了2019實施CRS4重點不可不知
2017-11-26 22:28 發佈

cobrawu wrote:
肥咖條款已經討論好...(恕刪)


謝謝C大分享,受教了!
不動產應該會有最後的一小波

除了不動產黃金字畫那些實際的東西可以避之外,沒有東西可以避了?比特幣?
longwuja wrote:
謝謝C大分享,受教了...(恕刪)

資訊分享,提供參考

天使水果糖 wrote:
不動產應該會有最後的一小波

除了不動產黃金字畫那些實際的東西可以避之外,沒有東西可以避了?比特幣?

或許吧,到時候再看看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CRS 肥咖 等項目 高資產人士早已處置完畢了 反應結束了

你應該不是相關專業的 或是 沒有這種處置的需求 所以現在才貼

這已經是高資產家族先前的話題了

另外肥咖這種東西 初步只是一種形式 簡單的來說目前就只是一張表格

在過程中制定跟遵循方 大家都在摸索

算是一個里程碑

之後才會有進一步查核是否確實與更進一步的擴及

所以誠如早兩年前的美版肥咖開始 就已經在說資金先行轉入不動產

其實之後開始的落實查核 抽檢 內部洗錢防治 才是好戲上場






躲追稅 台灣肥咖 錢進房市

建立時間:2014/07/14

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40714/35956354


現在在講這個的效果 顯得就像做茶餘飯後 街頭巷尾之小百姓態




方水辰 wrote:
CRS 肥咖 等項目 高資產人士早已處置完畢了 反應結束了

你應該不是相關專業的 或是 沒有這種處置的需求 所以現在才貼

這已經是高資產家族先前的話題了

另外肥咖這種東西 初步只是一種形式 簡單的來說目前就只是一張表格

在過程中制定跟遵循方 大家都在摸索

算是一個里程碑

之後才會有進一步查核是否確實與更進一步的擴及

所以誠如早兩年前的美版肥咖開始 就已經在說資金先行轉入不動產

其實之後開始的落實查核 抽檢 內部洗錢防治 才是好戲上場






躲追稅 台灣肥咖 錢進房市

建立時間:2014/07/14

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40714/35956354


現在在講這個的效果 顯得就像做茶餘飯後 街頭巷尾之小百姓態

看一下內容吧

為躲避美國肥咖條款(FATCA)全球追稅,擁有美國籍或綠卡的台灣肥咖,
陸續將資金「藏」進不動產市場,又以轉戰中南部預售屋或是店面、辦公室
等商用不動產最多,業者保守估計,這波資金轉移潮約有數十億元台幣。
據透露,金管會也掌握到相關訊息,正了解台灣不動產未能明顯降溫原因,
是否與美國肥咖上路,台灣肥咖資金轉入不動產市場有關,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大多現金購買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昨說,近期的確觀察到有些大戶,根本不用自己的名義投資,
藉此規避查稅,且還透過海外開曼群島等第三地公司,直接來台大買不動產,最近就有砸
1~2億元買辦公室等商用不動產的成交個案。
她說,觀察這些大戶多「直接掏現金」,買不動產目的是為「保值」,也因免跟銀行借貸
,免和金融機構往來,猜測可能跟規避美國肥咖追稅有關。
美國肥咖條款今年7月1日生效,只要擁有美國籍或綠卡的台灣人,包括在各銀行帳戶、
保單、海外基金、股票投資,都會成為被查稅、追稅的標的。

買畫作免申報
某私人銀行理專說,美國政府透過「肥咖」,要全球金融機構申報「美國客戶」資料,
但如不動產、藝術品、古董、畫作等非金融帳戶資料,就不需申報。
該理專說,大戶最愛投資的藝術品、古董、畫作等,近期卻發現很多大戶怕買到假的,
也不敢砸大錢投資,多僅鎖定房市,將資產陸續從金融機構搬離,「藏」進不動產市場,
和美國肥咖大玩「躲貓貓」。
他說,今年初就發現手上有一名大客戶陸續從保單、銀行戶頭和基金中,「調錢」
出來轉投資不動產,因該名客戶擁有美國籍,理專猜測,有可能就是為了躲避「肥咖」追稅。
據市場初估,只要有100個大戶,每一戶從銀行、壽險公司或是基金公司搬出1000萬元,
就是10億元台幣,若全數轉戰不動產,影響也不容小覷。

那個是美國肥咖條款,去銀行開過戶的都被問過有沒有美國護照,現在的是剛出爐的台灣肥咖條款,兩個有時間差的。現在的對台商影響更大,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cobrawu wrote:
台版肥咖條款針對非本國稅務居民審查


其實我蠻好奇有多少人有 [非本國稅務居民] 這個身分的?

基本上如果你是本國人,那影響比較大的會是你的海外帳戶。
因為實施之後會跟其他國家進行帳戶的資訊交換。
所以百萬美元存款可能就會被查到。
台商影響比較大是會被雙重課稅。

不過在海外的帳戶用英文,在國內的帳戶用中文。
對於已經建好的帳號來說,要怎麼查到關連,我是蠻好奇的。
又如果把錢轉成比特幣,應該是抓不到的。
Cobra買了幾間收益型不動產? 教我們幾招吧
Shawn732 wrote:
其實我蠻好奇有多少人有 [非本國稅務居民] 這個身分的?

基本上如果你是本國人,那影響比較大的會是你的海外帳戶。
因為實施之後會跟其他國家進行帳戶的資訊交換。
所以百萬美元存款可能就會被查到。
台商影響比較大是會被雙重課稅。

不過在海外的帳戶用英文,在國內的帳戶用中文。
對於已經建好的帳號來說,要怎麼查到關連,我是蠻好奇的。
又如果把錢轉成比特幣,應該是抓不到的。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國稅局裡大內高手很多,遇過遺贈稅問題的都懂。
至於細節其實待過稽核部門的都曉得眉角,這裡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有
專投資格的人,因為幾乎都是被鎖定的對象。至於錢要往哪裡跑就看
個人喜好啦,買房的買房,不想被課稅的買農地,喜歡藝品的就去
香港蘇富比佳士得多買些小東西放保險室,反正就是把帳上金額減壓
到100萬美金以下就對了。將來如果看到哪塊地哪幅畫或是哪座官窯
的作品又創天價就是肥咖條款發酵啦。

jasterlee wrote:
Cobra買了幾間收益型不動產? 教我們幾招吧

偶很笨不懂啥是收益型不動產,所以只買農地擺著長草,就算是買房子
也是擺著養蚊子,時間到時一罐水煙解決一切,不用存證信函,不用
上法院,輕鬆自在。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這種事情早就已經發生好幾年,早就已經足夠時間處理完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