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官方地政局統計 10月六都移轉交易量(2017年) 月減12% 年減3%

新聞連結
都是鬼月惹的禍 六都10月交易量減

各縣市地政局公布10月房屋買賣移轉棟數,六都移轉量均比9月下滑,年比僅新北市和台南市成長,其餘衰退。房仲分析,主要是閏6月使得鬼月跨到9月,導致10月移轉量下滑。

根據六都地政局的資料,台北市10月買賣移轉持續不滿2000棟,僅1683棟,月減14%,年減5%;新北市買賣移轉4088棟,月減15%,年增10%;桃園市10月移轉2705棟,月減8%,年減14%;台中市2704棟,月減18%,年減9%;台南市1471棟,月減6%,年增1%;高雄市移轉2503棟,月減6%,年減4%。

六都10月買賣移轉棟數合計1萬5154棟,比9月的1萬7173棟減少12%,與去年同期1萬5681棟相比小減約3%。

10月買賣移轉六都皆跌 雙北台中跌逾一成

六都地政局今(1)日公布10月買賣移轉棟數,分別為台北市1,683棟,月減13.6%,年減5.08%;新北市4,088棟,月減14.62%,年增9.77%;桃園市2,705棟,月減7.55%,年減14.13%;台中市2,704棟,月減17.56%,年減8.99%;台南1,471棟,月減6.48%,年增0.75%;高雄市2,503棟,月減5.83%,年減3.84%。

買方縮手 六都10月交易月減11.8%
六大都會區今(1)日公布10月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最大的是新北市4088戶,最少的是台南市1471戶,六都交易量與上月相比皆呈現衰退。

永慶房產集團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分析,10月數據多反應9月實際市場交易情況,適逢農曆七月期間,為房市傳統淡季,且無明顯的社區交屋潮出現,六大都會區交易量來看,比9月統計減少11.8%。若累計今年1-10月六都會區交易量來看,比去年累計同期仍有13.4%的漲幅,第四季房市房價若能維持緩跌趨勢,交易量可望轉向復甦。 台中市量衰退最多 減幅17.6% 謝志傑表示,10月北市交易量為1683戶,交易量較上月減少13.6%,為今年2月之外單月交易量新低,主要交易熱區僅中山區,交易量超過250戶。排名第二、第三名的內湖區與文山區交易量則跌破200戶,新北市部分,交易量為4088戶,比上月減少14.6%,但比去年同期則有9.8%的漲幅。雙北市當前整體房價趨勢雖維持盤整格局,但仍需讓利才能獲得買方的青睞。 雙北市以外都會區,謝志傑說明,桃園、台中、台南與高雄與上月比較皆呈現縮減的情況,減幅5.8%至17.6%之間,其中台中市量縮17.6%最劇,整體市況屋主讓利不如買方預期,造成交易遞延的現象,第四季屋主須有感讓利才有機會吸引自住買盤進場購屋。

官方地政局統計 10月六都移轉交易量(2017年) 月減12% 年減3%

地政局資料(連結自好房網)
=========以上為新聞資料===========
就說只看單一仲介或品牌的不準 本月賣1戶 下個月賣2戶 等於買氣暴增100%??
本月賣0戶 下月只要賣出一戶 等於買氣暴增無限倍??

另一篇說雙北交易量暴增?? 結果實際出來卻是月減13%以上...
慘呀!!! 雙北買氣回籠月增 25%,且年增 26% 景氣好轉的先兆?

有網友說月增25% 結果實際上是月減13~14% 其中落差高達38%........
這誤差近四成打哪來的 真的...
2017-11-02 0:38 發佈
預估今年交易量落在24.5~26.5萬間 或有機會上看27萬 以20幾年來統計 僅比去年好
(2014年為32萬 2015年時仍有29萬多 2016年為24.5萬)
但離大家認為回穩的30萬指標還有一段距離

大家怎麼看 請各自解讀~~
但認為現階段 讓利換成交會較有實益

提供台灣近20年來 買賣移轉棟數作參考(ake999網友提供) 30萬交易量採紅線標示

去年24.5 ,今年27,明年30。然後就衝上去了。
sunnight123 wrote:
去年24.5 ,今...(恕刪)

六都1~10月16.5萬棟
去年1~10月是14.6萬棟 相差大約1.9萬戶

也就是假若11~12月買氣若跟去年都相仿
用24.5萬+2萬計算 也約落在26.5萬左右
除非這2個月爆量 不然應該相差不遠

今年有交屋潮跟建商讓利降價 讓交易量稍微回升
而且讓受薪階級買得起 房市恢復活絡也才健康

對仲介而言有成交賣3戶700萬比一戶2000萬 卻賣不出去的好~~
有成交對仲介而言才是最實際的

目前還剩17天結算11月交易量
剩48天整年結算 就知道是否能到27萬戶了


六都今年1-10月與去年同期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比較。
(資料來源:各市政府地政局;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彙整)


月幻星空 wrote:
新聞連結都是鬼月惹...(恕刪)


30万棟才是買賣回穩指標?可這數字30万棟是怎麼來的?

如果是以過去人口成長的資料当做試算的基礎,那隨著台灣人口老齡化是否不再是30万而是20万或是15万?
MoneyLottery wrote:
30万棟才是買賣回...(恕刪)


第一個是顏柄立顏總說的 他算是台面上預測比較準的房市分析家

顏炳立看房市 四不一沒有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昨(29)日主持第3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季報時表示:「現在房市,是四不、一沒有!」四不是「不甘、不願、不捨、不賣」,一沒有是「沒有買氣」。展望明年,「全年沒有30萬戶的買賣移轉棟數你說要反轉?那只是青菜貢貢的(台語,指隨便講講)。」緩跌格局不變。


顏炳立表示,在「四不一沒有」現況下,今年房市不會落底,展望明年,緩跌格局不變,「降價,才會量出,量出,才會見底。」如果賣方願意讓利,明年有機會全年突破30萬棟,代表市場信心轉強,買賣雙方對價格才有共識,才會進一步拉高成交量。不過,全年移轉棟數須超過40萬棟,才算是房市熱絡。

========================

第二個原因 小弟認為是看出生率
民國70年代下修破40幾萬人(73後)
民國80年代約維持30多萬人
民國90年代下修破20幾萬人
105年左右剩約20萬 110年可能下修不到20萬

以30歲左右成家立業 成為自住需要買房的大宗主力
現階段是30幾萬人 扣除能繼承房產的(以及結婚兩人同住的)
自住需求應該只有15萬左右 加上其他投資跟換屋需求
剩下的交易量滑落在25~30萬左右 持續縮減

未來需求人數越來越少 緩跌趨勢不變 何況這幾年房價被炒作翻倍上漲
導致房價大多過千萬(房貸須月付5萬) 遠超過一般受薪階級薪資能負荷
(房價太高 實際上對須靠交易量抽成的仲介極端不力)
除非薪資大幅調升跟引進大量外資來台灣投資才有可能





月幻星空 wrote:
第一個是顏柄立顏總...(恕刪)


謝謝詳細說明。
但老實說,買賣回穩指標應該不會是30万了,這個30万是基於過去台灣人口高速成長的基礎所建構的。目前臺灣新生嬰兒已不到当年,所以應該下修成25万或更少。

屋價的过度上漲絶非國家經濟的基石,但是目前要説会無量下跌仍言之過早



月幻星空 wrote:
預估今年交易量落在24...(恕刪)


哦,今年累積九月底現在19萬棟,
剩下三個月
再拼也過不了去年的門檻
何況今年一直推超低利率,又有建商讓利!慘慘慘
MoneyLottery wrote:
謝謝詳細說明。
但老實說,買賣回穩指標應該不會是30万了,這個30万是基於過去台灣人口高速成長的基礎所建構的。目前臺灣新生嬰兒已不到当年,所以應該下修成25万或更少。

屋價的过度上漲絶非國家經濟的基石,但是目前要説会無量下跌仍言之過早

對 台灣的人口少子化 需求量會逐步下修

而年齡老齡化後 未來靠近醫院住院比例會上升
台灣目前自有住宅率86% 空屋率已到達19%

未來空置的房屋越來越多 需要住的人會從25萬往下修
就是現在日本的趨勢 從千萬房價下修到百萬左右
價值僅剩1/10 但需要負擔的帶病不會減少

因此自住需求的可以買房 現在投資的會就要好好評估風險了
尤其2014以來 都逐步逐步在下修 到下一個虎年
人口低點 連出租都難以出租 可能就會現形了~~

大學城爆空租潮 七所大學廝殺最激烈


月幻星空 wrote:
對 台灣的人口少子...(恕刪)


房價也会如同收入M型化

日本目前也是如此,但是日本房產持有成本高,台灣還是低。而且台灣的住房自有比率超過86%,所以都會區要下修到5折都不太可能。

山高水遠的地方現在己是2-3折(相比20几年前臺灣錢淹腳目時代及通貨膨脹因素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