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媒體報導,今年房屋稅收將比去年成長39億元,與整體稅收2.5兆元相比,39億元雖然不多,但這只是開始,未來還有許多調漲空間。
房地產跑不掉,所以像是本文討論的房屋稅,即便提高稅率,也不太會有避稅效應。既然這個稅跑不掉,當然會成為慢慢剝皮的對象。只是未來政府會如何從房屋稅中剝皮呢?從房屋稅的公式中可以發現有三個切入點:
1.持續調高「房屋核定單價」,讓房屋構造標準單價逐漸與市場價格接近,目前看起來還有很長足的成長空間。
2.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高檔的路段稅率比較高,例如信義路六段高於附近的福德街。實務上曾發生福德街的居民,為了讓路名變成信義路,房價就可以提高,但信義路的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較高,會增加一些房屋稅,但對於這些希望房價大幅上漲的居民來說,多付一些費用,可以讓房價暴增,還是划得來
3.稅率:像是名下房屋超過一定戶數而提高稅率的「囤房稅」,或者是提高包租公、包租婆的房屋稅率。
另外還有地價稅,目前地價稅是以公告地價乘以稅率來計收。
所謂「公告地價」是指,由政府官方公告各個轄區土地的價格,做為民眾申報地價的參考之用,每3年公告一次,參考當年期土地現值、前一期公告地價、地方財政需要、社會經濟狀況及民眾負擔能力按法定程序評估。
所以地方政府缺錢時,依法可調高公告地價加稅。而公告地價平均只有市價的五分之一。也就是地價稅還有五倍的調漲空間。當然如果土地的市值上漲,可加稅的空間就又更大了。
X




























































































